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的老家所在縣屬于國家級貧困縣。這些年,一些從土地生產中分流出來的農村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經商,投身到市場經濟大潮中。而一些因為種種原因未能走出去的青年選擇了在家創業。然而,盡管激情滿懷,創業欲望高漲,但對于各方面條件相對薄弱的農村青年來說,缺資金、缺物力和信息、交通落后等困難很大程度上束縛了自己,一些人還未下海搏擊風浪就已潰敗在了岸邊,也有的原本只需要輕微的外援幫扶,就可擺脫困境的最終卻因跑不來款、批不下地等淪為失敗者,被無情地拒絕于成功的門外。
農村青年面對創業的失敗,大多數人能夠正確對待,理性處置。而對于那些家庭經濟狀況不佳、 文化程度不高又不能進行自我調整的青年而言,失敗的痛苦程度要比條件較好者大得多,少數人會陷入消沉和頹喪的境地,心里變得極度懊喪、無助,有的人整日沉迷于借酒消愁之中,有的則自暴自棄,甚至會產生極端的行為和念頭。筆者老家所在的村子里,就發生過一起因為創業失敗而鋌而走險、 鋃鐺入獄的悲劇,讓人可惜。
農村青年在本土創業,原本資金、人力物力條件優勢就落后于城鎮,加上交通、信息相對滯后原因,其創業難度可想而知,在多數情況下,依賴于來自政府部門、社會各界的相扶更為迫切和需要,而在現實中,針對于農村青年創業針對性的“孵化器”“輔助力”幾乎為零,農村青年個人應對、解決創業困難力量有限,在幾乎是一種自生自滅狀態之下獨自行走,失敗幾率頻現。因此,我們在為城鎮青年創業提供援助之手的同時,也應去多關心農村那些準備選擇和正在創業的青年,讓他們即使身處窮鄉僻壤也能感受到關愛,給他們送去符合政策、有著現實意義的溫暖,多予以撫慰和疏導,引導他們成功時更進一籌,痛苦時不失志,助他們一臂之力,努力創造社會安定和諧。
(河北陽原縣東井集鎮東關街11號 劉如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