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艷++厲莉
自20世紀80年代左右以來,國際經濟結構體系發生了很大變化,也就是所謂的金融資本控制著資本主義的日常經濟生活,并且緊跟著構建了由金融資本所主導的霸權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經濟金融化是從其中獲取資金的最核心的機制,而社會經濟全球化又為金融資本化創造了條件,形成了金融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體現,從這個范圍來說,金融化是金融資本在獲取資金和利潤并且實現其霸權地位的一個最核心的機制。本文所說的金融資本是一種經濟現象,在研究金融資本化的問題時,主要從四個路徑分別說明金融資本是如何實現的。
一、 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家的階級金融化和國家金融化
階級金融化是指在不斷發展著的社會中,資本家力量不斷增強,在社會中充當支配者的角色并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國家金融化是指某些資本家控制著國家的經濟、利潤,有權利對經濟進行控制。這里所說的金融資本家指的是資本主義國家中的上層階級和銀行、基金組織等與金錢有關的金融階級,資本家的權利是通過資本主義國家上層與資本主義國家金融機構這兩個方面實現的。資本家主要是通過金融機構比如證券所有權來進行對經濟的控制,而不是通過對自己所擁有的財產所有權來進行控制。同時,階級金融化、國家金融化與金融業是完全不同的,需要將這兩者區分開來。若是將當前的經濟社會分為三大階級:上層階級是所謂的金融資本家、中層民眾階級、下層大眾階級的話,那么在這里金融資產階級是處于支配者的地位,它控制著另外兩種階級的經濟生活。這個關系在國際社會中的描述就是霸權,也就是說金融資本擁有極大的權利,它支配著其它生活中的很多方面。
在當代資本主義金融社會中,社會的產業結構也不知不覺形成了以金融資本家這一階級為主導的統治,同以前的產業階級為主導的社會完全不同,例如福布斯是1982年美國最富有的人,他的財富主要是通過石油獲取的,占總財富的22%,生產方面的財富占總財富的15.3%,在當時金融業只占9%,在后來的十年他的財富來源的比重發生的很大的變化,主要的來源已經成為了金融業占25%,生產制造也被取代成為了娛樂通訊,占財富的15.5%,再后來的金融危機時期,他的財富的主要來源還是金融業,甚至所占比例有所上升。這十年的變化以及后來的金融危機已經深刻的表明金融資本家取代了產業資本家,成為生產經濟中的支配者。
在著名的摩根時代后,又有了霸權主義時代,這時候的金融資本階級利用這種權利收斂了巨大的財富,著名的經濟學家邁森也評論過金融資本階級,認為他們的權利就像是統治集團,可是他們更像是網絡,而處于中心的正是那些金融機構、金融資本家。從這些方面來看,在階級金融化時,國家也在發生著金融化。
二、 非金融企業金融化
這是資本主義金融化的重要內容,在原始資本積累受阻后,積累的中心開始轉移到了金融業,非金融企業金融化在其結構變化上最大,首先同其產業資本相比,金融業的比重不斷地上升,從產業資本上獲取的利潤是越來越少,所以將更多的資產轉移到金融業去。比如美國在1915—2008年這期間非金融企業中的金融資產比重從25%漲到41%,以實例充分的說明了金融資產在非金融企業中日益重要的地位。非金融企業中的金融資產的比重同產業資本的比重在上世紀70年代左右不足40%,可到了2000年已經上升到了90%。其次,非金融企業從金融資產中所得到的利潤是與日俱增,從第一個方面可以得知,非金融企業在分配資源的時候,將資產更多的分配到金融資產上,也就意味著來自于金融資產中的利潤會更多,而不是有更多的利潤來自于傳統的產業資本中。在這方面,馬克思曾經說過,未來的的底特律公司的利潤將不僅僅是主要來自于生產汽車,將是來自于金融信貸部門。到了現代,馬克思所說的話成為了現實。
非金融企業在將更多的資本轉移到金融資本中后獲得巨大的利潤,這并不意味著非金融企業就是一帆風順的,它們在一方面得到了很多的利潤,獲得豐厚回報,另一方面,它們的行為也受到了來自于其它金融業的影響,會逐漸的成為被動者,從這方面可以看出,處于被動地位的非金融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也削減了自己的權利。
三、 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化
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中的地位也不是小的,金融資本家在發展中國家通過金融化獲取的利潤相當大,從所討論的金融資本在發達國家中的地位可以得知,金融資本是有能力在發展中國家進行利潤掠奪的。金融化是金融霸權統治的核心,金融資本在本國建立起霸權地位后,馬上將其推廣到了國際范圍內,開始對發展中國家進行資本的掠奪,致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也開始金融化,并與全球化相交織,此后金融資本還誘導發展中國家進行私有化的改革,金融資本家這種行為是為了能夠更多的吸收發展中國家的利潤。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蘇東劇變中賺取了巨額的資產,主要是從發展中國家的具有壟斷性質的行業中獲得,他們利用這些賺得的錢投資于金融行業,導致了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化。
四、 勞動力金融化
社會的金融化加劇后,勞動力這個常見的因素也會受到影響,形成勞動力金融化的趨勢。勞動力金融化說的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銀行等金融機構與非銀行的金融機構聯系日益的緊密,將工人的收入作為他們盈利的來源,從相關的數據可以看美國信貸與抵押貸款總量占總貸款的比率不斷的上升,從1965年到2007年上升了20%,這個數據也說明了金融化在不斷的加強。金融資本的霸權下,資本同勞動更不平等,勞動階級的收入相對于資本階級的人們來說是不斷下降的,一些福利像醫療等預算也大大的減少,致使勞動階級人群陷入貧困,一方面人們需要提高勞動效率以提高自己的收入,另一方面還需要滿足剛性消費的需求。金融資本家開拓了新的利潤來源和勞動力,大大促進了勞動力金融化的進程。
上述四種途徑是金融資本家獲取利潤的主要方面,其中非金融企業的金融化與國家金融化是金融資本集聚的主要方式,發展中國家金融化體現的是金融資本家從更大范圍上掠奪資本的形式,也就是從廣度上掠奪,勞動力金融化是金融資本家更深層次對利潤的掠奪,是壟斷利潤的主要來源。當然金融資本對利潤的掠奪不僅僅是通過這四種表現形式,其他方式比如通過大型商品類似石油原油等,在金融資本下,這些大型的商品不再是產品,而是一種金融資本家為獲取利潤的一種金融工具。
(作者單位:日照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