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調整施肥種類、施肥量與施肥方法以提高水稻對穗頸瘟的抗性和產量,設計不同施肥模式并測定其葉綠素值、總酚、類黃酮、粗纖維含量和產量,觀察硅細胞結構,調查穗頸瘟發病率及病情指數。結果表明氮肥施用期后移有利于增加水稻葉片葉綠素值,可降低穗頸瘟的發病率和病情指數,提高稻谷產量;增施硅鈣肥能夠明顯降低穗頸瘟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數;隨著施氮量增加,水稻葉片總酚和類黃酮含量降低。在遼寧省東南沿海稻區,通過“增施硅鈣肥+分次施氮+氮肥施用期后移”的施肥模式進行營養調控,對于水稻高產抗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植物營養與環境資源研究所 沈陽110161 于 濤等 發表于《江蘇農業科學》2014年第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