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進入關鍵時期,教師的主導作用更加重要。義務教育是普及性的國民素質教育,初中化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化學;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研究
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立足未來人的基本素
質,將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生活。初中化學教師擔負著對初中化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課程設置是推進化學教師教育的關鍵步驟,越來越受到廣大初中化學教師的關注和重視。
一、初中化學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意義
初中化學作為理科學科的代表,具有極強的邏輯性、嚴謹性和針對性。化學課程設置也被稱作化學教學計劃,主要是結合教學目標,依據課程內容,制訂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可分為課堂課程設置、章節課程設置、周期課程設置、學期課程設置等部分。這將有利于化學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條理性和詳細化,對于學生的學習、深化化學知識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二、初中化學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有效途徑
1.課程設置應堅持人本化原則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在具體的教師教育課程設置中,應該堅持人本化原則,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和教師的主導性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
2.課程設置應堅持人文化原則
當前,國際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各國間教育的交流日益廣泛,課程設置應該堅持人文化原則,在注重學術性和示范性的基礎上,把人文精神教育與化學科學教育有效結合,加大各校間的交流,不斷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有效方法。
3.課程設置應堅持綜合化原則
初中化學學科的邏輯性、嚴謹性和針對性特點,決定了課程設置應該堅持綜合化原則。課程設置當中應該將幾門相聯系學科的教學內容,合理、科學地組合在一門綜合學科當中,綜合運用各方面知識解決問題,擴展學生的課外知識。
在整個初中化學教育中,教師專業化是當前我國新課改教育發展的必然條件,對于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教師的課程設置是教師專業化的具體體現,只有不斷改進、不斷創新、不斷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才是保障初中化學教育工作穩步開展的根本途徑。
參考文獻:
[1]胡莉.現代初中化學課程設置與教學特點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0).
[2]李金芳.新課程改革下的化學教師教育探討[J].廣西輕工業,2010(11).
作者簡介:周海琴,女,1979年5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第四完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