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勇+寇文一
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不但充當著重要的家庭角色,也充當著重要的社會角色,在社會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近年來Z院受理的女性犯罪統計中可以看出,女性犯罪逐漸增多,對社會的穩定和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據此,筆者梳理了Z院自2010年以來受理的女性犯罪案件,對女性犯罪的特點、原因進行分析,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對策,并形成調研報告,以其對預防遏制女性犯罪提供借鑒。
一、Z市女性犯罪案件主要特點
自2010年以來,Z院共受理各類刑事案件1753件2613人,其中女性犯罪案件89件102人,分別占到案數和人數的5.07%和3.90%。其中女性犯罪年齡最大的61歲,最小的僅15歲,女性未成年犯罪人數有4人。歸納起來,主要特點有以下幾種。
(一)犯罪主體呈現出“三低”現象
1、文化結構上屬于低學歷。初中及以下學歷人員占到總人數的87.25%。102名女性罪犯中,大學本科1人,大專學歷2人,高中或中專文化10人,初中文化51人,小學文化23人,文盲及半文盲的有15人。
2、階層結構上屬于低層面。涉案人員中,具有干部身份的有4人,占3.92%。工人身份的有5人,占4.90%。農民、居民等不具有固定工作的人員有93人,占總人數的91.17%。
3、經濟結構上屬于低收入。從涉案人員的階層機構上來看,其中農民和無業人員占有絕大多數,其經濟能力也相對較弱。
(二)犯罪的類型呈現多樣性
從涉案罪名來看,女性犯罪的類型日趨多樣性,侵害人身、侵財和涉毒、涉黃犯罪現象尤為突出。總體而言,常見的犯罪行為是故意傷害和盜竊,這在女性犯罪中也是常態。女性犯罪中,故意傷害罪23人、盜竊罪11人、涉黃犯罪10人、涉毒犯罪5人,占全部女性犯罪的48%。同時,也出現了出售非法制造發票罪、隱匿、銷毀會計資料罪、利用邪教組織破壞國家法律實施罪等新型犯罪。
(三)共同犯罪形式占一定比重
從相關的統計數據來看,女性參與犯罪的案件中,單獨犯罪案件共51起,共同犯罪案件也達到38件。在共同犯罪的案件中,我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以夫妻形式,或者具有男女關系的共同犯罪案件就有18件,占到共犯案件總數的47.36%。
(四)犯罪主體具有惡逆變性
女性犯罪大多具有惡逆變傾向,即先是受害人,后轉為加害人。由于女性自身感情脆弱,自卑心理以及社會上不良環境和文化思潮的影響的沖擊,使得這些女性不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而是選擇自己復仇。Z院在2011年受理了一起故意殺人案件,犯罪嫌疑人劉某和被害人宋某某是翁媳關系。因劉某經常受到宋某某的騷擾,2011年3月8日,宋某某酒后欲實施騷擾行為時,劉某舉起了鐵镢頭砸向宋某某的頭部,致其死亡。
(五)在故意傷害案件中,事情的起因均為鄰里、親友矛盾
民間事,無小事,一旦處理不當極易引起矛盾的激化。從Z院處理的23起女性故意傷害犯罪案件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其中發生在夫妻之間的故意傷害案件,比較具有代表性。長久積累下的矛盾問題,因丈夫酒后晚歸而集中爆發,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在與丈夫的爭執過程中,持刀將其腳部砍傷,形成輕傷,后二人離婚。這本是家務事,卻因為一個輕傷而納入刑法規制范圍之中。在辦理本案過程中,Z院公訴部門在充分了解案件事實、尊重被害人意見的基礎上,對犯罪嫌疑人王某某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以維護社會關系的穩定。
二、女性犯罪多發原因分析
(一)法律意識缺失、法制觀念淡薄
總的來說,女性犯罪嫌疑人法律意識淡薄。在遇到一些生活瑣事處置方法不當,甚至原本是受害者,由于不懂法而從受害人演化成罪犯。如未成年人張某某強迫賣淫案中,因父母離異自幼跟著小姑生活。畢業后一直未找到工作,后被網友拐騙至鄒城。隨后,張某某伙同他人將兩名女子騙至鄒城,強迫兩人從事賣淫活動。案發后,張某某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
(二)感情用事導致犯罪
女性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狀態和生理反映,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引發心煩易怒、情緒失控。在梁某某故意殺人一案,就因丈夫與一名女子保持不正當男女關系,導致其婚姻關系陷入緊張局面。為了出這口惡氣,梁某某持刀闖入該女子家中,將該女子和她的母親砍傷,最終受到法律的懲處。
(三)扭曲的金錢觀、世界觀蒙蔽了行為人的雙眼
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意識中的功利色彩對人們觀念意識起到了一定的影響作用。人們都希望以最小的投入,甚至不投入來獲得最大的回報。因此,由女性實施的涉毒、涉黃犯罪案件屢見不鮮。如犯罪嫌疑人馮某某、劉某和楊某某以開保健品店為幌子,暗中實施賣淫活動。2010年,楊某某在與嫖客發生性關系后,看到該男子身上攜帶大量現金,隨起歹念,三人使用暴力手段將錢包搶走。三人最終被法院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四)扭曲的家庭關系,迫使她們走上犯罪道路
家庭暴力是女性犯罪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一是有些女性沒有經濟來源,在家庭中沒有地位,經常遭受夫家的打罵。二是其丈夫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以為丈夫凌駕于女性之上。調研發現,女性在遇到家庭暴力時,最初的容忍都是源于“家丑不可外揚”的心理。可當這種侵害積累到一定程度,忍無可忍時,便采取傷害或殺人等暴力方式進行“反抗”。如李某某故意殺人一案中,因其常年在外打工余兒子關系疏遠,回家照顧孩子后又出現婆媳關系緊張,在加上得知丈夫在外另組家庭,使其心理逐漸扭曲,最終持刀砍死自己的婆婆,用手掐死自己的兒子。
三、對策建議
當前女性犯罪大量增加,根源在于社會某些不和諧發展在女性社會成員身上的畸形反應。因此,積極構建社會和諧是防控女性犯罪之根本。
(一)加強道德法律教育,提高婦女法律素質。針對女性犯罪的特點,制定符合女性的心理、生理特點的法制宣傳方案,有針對性地做好法制宣傳工作,采取女性法律教育進社區、進單位、進家庭、上網絡等方式,使女性得到普遍教育。要聯絡司法單位形成合力,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全民法制觀念。提高女性法律觀念和意識。要培養和提高女性的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道德品質,使其從靈魂深處拒絕犯罪、憎惡犯罪。如鄒城市院開展了“婚姻家庭法律宣傳月”等活動,增強了婦女法律保障意識。
(二)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加強女性犯罪預防建設。公安機關應加強與有關部門配合,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加大“掃黃打非”工作力度,查禁“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堅決杜絕不健康的讀物、音像制品或者電子出版物流入社會,毒害女性,尤其是女性青少年。同時,有關部門要引導、教育廣大女性用合法手段妥善解決家庭內部矛盾,避免由家庭糾紛引發犯罪。要在社會福利保障上為女性爭取更多優惠政策,讓女性真正成為得到平等關愛、平等待遇的社會成員。要給女性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使其生活有充分保障不致淪落犯罪。
(三)加強社會援助,形成關注女性合力。建立婦女維權網絡,發揮基層調解作用。要發揮基層婦聯、調解委員會、社區委員會職能,及時化解家庭矛盾、鄰里糾紛。積極聯合民政、公安等部門設立女性救助中心、心理咨詢中心等機構,依托各級婦聯家庭服務中心,切實幫助那些處于困境中的婦女。建立救助機制,成立婦女兒童救助基金會,對貧困婦女兒童及時救助,使她們得到社會關愛。
(四)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貫徹教育、感化、挽救方針,讓女性犯罪嫌疑人正確認識犯罪行為,真正悔過。在辦案中要區別對待,對犯罪情節輕微、主觀惡性不大的應依法從寬處理,特別是對家庭狀況特殊、懷有身孕的或處于哺乳期的女性,應適用人性化司法行為。
(五)堅持打防結合,預防再次犯罪。從統計數據中,我們發現女性犯罪再犯概率較低,僅出現了兩例。作為司法機關,一方面要加強對女性犯罪的打擊,以警醒其他女性。另一方面堅持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在處理刑事案件中要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和區別對待的原則,積極預防女性再犯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