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凌波
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金融市場逐漸趨于國際化與自由化,我國的金融服務科技產業也得以迅速發展,且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但就現階段而言,我國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的職場需求并不能為推動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為此,該文以臺灣地區為例,通過對臺灣地區金融機構的演變過程進行分析,從而對其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發展與職場需求的關系展開了具體研究。
近年來,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的發展為高校畢業生們提供了大量的就職機會,但由于我國目前大學教育的內容與企業的務實需求仍存在較大的落差,因此,有必要對我國高校學生在畢業前進行職前教育,從而使其具備符合企業發展的相關能力,從而更好地滿足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的職場需求。本文通過對我國臺灣地區的金融機構演變過程進行分析,并結合專業證照與業界實習的歷練等對符合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發展要求的高校和企業對人才的培育目標進行了具體分析。
一、臺灣地區金融機構的演變
在我國實施改革開放前,地區的金融體系一直處于行政主管部門的嚴格管控和保護狀態下,且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絕對不允許新銀行體系的建立,而由于受改革開放的影響,1980年,臺灣地區主管部門開始被動接受了自由化從事金融的政策,并逐漸開放島內的金融市場。在進入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后,隨著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國際化與金融自由化的呼聲越來越高,臺灣行政主管部門則開始開放并支持建立新型的民營銀行,且該項工作在1991年的六月份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即臺灣當局一次性地批準了15家民營銀行的建立,并且通過建立《金融機構法》允許保險、證券與銀行三大金融機構進行同業合并,從而提高金融機構的整體競爭力,并促進臺灣地區自身的經濟增長[1]。
近年來,隨著國際金融環境的不斷變化,教育承擔起金融人才培育、價值觀念引導以及良好社會風氣形成和文化傳承等重要任務,而促使上述任務達成的重要場所則為高校校園。在具體的金融服務科技產業中,所謂“顧客”,則是指消費者或付費者,因此,高校若從該角度出發,職業高校的“顧客”應該是學生或者合作企業,所以,相關職業金融高校的的教學設計應該以學生與合作企業為主體,從而通過提高其高校的教學水平來滿足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的職場需求[2]。
二、臺灣地區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發展與職場需求關系的研究方法
(一)深度訪談
訪談是指訪談人通過利用語言溝通的方法從受訪者方面獲取相關訊息,作為一種搜集信息的重要方法,訪談不僅能夠探尋對方的想法,得到自身所需要的訊息,同時,訪談也可以通過正式與非正式的談話方式,從話題外圍逐步切入話題的核心,因此,本次研究首先采用的是深度訪談的方式對臺灣地區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發展與職場需求的關系展開探討[3]。
此次研究中對臺灣市內名為H的金融服務機構的經營者王某進行了深度訪談。筆者首先從企業當前整體的發展情況入手,詢問了企業當前的經濟狀況、人員分配、管理制度等,進而針對當前臺灣市內的整體金融環境與企業經營者王某展開了探討,最后,筆者直接切入主題,就企業當前金融服務水平與其實際的人員對王某進行了具體的采訪。從談話中筆者得知,由于受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目前臺灣市的整體金融產業發展并不樂觀,雖然,臺灣當局實施了相應的宏觀調控手段,但由于相關的歷史原因,臺灣市內的相關企業并不看好金融機構和金融產業在本地區的發展,而這種金融環境也不利于外資的注入。另一方面,在訪談中筆者了解到,以H金融服務機構為代表的多數臺灣金融服務機構在發展過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大多來源于企業人才的缺乏。對于企業內部現有的人才而言,由于缺少科學的培訓方法,使得工作人員并不具備過硬的專業素質;而對于從高校引進的相關專業的人才而言,由于現階段高校并未對金融服務專業給予相應的重視,且畢業生并不能將所學習到的的理論知識科學地應用到企業的生產實踐上,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4]。
由上文可知,雖然臺灣市的金融服務科技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但由于受到人才方面的制約,使得相關金融服務機構并不能順利地發展,另一方面,企業人才的缺乏,又加大了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的職場需求,而由于高校并未給予相關專業較大的重視,使得畢業生在畢業后并不具備滿足金融服務科技產業市場需求的條件,因此,為了確保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則首先需要解決產業發展、職場需求與高校人才建設之間的矛盾問題[5]。
(二)問卷調查
為了研究金融服務科技產業對專業課程務實性的影響,本次研究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對臺灣地區銀行業、證券業以及保險業三大產業的從業人員的相關想法進行了具體調查。
本次研究中的問卷調查以130名金融從業人員為具體調查對象,通過與相關金融機構進行合作,并定期對其所下發的相關問卷進行回收,從而了解從業人員對金融服務科技產業與職場需求關系的具體看法。另外,此次研究中,筆者也以電子郵件的方法向相關專業的學生分發了90份問卷。從問卷的結果可以看出,高校一、二年級的全部課程均為必修課程,因此,將金融服務專業作為高校一、二年級的必修課程是當下形勢所趨,也是產業的具體要求,但是,據收回的問卷顯示,高校在學生三年級時,則會將該專業領域內的部分課程取消,從而只是單獨培養學生在某一具體領域的專業理論知識。針對這一問題,根據所收回的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調查問卷可知,大多數從業人員對高校將金融服務課程作為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必修課程的做法表示贊同,但針對在高校三年級中,是否應該將一、二年級所學的課程全部保留,在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中產生了較大的分歧。有將近45%的金融從業人員認為,學生進入三年級后,應該著重選擇符合其發展方向的某一方面的學科進行專門學習,而另外55%的金融從業人員則認為,就現階段臺灣金融服務科技產業而言,企業則更加需要全面性的人才去支持其內部建設[6]。
根據上述調查結果,筆者認為,作為即將畢業的三年級學生,除了應該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外,還應該對當前所在地區的整體金融環境進行分析,并形成一定的金融風險意識;而高校也應該加強對相關專業課程的重視程度,例如,加強對國際財務以及金融風險管理等學科建設等。另一方面,在大的金融背景下,金融服務科技企業也應該加強其自身的經濟建設,并使其經濟發展滿足金融環境發展的具體需求,同時,要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建設力度,例如,可以通過加強校企合作來提高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從整體上提高相關高校對該專業的教學水平,進而使其為企業提供具備全面技術的高素質人才。綜上所述,為了解決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發展、職場需求與高校人才建設之間的矛盾問題,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強其相關專業學科的建設力度,且應注意畢業生綜合素質的和全面性技術的培養,通過提高對專業相關學科建設的重視程度,從而培養出符合企業發展的人才,并使其更好地滿足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的職場需求。另一方面,金融服務企業也需要加強對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通過加強校企合作,使專業學生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合理應用到企業的實際工作中,從而使該專業領域內的職場需求不斷擴大,進而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并促進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的發展[7]。endprint
(三)實地訪談法
1.專業證照方面
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即以培養專業的職業技術人才和業界產學交流為具體目標,通過本次系科課程進而發展標準的作業程序,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可以獲得專業的技能,并在畢業后直接進入職場,進而使其滿足相關領域內職場的需求。
而近年來,在金融行業中,證照(大陸所說的證件)已是不可或缺的職場必需品。在對臺灣市某金融科技服務機構的經理王某進行采訪時,其認為為了突顯證照的真實性,可通過島內主管機關制定相關的措施,并對島內從事金融服務科技產業人員的證照進行優化與整合,從而使得相關人才可以合理地被輸送到職場中,以滿足職場需求。其次,高校在對金融服務專業的學生進行培育的過程中,也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證照制度”培訓體系,從而使學生意識到專業證照在金融職場中的重要性。最后,學校則需要對各金融單位的教育訓練和人事考核系統進行分析,從而使其制定的金融證照制度可以與金融科技服務單位的整個工作體系進行有機結合,使其輸送的人才可以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服務品質。
2.個人態度方面
作為促進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工作人員的態度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決定著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的職場需求。首先,企業員工的工作態度包括其工作的積極性和認真程度以及對企業的歸屬感等,一方面,企業人員較高的工作積極性可以感染其周圍其他的工作人員,從而發生“連鎖反應”,使企業更健康的發展,另一方面,認真的工作態度也可以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在擴大金融服務科技產業職場需求的同時,也為企業吸引了更多的求職者,從而進一步滿足了產業職場需求。
3.課程規劃方面
作為相關專業畢業生,在進入職場之前,需要具備的專業證照主要包括了證券商業務員、證券商高級業務員以及信托業務員、外匯業務員和人身保險業務員等具體證照,因此,對于即將畢業走向金融服務職場的三年級學生而言,必須要做好課程方面的規劃。根據本次研究中對高校三年級學生的課程設置和規劃情況調查可知,現階段高校三年級學生在畢業前并未對其相關專業課程進行合理規劃,具體表現為:由于現階段大多數高校將金融專業三年級的課程重點大都集中在了少數與企業具有一定聯系的學科上,對于學生所學知識的全面性并未給予相應的重視,因此,從學校的角度看,則表現為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和全面性;而就畢業生而言,由于其對當前的整體金融背景和所處的金融環境并不了解,因此,對于未來總是抱有一定的幻想,這使其產生了安逸心里,并最終忽視了自身的課程規劃與學習。綜上所述,由于學校和個人對課程規劃缺乏相應的重視,而對課程規劃的方法又缺乏科學性,因此,使得高校并不能向企業輸送全面性且技術水平較高的人才,從而使得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的職業需求無法被滿足,進而對整個產業的發展產生較為不利的影響[8]。
本文通過對臺灣地區金融機構的演變過程進行闡述,并對臺灣地區金融服務科技產業與職場需求的具體關系進行了具體分析??梢?,要想協調好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的發展與職場需求之間的關系,作為企業,則需要加強對專業領域內的人才建設,并為求職者提供廣泛的市場需求;作為高校,則需要加大對金融服務專業的重視程度,并建立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從而使學生具備符合企業要求的實踐能力,進而滿足金融服務業的職場需求;而作為學生,則需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意識,并科學地對其專業課程進行規劃,從而為滿足職場需求做好充足的準備。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