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問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試圖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及對策等角度,探討有效的提問策略。
關鍵詞:課堂提問;基本策略;問題
一、課堂教學提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把滿堂提問理解成啟發式教學
事實證明,課堂教學提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但我們仍不能簡單地把問答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等同起來。目前,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出現的從“滿堂灌”到“滿堂問”現象,應該說與思想品德教師對兩者關系的認識偏差有一定的聯系。啟發式教學的本質是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主動獲取知識,發展智能,其目的是充分發揮與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達到“樂學”“學會”“會學”,因此啟發式教學是一個“啟情誘思—發問嘗解—釋疑激創”的過程。課堂教學提問具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的功能,因此它成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現實教學中許多教師認為啟發式教學就是課堂教學中一種師生雙邊活動,課堂教學中教師沒有提問或提問很少,就是一種“滿堂灌”,是一種注入式教學,因此把課堂教學中有無提問與提問數量的多少作為評價課堂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
2.課堂教學提問中忽視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提問是教師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教師有意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維能力的重要過程,因此,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問題意識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思維和問題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和動力,沒有問題為中介的思維是膚淺的和抽象空洞的。提問制約著學生問題意識和思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的主要表現有:(1)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密度過高。誠然,課堂教學提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課堂教學的推進,大部分是通過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或對問題作出反應來實現的,但有的教師每堂政治課的提問數量平均有三四十個。(2)提問層次較低、問題價值不高。課堂教學提問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但實際教學中教師提的問題的興趣性不夠,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思考。
3.課堂教學提問缺乏平等性
課堂教學提問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平等參與課堂學習的權利與機會,但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這種權利與機會并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
二、提高課堂提問效率的基本策略
1.保證提問與侯答的時間
課堂教學提問過程中應當保證學生答問有足夠的時間,不能急于重復問題或催促學生回答,以讓學生有充足的思考與構思時間;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要等待足夠的時間,然后再進行評價答案或請其他學生補充回答,以讓學生有時間進一步說明、思考、補充或修改自己的回答。如果提問與侯答的時間倉促,會影響學生思維的時間,達不到有效地培養思維能力的目的。因此,為了保證提問與侯答時間,應該合理分配課堂提問的數量。
2.注意問題的層次
教學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都表明,教師提問的層次的高低與學生學業成績成正比例關系。不僅如此,思想品德教學的目標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只局限于低級層次的問題,否則會出現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師生活動相當多,但學生的高級思維訓練嚴重不足的現象。當然,課堂教學提問少不了低級層次的提問,但設計低級層次提問應有明確的目的,主要是為喚起學生注意,保證課堂組織管理、幫助學生回憶、建立知識間的高級聯系等,最終都是為提出高級層次的問題作好必要鋪墊。
3.拓寬提問方式,重視對學生的指導
傳統課堂教學“教師問—學生答”的提問模式最顯著的缺陷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思維能力,而讓學生提出問題,一是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二是有助于教師把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因此,我們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還應當充分重視學生的提問能力,可以在教學中嘗試“教師指導—教師提問—教師引導—學生回答”“教師指導—學生提問—教師引導—學生回答”“教師指導—學生互問—學生互導—學生互答”“學生提問—教師答疑”等多種提問方式,來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張偉.淺談思想品德課學習[J].教育界,2012.
作者簡介:潘俊英,男,1971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江蘇省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研究方向:政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