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鵬凱
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中小企業是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而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而言,其面臨的環境并不理想,融資難是主要問題。中小企業自身特點、金融市場體系、銀行信貸管理體制等因素造成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該文對私募股權融資進行分析,探討私募股權融資在我國中小企業中的運用。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中小企業的經濟、社會地位不斷突出,中小企業逐漸成為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國民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的重要因素。但是,在中小企發展的過程中,與大型企業相比,其信譽低、經濟實力較弱、管理水平較差的弱點,也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取資金的難度增加。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中小企業紛紛通過私募股權進行融資,以此突破企業融資方式的限制,獲取發展資金,取得較快發展。
一、私募股權融資概述
私募股權作為一種投資方式,指的是投資于非上市公司股權。私募股權融資是指,沒有通過證券交易監管機構的審批登記,投資者利用私募形式,權益性投資具有融資意向的非上市公司[1]。從私募股權融資定義可知,私募股權融資是一種非公開性股權融資行為,投資者個人與非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聯系,在證券市場中,其交易具有不公開性。同時,募集在交易方面具有一定的難度,但募集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金額不限定,投資方式較多。此外,還具有融資成本高、渠道廣、平臺缺乏等特點。
在中小企業中,私募股權融資可為企業提供可靠、穩定的資金來源,提供高附加值服務,使企業的內在價值得以提高。與貸款不同,私募股權融資使所有者權益增加,因此使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加強,進而使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提高。由于私募股權融資對企業支付股息不做要求,因此不會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動。在投資后,由于投資者與被投資企業形成全面的合作關系,關系穩定,投資者不能隨意撤資,從而降低了企業的財務危機。同時,由于私募股權基金的合伙人多是資深的投資專家、企業家,其都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專業的知識,可為企業運行提供一定的建議,幫助企業成長,優化企業資本結構。
二、中小企業對私募股權融資的應用
正確理解私募股權融資。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利用私募股權方式融資,首先應對私募股權融資有一個正確的理解。理解私募股權融資,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正確理解、掌握私募股權融資的流程,并對私募股權融資的約束進行了解。目前的一些中小企業,在利用私募股權融資時,往往認為私募股權資金交割的實現即是交易的完成,并沒有掌握其基本流程。私募股權融資流程繁瑣,包括資金的交割、私募資金的退出、投后管理等程序。第二,對私募股權融資的真正目的需要有正確理解。私募股權融資具有提高企業知名度、幫助企業上市的作用,但其根本目的是擴大企業的資金來源,為企業提供更多資金,促進企業發展。因此,在中小企運用私募股權融資的過程中,企業應正確理解其含義,以正確的目的為導向,通過正確的流程,完成企業融資,實現企業發展。
合理選擇投資者。在融資過程中,投資者的選擇至關重要,它決定企業合作關系。首先,根據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看雙方是否有一致的觀點、未來計劃,在公司未來設想方面,如果雙方觀點存較大的出入,在未來的合作中,雙方可能會存在較大分歧,進而影響企業規劃、發展。其次,對于一些管理能力較弱的企業而言,應注重考慮投資者的管理能力,獲取其管理經驗。而對于一些私募股權融資的目的是為了上市的企業,其投資者盡量不選擇自身上下游的企業,以免出現上市競爭。因此,在中小企選擇投資者的過程中,全面了解自身需求,慎重選擇投資者,確保私募股權融資的順利進行。
確定適度的私募股權額度和規模。中小企業應客觀估算自身價值,評估自身實力與承受能力,從而選擇合適的私募股權額度和規模。如果私募股權額度過大,便會增加募集成本,并不匹配于企業發展,造成資金浪費。同時,私募股權的規模過大,易引入過多的權益資本,分散企業控股權,影響企業的成長與管理。因此,中小企業對私募股權融資的利用,需要選擇適度的金額、規模,確保資金使用合理性、減少資金浪費,提高資金利用率。
三、完善中小企業私募股權融資的建議
建立企業私募股權融資管理機構。由于私募股權融資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在進行企業私募股權融資的過程中,企業機構管理者必須具備風險預測、判斷、承受能力,建立融資管理機構,全面分析市場因素、投資者方因素,合理預測風險,提出有效的預防風險措施。同時,國家應完善相應的融資政策、法律,為企業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為企業建立私募股權融資管理機構提供法律依據及政策支持,并鼓勵、支持企業進入私募股權市場。
加強企業私募股權融資風險防范。私募股權融資在中小企業中運用,不僅可使企業獲得充足的資金,還為企業提供運行、管理經驗,改進企業的生產技術,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推進企業發展。同時,在私募股權融資中,企業也面臨挑戰與風險,企業價值的低估、控制權的流失等都可能為企業帶來一定的資金風險。對于企業而言,應不斷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全面評估自身企業、市場、投資者,確保合適的融資金額,選擇正確的融資渠道,進行合理融資,降低風險因素。并及時了解外部經濟環境變化、企業內部變化、行業政策變化,全面分析融資各個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提出防范措施,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
改善中小企業私募股權融資的法律環境。在實踐私募股權融資的過程中,存在并購法律風險、組織治理風險、發行風險等法律風險。在融資中,為了降低這些法律風險,政府應積極發揮作用,制定相關法律政策,完善監管體系[2]。政府應積極出臺相應的法律,對合伙制基金的設立給予支持,并適度放寬政策限制,為國內金融機構投資私募股權基金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與環境,確保其在合理范圍內實施私募投資。同時,政府應對其運作的相關法律規范進行明確,加強對資金管理人的監管。制定嚴格的法律規范,幫助企業防范私募融資遇到的風險。但是,對于社保基金、金融機構等投資機構而言,政府還應放寬其進行私募股權投資的限制,為其制定配套政策,為企業融資提供條件,確保企業獲取經營資金,促進企業經營。
提供私募股權投資的合理退出機制。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在其成長階段,私募資本對其投資,其投資目的并不是在短期內從中小企業中獲取紅利分配,而是在于選擇最適當的時機退出投資,并利用資本的良性循環,從而獲得長期資本。目前,在一些發達國家,主要通過上市退出、產權交易市場退出、清算退出、并購退出等方式進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退出。在我國,要想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多層次、多區域的資本市場,就需要為各種資產提供相應的交易市場。因此,政府應加強對不同層次的場內市場進行完善,通過調節發審制度,在確保風險得到控制的基礎上,對市場標準進行適度降低。此外,完善場外市場,以此補充場內市場,將更多的退出渠道提供給私募投資者。
私募股權投資方完善其服務。對于私募股權投資方而言,為了更好地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應從以下幾方面完善服務職能:首先,加強對融資企業的調查。對于目前的一些中小企業而言,在私募股權融資過程中,往往存在不能客觀評價自身、過于樂觀的問題。因此,投資者在投資前,應對企業經營狀況、財務狀況、管理能力、市場發展潛能、資金流動狀況等進行全面調查、了解,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合理投資,為企業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投資方案,給予合理的經營建議。其次,加強企業的投后管理,在現存的私募股權融資前端市場,存在同質化現象,在前期投資中,各家投資公司采取相似的投資模式,投資缺乏針對性,從而不利于企業的個性發展,不利于投資者市場競爭力的提高。對企業的投后管理是未來投資者競爭力的核心所在。加強投后管理,幫助企業加強產品的技術含量、提升管理能力、完善經營模型,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提高企業對投資者的滿意度,加強合作關系,實現投資方與融資方的雙贏。
由于中小企業自身實力弱、規模小、信用較低等特點的影響,企業融資存在一定的難度,企業存在一定的資金短缺問題。在經濟發展、企業成長的需求下,結合私募股權的特點,私募股權融資在我國中小企業中廣泛運用,在運用過程中,需要企業、政府、投資方加強自身管理,采取合理措施,為私募股權融資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服務,確保融資的合理運行,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