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鳳芹
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完善,但農民個體小規模生產模式與市場經濟之間的矛盾日趨明顯。因此,需要增強農業生產的規?;潭?,改變傳統的個體農戶生產經營,發展產業化聯合農業生產,有效解決農村“三農”問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有效解決農戶分散經營的弊端問題,引導農業產業有序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高效農業運作模式。
1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及特點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自2007年1月1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以來,農戶作為生產經營主體參與市場競爭,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聯合經營模式,由此農民專業合作社迅速發展起來。有效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緊緊圍繞優勢特色農業,學習和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因地制宜,培養并扶持壯大了農民專業合作社隊伍。
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產、供、銷一體化模式,推動了當地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促進了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從而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特點。一是組織方式上堅持農民自愿加入、民主管理的原則。保持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遵循農民自愿的原則,促進農民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由農民自己掌握內部管理權,民主選舉農民合作組織的負責人;對農民社員的發展與組織的發展同等重視,努力幫助農戶解決問題,開展針對性服務。二是政府引導,民辦官助。農民個體力量有限,單靠農民的力量發展好一個專業合作社難度很大。因此,要發展好農民專業合作社,需要政府部門的引導和支持。三是產業種類多元化。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化的發展,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如火如荼的開展,加快了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同時許多特色產業帶發展勢頭良好,比如茶葉、經果林、中藥材、時令果蔬、水產養殖及稀有野生動物養殖等特色產業,使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從原來的糧、畜向特色產業拓展;從產中服務向產前、產后拓展;從專業生產向加工、營銷流通拓展,使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從事的產業向多樣化發展。四是利益聯結機制以松散型為主。據不完全調查統計,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大部分都存在規模小、實力差等問題,并且在調查中發現實行二次返利的合作社數量很少,僅占調查數的1/10,農民專業合作社大部分都是通過對農民成員提供技術服務、供銷信息,優惠供應生產資料等形式,與會員建立相對穩定的購銷關系,但這對農民成員來說并未獲得最有效的收益,沒有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民增收的最大作用。
2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社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產物。根據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情況,發展有一定的成效,但卻仍處于初級階段,尚存在著很多問題和困難。這既有內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具體總結如下。
重視數量,忽視質量。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在數量上很有成效,但部分仍處于非正常運轉狀態,甚至有一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僅僅是一個空殼,起不到帶動農戶發展的作用。真正有效益或是效益好、帶動農戶走上致富路的專業合作社數量占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的比例不大。因此,合作社的發展不僅要增加數量,同時也要保證合作社質量與數量并進。
運行機制不健全,管理不規范。一是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章程不夠規范,有的僅流于形式;二是組織機構不健全,沒有切實履行章程規定的職責,沒有按照章程規定開展經營活動,導致入社成員利益得不到保障;三是財務制度不健全,缺乏專門的財會人員,大部分專業合作社還未建立財務管理制度。
服務功能差,帶動作用弱。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服務功能均較差,不能為農民社員提供優質的生產材料采購渠道和市場銷售路徑,同時無法為特殊農產品提供專業化的技術支持,無法有效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作為一個服務機構,需要不斷引進新技術,吸收好的經驗,以此來加強合作社的帶動輻射效應,真正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讓農民致富、農村發展的橋梁作用。
2.4 人員素質低下,缺乏專業人才
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有95%以上均為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大部分都是農民,文化水平較低,無論是在管理還是在其他方面都受到嚴重的限制;由于資金缺乏,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沒有能力聘用專業人才進行管理,特別是專業財務管理人員,這使得合作社工作運作困難。因此,需要引進相關專業人才,特別是財務專業人才,加強合作社的財務管理,使合作社健康、正常、有序地發展。
3 發展對策
通過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來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競爭力,是農業根本出路。一個運行良好的專業合作社必須要有一套完善而有效的管理機制,即內部管理機制和外部管理機制的有機結合體。重點是內部管理機制,這就要求強化合作社的人員管理結構,加強人員素質培養。此外,還要建立外部資金互助機構,穩定合作社的資金來源,保證合作社正常運轉。合作社健康有序地發展是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助推器。
加強專業合作社法律制度方面的宣傳力度。很多合作社法人及其成員對專業合作社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認識不深刻,應大力宣傳,并不定期地開展法律法規培訓,使得合作社管理人員在運作中遵紀守法,為合作社正常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資金互助機構,穩定資金來源。資金充足是合作社順利運轉的保障。資金短缺嚴重制約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單靠合作社自身無法解決,需要政府及相關金融部門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解決合作社短時間資金周轉困難問題,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常運轉提供經濟支持。
增強合作社服務意識,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服務意識不夠強,有極少部分甚至存在著謀私利的現象,同時由于資金困難,相關的服務設施不健全,合作社成員生產的農產品沒有相應的技術服務設施支持,無法將有特色的農產品推廣出縣出省,合作社在這方面需要強化并完善相關服務設施及措施,提高農產品質量,保證農產品銷量,從而提高合作社經濟收入,保證合作社成員能夠定期分到紅利。
創新發展機制。在發展方式上,要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即可以以村為區域,也可以以鄉鎮為區域,也可能建立跨地區的組織,鼓勵各級各類農業技術推廣和人員參與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使農業科技部門和合作組織結合起來,相互促進,互相補充。在經營服務上,要努力開拓農產品銷售業務,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在運行機制上,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明確合作組織和農戶雙方的權利與義務,規范并約束各自的行為,逐步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機制。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國家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企業的發展也需要大量的人才,同樣合作社的發展更是離不開人才,農民本身的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較低,如果不引進農業專業人才,合作社難以實現快速發展,同時也要加強合作社成員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定期開展生產、加工、銷售和管理知識方面的培訓,使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生產、農產品加工、銷售、管理等各個環節都有專業人才指導,為合作社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強示范社建設。加強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以點帶面,全面推動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為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添磚加瓦,為構建平安和諧新農村奠定基礎。
通過分析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現狀和特點,提出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對策,相信一定程度上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壽光市田柳鎮財政經管統計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