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帥 張立火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稅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我國市場經濟在不斷的深化,對于區域性的稅收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與實證研究是也顯得尤其重要,這不僅關系到地區經濟的持續發展,甚至影響到一個國家的整體戰略布局。1994年我國實行分稅制改革以來,河南省的經濟及稅收收入都有大幅度的增長,該文收集了河南省2000~2010年的數據為樣本進行了相關性的實證分析,從稅收彈性、稅收與經濟增長的協調性、宏觀稅負的合理性等方面檢驗河南省經濟與稅收的協調發展狀況,并據此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以促進河南省經濟、稅收平穩、協調、快速的發展,助推中原經濟區建設。
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實行宏觀調控的重要經濟杠桿。我國財政收入的90%以上是來自于稅收,本文擬對河南省1995—2010年稅收與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回顧分析,通過對1995—2010年河南省稅收與GDP相關數據進行整理統計,以宏觀稅負水平分析稅收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并根據計量經濟學相關理論,建立回歸模型對河南省稅收與GDP總量、稅收增長率與GDP增長率、宏觀稅負與GDP增長率等的相關性進行分析,以檢驗1995—2010年以來河南省的稅收與經濟發展的協調狀況,通過實證分析擬提出促進河南省稅收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性建議,以利于河南省稅收與經濟增長的長期協調發展。
2.稅收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基礎
經濟是稅收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而經濟發展的廣度和深度決定了稅收分配的范圍和程度,并從根本上決定了新稅種的產生、發展和更替。在政府的調控手段中,稅收具有其他政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經濟越發展,稅收越重要
經濟增長理論。對于一個國家而言,經濟增長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長期以來,經濟學家們對于經濟增長中的各種決定因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從而提出了各種經濟增長理論。
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索洛及英國經濟學家斯旺創立了新古典主義增長理論,并提出了相關的經濟增長模型,該理論主要認為:人均實際GDP的增長是由于技術變革引起人均資本增加的儲蓄和投資水平;技術變革率影響經濟增長率,但經濟增長率不影響技術變革速度;經濟繁榮將持續下去是因為不存在引起工資下降的古典人口增長,只要技術進步,就會刺激對于資本的需求,進而創造長期的經濟增長。
新經濟增長理論。基于新古典理論存在的缺陷,斯坦弗大學的保羅·羅默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了新經濟增長理論,這種理論又被稱之為內生增長理論,主要觀點為:利潤刺激了技術變革,生產活動可以重復,人們可能通過創新及對實際利率的研究來提高增長率,同時可以無限止的使實際GDP增長。
宏觀稅負理論。宏觀稅負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稅負總水平,通常以一定時期的稅收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來表示。宏觀稅負體現了社會產品在國家及個人間的分配關系,同時也體現了稅收與經濟間的關系。生產力發展水平、政府職能的范圍以及政府非稅收入規模等是決定宏觀稅負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宏觀稅負問題始終是稅收政策的核心,宏觀稅負水平合理與否對于保證政府履行其職能所需的財力,發揮稅收的經濟杠桿作用有著重要意義。
3.河南省稅收與經濟增長的狀況
數據來源:2000-2011年河南省GDP、稅收數據來自《河南統計年鑒》(2011),全國GDP、稅收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11(考慮篇幅省略了1995年到2000年的數據)
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看出我國自1994年實行分稅制改革以后,河南省經濟得到快速發展,GDP到2010年河南省GDP總量達到23092.36億元,GDP年均增長率達16.03%,河南省已經連續8年成為全國GDP的第五名。與此同時,河南省的稅收收入也在快速增長,1995—2010年稅收年均增長率達到17.32%, 據2011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河南省GDP較上年增速仍高于年均增長率約達到17.93%,稅收收入也在大幅度增加,這更突顯出河南省在全國的重要經濟地位,同時也為河南省今后的經濟社會各方面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可靠的財力保障。
4.實證分析
稅收總額與GDP總量的相關性分析。對表1中1995-2010年河南省稅收收入與GDP總量進行回歸分析,得到稅收收入與GDP總量間的回歸方程:
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回歸方程的判定系數R2=0.992360,相關系數r=0.996173,D-W=0.712689,相關系數r=0.996173說明1995-2010年河南省稅收收入與GDP總量間是高度正相關的,稅收收入可被GDP解釋的可信度為99.62%,其他因素約占0.38%,可見回歸方程的擬合度較好;彈性系數=0.043757,表示GDP每增加1億元,稅收收入可增加0.043757億元,即每增加的GDP中有4.38%的部分通過稅收分配變成了財政收入。
稅收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的相關性分析。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回歸方程的判定系數R2=0.193538,相關系數r=-0.439929,D-W=0.543301,判定系數R2=0.193538,則表明用GDP增長率來解釋稅收收入增長率的可信度僅為19.35%,其他隨機因素高達80.65%,相關系數r=-0.439929表示稅收收入增長率與GDP增長率間有著負相關關系,也說明稅收收入增長過高可能會影響到經濟發展的速度
宏觀稅負與GDP增長率的相關性分析。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回歸方程的判定系數R2=0.471144,相關系數r=0.686378,D-W=1.352773,R2=0.471144說明GDP增長率的總變差中,可以用宏觀稅負解釋的部分占47.11%,殘差量高達52.89%,據此判斷解釋程度不高,宏觀稅負的變化對GDP的影響不顯著;相關系數r=0.686378,說明1995-2010年河南省宏觀稅負與GDP增長率間是正相關的關系,宏觀稅負每增加1%,經濟增長就上升0.68%,這也說明了河南省當前的宏觀稅負水平還處于較低水平,稅負較低在一定時期對經濟增長是有利的。
5.促進河南省稅收與經濟協調增長的建議
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稅收與經濟協調增長。加快調整經濟結構,通過優化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壯大第三產業,解決“農業不優、工業不強、三產不新”的矛盾,努力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新發展格局。經濟發展質量不高、經濟效益低是制約稅收增長的主要原因,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稅收占GDP比重最終依賴于經濟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提高。河南省要從根本上擺脫“三高一低”的困擾,就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節能減排,逐步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型增長向創新驅動型增長轉變。
優化稅制結構,完善個稅改革。目前的稅收制度結構是以流轉稅為主體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地區經濟與稅收間的協調性,因此應逐步優化稅制的結構,調整所得稅與流轉稅在地方稅收中所占的比例,向兩者并重的雙主體稅制結構轉變,同時對于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應加強,逐步完善個人所得稅的申報制度及納稅人的地位,不斷尋求人個所得稅的改革方向,在保證稅源的基礎上有步驟的開征遺產稅、物業稅等新稅種,健全稅收調節體系,此外,不斷完善相關稅收法規,為不同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加強稅收征管,鞏固稅源經濟決定稅源,要保證把潛在的稅收轉化成稅收收入需要高水平的征管機制,通過加強稅收的征管,可以增加稅收鞏固稅源。稅務部門要大力推進依法治稅,強化控制稅源。通過加大對流轉稅、所得稅等的管理、稽查力度保證經濟稅源擴大,稅收增加。要進一步完善士納稅申報制度,加快稅收網絡化信息建設,完善稅源監控體系,抓好重點稅源和納稅大戶的監督檢查,減少稅收收入的流失。認真清理和取締不符合國家政策的減免稅政策以及到期和過期的稅收優惠政策,積極清理和收繳企業欠款、國有資產轉讓及出售收入。其次,對于稅法知識的普及宣傳力度及納稅人的納稅意識的增強有待提升,優化納稅服務,創新納稅服務手段,降低納稅成本。同時對于稅收優惠的授予要建立監督機制,避免稅收優惠政策的濫用給國家帶來經濟損失,影響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行。
總之為了進一步促進河南省稅收與經濟增長的協調,助推中原經濟區建設,河南應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逐步優化第一產業,強化第三產業的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協調三化發展,加強稅收征管,控制稅源,最大限度的保證國家稅款的及時足額入庫,為政府職能的有效實施提供強有力的財政支撐,同時依托中原經濟區建設契機,充分利用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立足實際,統籌協調,促進河南省經濟穩定、快速增長。
(作者單位:新疆財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