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蘭 秦文勝 歐陽欣
通過對通信監理專業推進校企對接,共建特色專業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探索“校企融合,共建共管”的校企雙主體合作辦學特色,為通信監理專業建設及專業群提供更好的發展,促進校企合作的深度與內涵建設,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的的能力,為高職院校相關專業提供參考和借鑒。
2005年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與廣東達安項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創辦了通信工程監理專業。該專業以通信工程監理企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為依據,校企專業指導委員會指導為核心,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制定出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將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經過多年的建設,該專業從“全額訂單”起步,逐步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校企融合,共建共管”的通信工程監理專業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制定出與企業合作、交流的長效機制,實現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對接,將通信監理企業優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為廣東省通信監理行業和企業培養了緊缺的高素質通信監理人才。
1. 緊貼通信產業的發展,修訂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在項目建設期間,本專業緊跟行業發展要求,面向通信監理員這一職業崗位的用人需求的變化,與廣東省通信學會、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廣東達安等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學會和企業進行了密切交流與溝通,開展了多次的調研和論證,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探討和修訂和完善了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如通過召開年度專業指導委員會,并與到會各行業企業專家探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按照社會、企業對人才能力的需要,分了通信監理行業工作崗位、崗位群的職業能力對應的課程體系,修訂每個模塊相應的符合行業需要的課程和技能考核標準,確定了通信工程監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該人才培養方案充分體現了雙主體育人的辦學思路,體現了開放性、合作性和與時俱進。
專業發展目標定位為:將本專業建成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師資力量強、教學實訓條件優、人才培養質量高、社會服務能力強的特色引領的品牌專業,整體提升專業發展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輻射帶動我校通信專業群發展,最終為全國同類專業和專業群建設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以通信工程監理企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為依據,明確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廣東省通信行業,培養掌握通信專業知識和技術,具有通信工程項目管理和現場監理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同時根據行業和企業需要,在該專業下靈活設置通信工程設計、通信工程概預算等相關專業方向,并成為該行業急需人才的培養基地。
2.完善了“校企融合、共建共管”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探索并實踐“校企融合、共建共管”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共同制定出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做實工學結合和半年以上頂崗實習,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聘請社會和企業的專家和能工巧將共同參與教學,特別是實訓教學與考核環節。采用“2.5+0.5”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的學習階段基本由2年半的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程學習,0.5年的企業頂崗實習階段,對人才的培養力求理論適用為度,強化實訓過程。頂崗實習即學生進入從事通信工程監理的公司實習,培養計劃、培訓教育、考核評價由校企雙方共同承擔;學生主要接受實習單位管理,院內教師定期教學巡視,現場指導。學生通過這種人才模式培養完成了知識到行業崗位的過渡,將職業資格證書考核與理論知識、實訓技能考核有機地結合起來,強調綜合性、實用性,具備較好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就業競爭能力較強。頂崗實行實行學校、企業雙指導教師制度,雙方共同承擔頂崗實習教學、管理和考核工作。另外為了加強頂崗實習管理,利用3G通信技術開發了頂崗實習管理平臺,為在高職院校實施有效頂崗實習管理提供借鑒。
3. 深化課程改革,完善了專業教學配套資源,并帶動輻射群內相關專業
深化課程建設,形成本專業工學結合特色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建立完善專業教學資源庫、搭建網絡資源平臺、實現教學資源與企業培訓資源共建共享。在項目建設期間,與企業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包括制定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合編出版專業核心課程教材以及配套的講義和實習指導書,全程錄制課程教學視頻,完善本專業教學資源庫等;并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運用數字化及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課程教學,完成了網絡課程,完成了國家級精品課程向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轉型升級,完成了通信工程監理專業資源庫的建設任務,對本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另外本項目建設還輻射支持了本專業群內相關專業的課程建設,包括跨專業協同創新模塊課程,我校師培中心平臺課程,廣東省輕工協會培訓課程,還啟動了移動通信技術、應用電子技術等相關專業的專業資源庫的建設,在將本專業建設成特色引領型專業的同時,也極大的促進了群內相關專業的建設和發展。
4.實施“雙證書”制度,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本專業要求學生必考下列三種證書之一:通訊終端設備維修證書”(高級)、“計算機輔助設計繪圖員”(中級)、“電工證書”(中級);可選考“中興通訊程控交換網絡助理工程師NC職業資格認證”、“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獲得與本專業相關的各類軟件操作員(設計師)證書”等。同時,為了鼓勵學生參加專業技能競賽,對于獲得省級競賽三等獎以上名次的學生給予“技能對等”認定,可頂替專業職業資格證書,每一項獎勵對應一個專業職業資格證。
根據“課證賽相融合”的課程體系設計理念,將職業標準等融入到課程教學,不僅可以提高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對學生參加通信類職業技能競賽也有成效。如通訊終端設備維修證書就對應于移動終端設備維修技術課程教學,在教學中引入考證內容,學生畢業時拿到了技能證書,部分優秀學生還在省通信技能大賽”LTE組網與維護”獲得二等獎。
5.將企業優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素質教育成果豐碩
在專業建設過程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將通信監理企業優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學生在校期間經常參加企業的各種活動,如籃球賽、演講比賽和優秀員工表彰活動等,讓學生充分感受和了解到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為學生素質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另外本專業也經常邀請企業領導和專家來校開辦講座和訪談,增強了學生對企業的了解和認同感。
開展多層次的專業交流、講座和活動,設立企業獎學金。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全程參與,在學生入校開始,就感受到職業氛圍和企業文化的熏陶,學生畢業后也很快適應和滿足企業的要求,真正實現了校企生三贏。企業領導、工程師和專家定期來我系開辦講座,進行勵志教育、專業引導、素質培訓及就業輔導。另外企業多次邀請學生參加企業的各種活動,如一年一度的達安杯籃球賽、公司年度總結和員工演講比賽等,邀請學生參加企業迎新晚會、科技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同時設立企業獎學金。幾年來有近120名學生獲得達安獎學金,通過校企互動營造了職業素質教育氛圍,將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有機融合在一起。
該專業“雙主體”育人,素質教育成果豐碩。該專業堅持校企共建共管,工學結合,注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教育,合作企業既是工程監理現場,同時也是學校教書育人的陣地。通信工程監理專業的學生多次獲得學校優秀班級獎、優秀社會實踐隊、優秀畢業生稱號,并在國家和省的各項技能大賽中獲獎。畢業生雙證書率達到100%。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有近20人次畢業生獲得企業優秀員工、優秀大學畢業生獎勵,多名學生成長為公司技術和管理骨干。畢業生參與的50多個工程被評為優質質量工程。該專業學生除了在廣東達安、公誠、吉林等監理企業就業,在中興、華為等大型通信企業也具有廣泛影響力,受到企業的歡迎,就業范圍廣泛,體現了人才培養適應性強的優勢。
6.多種途徑綜合培養學生思想素質和職業精神
思想政治理論課學時保證。學生學習《形勢與政策》、《軍事教育理論》等思政課程,加強政治思想教育; 依托學生黨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本專業2013屆畢業生46人,學生黨員3人,占學生人數的6.4%,向黨組織遞交申請的占70%。入黨人數和積極分子在學校都名列前茅; 依托學生活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以“電子協會”志愿服務三下鄉為載體,學生下基層幫助附近村民維修電器,培養學生熱愛專業,樂于助人,團結友愛的合作精神;打造科技競賽活動平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承辦學校每年一度的電子科技文化節,開展電子產品制作比賽等活動,參賽學生覆蓋面達100%,營造“學技能比技能”的良好氛圍。
7.對接通信企業行業特點,實施了“分段式、工學交替”的教學組織形式
根據本專業通信工程項目管理人才的培養特點,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主動對接通信類企業生產規律、適應企業生產需要,實施“分段式、工學交替”的教學組織模式,將校內學習與企業生產實習、頂崗實習交替進行,實現校企雙方聯合教學、協同管理、共同育人。本專業一年級參加專業認知實習,了解通信監理行業的發展與職業特點,二年級參加暑期實踐,到企業真實通信項目中鍛煉學生,初步掌握通信監理所需技能,第六學期參加為期半年的頂崗實習,校企深度融合的特點,讓本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受到實習單位的廣泛好評,本專業2014年的應屆畢業生已全部被錄用,體現該專業的就業競爭力。
8.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建立合作制度與管理運行機制
另外為了保證雙主體育人的人才培養方案的順利實施,在項目建設期間,本專業建立并健全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緊密型校企合作關系,依托我校國家示范校的平臺,本專業與合作企業共同制定完善了如《學生員工管理辦法》、《校企互兼互聘制度》、《頂崗實習巡視制度》等校企合作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形成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為雙主體育人的實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9.校企共建通信行業培訓基地,提升了服務產業發展能力
與廣東省通信學會、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合作,積極承辦行業活動,并推進校企人才培養交流活動的常態化。與廣東達安共同簽訂《校企共建培訓基地協議》,既保證校內實訓實習基地的正常運行,以滿足主要技能訓練和技術創新服務的要求,保證生產性實訓實習效果。同時積極擴寬實訓基地功能,使實訓實習基地具有對外培訓、企業培訓、教師培訓、考證培訓等能力,成為廣東地區的通信行業高技術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與廣東達安共建國家級通信工程監理專業骨干教師企業頂崗培訓基地;不斷拓展校外實習基地,建立了政行企校四方共融的“通信行業培訓基地”、“LED行業培訓基地(暨南海光電學院)”和一個國家級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基地。
推進校企對接,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是高職院校發展趨勢。企業全程參與通信工程監理專業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的人才培養過程,畢業生精專業、懂管理、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優秀素質已經受到企業的肯定和嘉獎。根據麥可思、用人單位、畢業生等第三方調查和評價,本專業畢業生質量受到廣泛認可,近三屆畢業生就業率均為100%;就業對口率90%以上;據2011年、2012年第三方麥可思人力資源信息管理咨詢公司對我校通信工程監理專業畢業生的跟蹤調查表明,該專業的學生月薪、就業率和母校推薦度指標,在全校名列前茅。有近30人次畢業生獲得企業優秀員工、并成長為公司技術和管理骨干,年薪達12-20萬元,在企業得到良好的發展和升職空間。本專業還校企合作舉辦國培班,與兄弟院校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兄弟院校相關專業建設起到示范作用。
(作者單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電子通信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