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經濟生活》教材的最新變化情況及對黨的十八大精神的貫徹落實,簡要分析其與時俱進的時代性特征。
關鍵詞:《經濟生活》教材;時代性;新課程
轟轟烈烈的高中新課程改革始于2004年部分省份的試點,到后來的全面展開,已歷經十個年頭。在此期間,擔任著貫徹落實新課改精神的新教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新課改精神,體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時代性,新版思想政治教材歷經多次修訂,其中包括2007年3月根據教師使用教材的經驗進行的修訂,2008年3月根據黨的十七大精神進行的修訂,2013年3月根據黨的十八大精神進行的修訂等三次大的修訂。
2013版《經濟生活》教材是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和高中思想政治課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學指導建議》進行修訂的,本次教材修訂能充分體現思想政治教學內容與時俱進的時代性特征,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本人從2003年至今一直擔任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工作,親身經歷了這次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新課程改革。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2013版《經濟生活》教材的修訂情況談談自己對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時代性的認識。
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給中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經歷了從物質匱乏到逐步豐富的過程,與此同時人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浪費現象越來越嚴重。據統計,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還有一億多農村扶貧對象、幾千萬城市貧困人口以及其他為數眾多的困難群眾。這種“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令人痛心。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為貫徹落實十八大這一精神,教材第三課第二框第二目“做理智的消費者”的內容,對“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做了重新表述,調整了與“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有關的探究活動的設計,讓學生結合“舌尖上的浪費”進一步反思我們的消費觀念。
近年來,PM2.5、霧霾等詞匯頻現于各大媒體。據中國氣象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全國平均霧霾天數為52年來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蘇等13地均創下“歷史紀錄”。霧霾大面積集中爆發是大自然發出的警告,說明空氣承載力已經到了臨界點,昭示我們發展需要轉型、增長需要升級。為更好貫徹落實十八大相關精神,在第十課第二框第二目,教材結合“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指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眾所周知,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需要良好的市場秩序,而良好的市場秩序又需要誠信來維護。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基本內容之一。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是立德修身之本。然而,縱觀全國,企業誠信缺失現象嚴重。各種假冒偽劣商品隨處可見,充斥著市場的每個角落,假冒偽劣商品種類之全、數量之大、涉及范圍之廣,就像形成了一個完整而隱秘的假貨經濟大網,覆蓋著消費者周邊的方方面面,嚴重地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甚至危及消費者的生命與健康。據此,教材修改了第九課第一框第二目的相應內容,加入了切實加強商務誠信的內容。對第九課第二框的內容也做了修改,強調“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既尊重市場規律,又充分發揮政府作用”。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為體現這一精神,教材第十課第二框則明確強調了科學發展觀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核心立場、基本要求、根本方法;重新編寫了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相關內容,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加以論述,并增加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名詞點擊和“城鎮化”的相關鏈接。
總之,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的,與此同時,我們的教育也應緊跟時代的步伐,體現時代精神。而教材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載體也必將隨社會的變化時時體現出時代的聲音與氣息。
作者簡介:郭振,男,1980年8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安徽省臨泉第二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思想政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