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認為教學的最高宗旨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這也正是生態課堂的核心理念。“讓課堂回歸生態”是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和實踐活動,讓課堂真正達到“三維目標”的三位一體和有機統一。
關鍵詞:生態;回歸;課堂
傳統的課堂教學把課堂當作車間,學生既是“原料”,又是“產品”;把課堂教學當作“工藝流程”,上課就是教教材的過程。學生在整個知識獲取的過程中,完全是“被填鴨”,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無趣,課堂教學沒有創造,沒有活力,效果可想而知。新課程認為教學的最高宗旨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這也正是生態課堂的核心理念。“讓課堂回歸生態”是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和實踐活動,讓課堂真正達到“三維目標”的三位一體和有機統一。
一、還原課堂環境,營造生態氛圍
生態課堂就是指在課堂環境中,師生間的和諧發展。傳統課堂上,教師對課堂是壟斷與霸占,而生態課堂上,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發展的主體。教師要以創設“自信與興趣、尊重與欣賞”的課堂意境為核心,把教學過程還原為生活過程,把教學情境還原為生活情境,把教學活動還原為生命活動,把師生還原為有真實情感的人。在剛上課時,利用巧妙的導入或有吸引力的評價方案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呈現“思維開放、氣氛活躍、激情高漲、心態積極”的狀態。在課堂環節和流程中要見機行事,及時鼓勵、質疑、點撥,使學生自然“動”起來,課堂充分“活”起來。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既是精神的同道,又是學習的伙伴,營造一種“生活態”,給學生一個寬松、和諧、安全、自由的生態氛圍,并將學習過程與生活情境、游戲情境等融為一體,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處在一種主動狀態中去體驗,去完成學習任務。
二、轉變教師角色,落實生態理念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逐步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教案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建立一種自然的、和諧的生態課堂,教師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教師角色的轉變是重中之重。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是兩個平等的生態要素,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學習的引導者、潛能的開發者,要做到以教導學,以教促學,以教助學,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達到互動、交流、合作的教學情境;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者、學習的自主者、潛能的發揮者,要做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教師分享到“教學相長”的喜悅,達到互勉、互助、互進的和諧氛圍。
生態課堂上,學生成了主體,教師雖然“少講”了,卻并不清閑。首先要調控好課堂,讓它活而有度,亂而有序,不能太多地偏離目標,要做到張弛有度,收放自如。其次,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另外,做一個適時的點撥者也是教師扮演的角色。何時點撥,如何點撥,實踐起來也是一門藝術。在學生“憤”和“悱”的時候及時出現,迅速化解,幫助學生化難為易,解開疙瘩。教師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產生的認識、見解,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質疑,允許學生獨樹一幟。我們還應減少對學生學習時間的占有,把學習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感悟、去獲取知識。這是生態課堂教學生成的重要標志。
三、轉變學習方式,構建生態課堂
構建生態課堂,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教師的角色轉變還不夠,還要有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個性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方式有三個主要特征:自主、合作、探究。在課堂上,要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于參與。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要指導學生自己學。凡是學生能自己發現的問題,要引導他們去尋找、去分析、去解決。這樣,學生在觀察、發現、思考、探索的實踐中,就能得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之后進行合作學習,學生經過充分討論,常常會相互受到啟發而恍然大悟,豁然開朗,找到新的答案或新的假設,更會激起學習的熱情,實現學習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根本性變革。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是生態化課堂的又一個重要目標。自主學習能力在某些時候可以通過自己“發現”來獲得,但是在更多情況下是“教”會的。這里的“教”,準確地講為“導”,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架”。在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學習目標之間建立一種幫助學生理解的支架,在支架的支持下幫助學生一步步把學習從一個水平提升到另一個水平。進行學法指導時,面對學生共性的需要,采取集體指導法;對學生個體,采取個別指導法。做學法指導時,不能只講道理,提要求,樹榜樣,還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的行為訓練、行為監督和行為評價。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學法積累感性經驗,有成功的體驗。學生有了感性經驗和成功體驗后,才會樂于用科學的方法求知,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當課堂回歸生態,完成了學習方式的轉變,完成了真正的回歸與和諧時,課堂必然成為個性奔放的樂園,生命狂歡的天堂。
“讓課堂回歸生態”不僅僅是以上幾個方面,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正確把握好教師、學生、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使新的理念化為教學觀念,并成為我們自覺的教學行為,構建的生態課堂一定是美麗的,學生的生命一定能得以充分地舒展,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一代新人。
參考文獻:
李炳亭,褚清源.問道課堂:高效課堂理念與方法的26個方法.山東文藝出版社,2011-04.
作者簡介:徐麗微,女,1973年10月出生,大學本科,就職學校:鳳城市翰墨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