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合作學習的分組是否合理、合作學習的任務是否合理、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創造力是否要時刻激發、合作學習的評價是否合理、以及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優化合作,進而實現有效的合作學習。
關鍵詞:合作學習;有效性;分組;評價;教師作用
隨著課堂改革的深入,合作學習成為英語課堂上的一大“亮點”,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并運用了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式。何謂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并根據他們整個小組的成績獲得獎勵或認可的課堂教學技術。明尼蘇達大學合作學習中心的約翰遜兄弟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學生共同學習,以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王坦有對合作學習定義做了進一步的闡釋,王坦認為:“合作學習是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育社會學、認知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學等理論為基礎,以研究與利用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師師合作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是一種極富創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其實,真正的合作學習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異質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以教學各動態因素的互動合作為動力資源,以團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一種教學活動和策略體系。依據這一理論,由現實教學出發,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一、合作小組的分組是否合理
英語學習是一個合作互動的過程。合作學習的代表人物約翰遜指出:“教師一切課堂行為都是發生在學生這一同伴群體關系的環境中的。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系與任何其他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社會化和發展都更強有力。”因此,合理分組對小組合作很重要。
合作學習宜采用異質分組的原則,也就是將男生和女生、學習較好的和有一定困難的、性格內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種互補。每學期應該調整一次小組的劃分,以便讓學生有更寬的交往空間。
二、合作學習的任務是否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學生僅僅憑借興趣學習只能停留在膚淺的認識上。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內容、小組合作的任務上要增加吸引力。因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利用小組合作學習這個有利平臺,盡量設置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覺得小組合作為他們提供了大顯身手的舞臺,讓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更有活力。
三、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要不要常常激發
小組合作是一個交流過程,是學生間思維碰撞的過程,時常會有思維的火花閃現,這種火花往往會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在傾聽中努力去感受和尋找,并對這種創新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體驗這種方式帶來的樂趣和效果,把學生的學習推向高潮,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育家奧托曾說過:“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驚人的創造力,只不過它埋藏在人的較為深層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勞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因此,教師應該常常去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及時發現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創新成為學生的一種優秀學習習慣。
四、對合作學習的合理評價和意義
為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能力,小組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達到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境界。對小組活動的評價可以采取“具體要求,小組評價,及時指導”的做法,著重對小組討論的行為作集體評價。只要發言精彩、小組紀律好,就能得“好”的評價,匯報交流有亮點,成員團結又合作,就能得“很好”。當然,對于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要進行一定的指導,對于一些羞于開口的學生建議他們事先作好準備,報告前先寫在紙上,準備充分了,自信心也就增強了,發言時遇到問題,可以容許本組同學給予必要的提示和示意。
合理評價對指導和調節學習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學生深受鼓舞,從而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也可以避免學生灰心喪氣,走入誤區。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能拿出一份令全班同學稱贊的作業,使他們找到了學習英語的信心,提高了成績。因此,教師在對待每個學生時,要堅持以正面表揚和激勵為原則,“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
五、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
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應是旁觀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師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必須深入到每一個小組,認真傾聽大家的發言,適時地組織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具體地說,教師在合作學習中應起到如下作用:
1.規范行為。就是要認真觀察和了解每個小組的活動情況,發現個別學生不能認真參與交流,做與合作學習無關的事情,或個別小組交流不認真,教師都要及時加以引導,提出明確的要求,確保合作學習能夠順利開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2.排除障礙。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時常會遇到因為一些問題而不能深入交流的情況。這時需要教師及時指導,使學生很快地排除障礙。特別是在學習英語閱讀課文時,有些同學會存在單詞看不懂、課文不熟等問題,放棄與同學討論。此時教師應主動給予幫助,使他們能繼續與其他同學交流。
3.引導深化。在開始采用合作學習這種學習形式時,小組的交流和討論往往容易出現淺層次、表面化而沒有深層次的探究。如在詞匯教學中,最初采取學生合作背重點詞匯和例句,結合組員間相互聽寫的學習方式,但一段時間后發現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記憶效果差。后來采取了設置情景模仿造句,串詞成小段落,然后讓小組匯報成果,引用競賽評價機制,看哪一組在一定時間內說的句子最多。后一種合作學生積極性大大提高,單詞記憶效果非常好。像這樣小組合作學習才有實效、有深度。
總之,合作學習存在著很多需要進一步認真思考和探討的問題,有的教師不管問題是否適合采用合作學習這種方式,不論問題大小、深淺,一律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如何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該深思的問題。要求教師不斷地吸取當代先進的教學理論,不斷充實自我,不斷實踐—反思—再實踐,在合作學習教學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02).
作者簡介:江亞平,女,本科,就職學校:江蘇省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