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實施討論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意義,提高初中物理討論式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兩個方面探討了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討論式教學的有效性問題。
關鍵詞:教學;質量;方法;策略
初中物理是初中學科的組成部分,將討論教學法引入物理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實施討論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意義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實施討論式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討論式教學法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形式,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學生的思維不再受教師的限制,積極地去搜集論據、充分地調動起學習的主動性。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討論式教學能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從自身的角度發表對問題的理解和看法,可及時地發現問題,便于教師對學生思想動態的掌握,增強教學雙邊活動效果。提供討論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討論的問題沒有現成
的答案,學生在討論問題時,必須對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加工、推理論證等思維活動,在爭論中遇到的突發問題迫使學生要在極短
的時間內,組織大腦中儲存的知識進行分析論證,這種高密度的思維活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討論過程中,學生的觀點相互碰撞,提高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同時討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學生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
能力,在闡明自己的觀點,駁斥對方的觀點過程中,學生的辯論能力都得到鍛煉。
二、提高初中物理討論式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更新觀念,引導學生討論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將課堂歸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想辦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促使學生更好地發展。例如,《測量物質的密度》的教學,抽象的物理知識削弱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可采用集體討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組織學生討論“如何鑒別外形完全相同的純金和銅鍍金首飾?”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有的提出比較質量;有提出比較體積;還有的學生提出測密度。接著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入新課:“怎樣測量物質的密度?”“需要測量哪些量?”學生在討論思考中,感受到物理學科的魅力。
2.聯系生活實際,啟發學生思考
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生活中的電、熱、光都是物理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與生活有關的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考,最終得出結論,加深學生對基本的物理知識的印象,促使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例如,《壓強》一節的教學,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在授課的時候,教師首先讓學生思考了以下問題:“坦克的履帶為什么做得很寬?”“大頭針尖的一頭為什么更容易插入墻壁?”用這些生活中現象,引導學生思考,組織學生討論,結合教材的內容,解決上述問題,學生在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提高了應用能力。討論式教學法強調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預先的設計,啟發學生對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最終實現教學目標,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將討論式教學模式引入課堂,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一部分,物理原理大都是在實驗中發現和驗證的,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相關的實驗,應用抽象的思維表達出事物的本質,在提出問題后,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假設,提出具體的方案,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帶著問題設計實驗方案,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探討,得出規律。
3.開放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初中物理開放性課堂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學的本質,提高綜合素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解決一些開放性的試題,例如,用電流表、電源、定值電阻、兩個開關和導線這些器材,讓學生設計測未知電阻的實驗,明確要求:(1)實驗原理是什么?畫出電路圖。(2)實驗需要測出哪些物理量?(3)寫出被測電阻的最后表達式。在練習開放性試題的過程中,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發散學生思維能力,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創新意識增強。
總之,討論式教學法優化學生學習流程,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劉紹武.“討論式”教學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作用.教育前沿:理論版,2007(04).
作者簡介:陳廷惠,男,1976年6月出生,本科,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第二中學,研究方向:高中物理課堂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