摘 要:思想品德課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課堂,它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不亞于文化知識的作用。中學階段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他們良好道德品質、提高他們思想和精神境界的關鍵時期。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的叛逆心理比較強,他們認為思想品德課就是教師的說教,因此,對這一課程存在抵觸心理。就如何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去除說教意味,實現創新教學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創新;教學方法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培養“有道德”的青少年是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提高國民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養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層級。在中學教學中重視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對于從小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提高他們的精神境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具有重要作用。中學思想品德課固然重要,然而在現實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由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有所欠缺,致使思想品德課成了學生口中的“說教課”,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認識不正確,上課也就不認真,教師的話也就成了耳旁風,教學成效難以保證。那么該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才能擺脫“說教課”的詬病呢?
一、結合社會熱點實施教學
思想品德教育之所以讓學生覺得是教師的說教,原因就在于一些老師在講課時是將課本與現實架空起來的,思想品德課脫離了生活實際,難免讓學生覺得不接地氣。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通過在講課的過程中貫穿社會熱點,或者是舉一些學生身邊的故事為例子來拉近學生與思想品德課之間的距離。比如,在和學生討論科教興國戰略的意義時,教師可以結合北京奧運會、全國鐵路提速等社會熱點問題來展開討論。這些問題是學生十分感興趣的話題,結合社會發展實際能夠避免教學的空洞。
二、在親身體驗中實施教學
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門停留在課堂上的教育,更是一門在親身體驗中踐行道德標準的教育。為了能夠增強道德感染力,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提高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思想品德課可以走出課堂,走向實踐。比如,在雷鋒日中組織學生義務清掃學校周邊的垃圾,在植樹節中帶領學生為校園內的樹木澆水,組織學生觀看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并依據這一主題舉行相關的征文大賽等,這些都是在實踐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
育人包括德育和智育,而思想品德課是實施德育的重要陣地。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今天,提高國民的思想水平和道
德修養需要廣大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重視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不是說教,教師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將課本聽得進去,能夠按照榜樣做得出來,思想品德教育才有意義。
參考文獻:
鄭代國.關于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的探索[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09(03).
作者簡介:劉杰,女,1974年3月出生,本科,現就職于安徽省宿州第十一中學,從事思想品德教學工作。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