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化社會,互聯網已經與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小學生對于網絡海洋的豐富多彩充滿了好奇,掌握好上網技巧,能便捷快速地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對他們而言是比較有誘惑力的。如何在課堂中讓學生更簡捷高效地獲取這些知識和方法呢?
關鍵詞:便捷;教學片段;信息技術;反思
【案例背景】
《便捷訪問網站》是網絡教學單元的第二課,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了解了英特網并學會用瀏覽器瀏覽網頁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掌握一些快速瀏覽網上信息的方法,因此確定了學會利用收藏夾、網址列表和歷史記錄訪問網站;會把自己喜歡的網站設置為主頁;通過小組競賽培養學生競爭意識;通過瀏覽如東政府網站引發民族自豪感為本課教學目標,同時為了讓學生開心快樂地達成目標,課前精心制作了課件、準備了有趣的小海螺征集表和貼紙。
【案例描述】
為了課堂的高效生成,我主要通過小組競賽、自主探究、任務驅動與師、生講授相結合,讓學生在環環相扣的任務中操作體驗,達成內在生成,主要教學過程如下:
(一)情境激趣,揭題導入
欣賞視頻(如東宣傳片):
師:我們的家鄉如東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這段視頻我們是在哪里看到的呢?怎樣才能訪問這個網站呢?(http://www.rudong.gov.cn放大出示。)
生輸入網址,瀏覽網頁。
師演示網址列表快速訪問如東政府網,想知道老師是怎么做到的嗎?(板書課題)
(設計理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觀看家鄉宣傳片激起學生發自內心的自豪感,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老師如此快速地訪問了自己想去的網站,也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
(二)協作探討,略學體驗
思考題:便捷訪問網站有哪些方法呢?
分組研究,提供方法:
(1)閱讀課本,嘗試操作;
(2)“小海螺學上網”(自學課件);
(3)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生討論、操作、交流收獲。
師小結(板書)。
(設計理念: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讓學生學會學習,這個環節給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空間,并為他們提供相應的研究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三)任務驅動,詳學生成
師:通過研究同學們知道了剛才老師是如何快速訪問如東政府網站的?
出示任務一:利用網址列表打開“如東政府網”。
生操作。
師:巡視指導,總結反饋,分發小海螺。
師:我們的家鄉如東矗立在黃海之濱,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你還想更了解如東嗎?誰會用歷史記錄法快速打開百度網?
出示任務二:利用歷史記錄打開“百度網”并輸入關鍵字“如東”搜索。
生操作,完成任務。
師巡視指導,總結反饋,分發小海螺。
師:搜索到的內容來不及一一研究,如果想方便以后再次直接訪問這些網頁,怎么辦呢?一起看看“海螺博士”是怎么做的。
(“海螺博士”演示收藏夾的使用方法。)
出示任務三:將“如東政府網”“百度”和你感興趣的有關如東的其他網頁添加到收藏夾中。
生練習、演示操作。
師巡視指導,總結反饋,分發小海螺。
(設計理念:順著了解家鄉如東這個脈絡,利用一個個小任務層層推進,學生在了解家鄉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便捷訪問網站的幾種方法。)
(四)主動探究,升華情感
師:老師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也非常熱愛自己的學校,老師的電腦每次打開IE瀏覽器就會自動打開實驗小學校園網站,那是為什么呢?
生探究:將“如東縣實驗小學”網站設置為瀏覽器的主頁。
(設計理念:通過問題的創設,激發學生探究需要;通過情境的轉變,升華學生愛家鄉更愛學校的情感。由于有了上面三個環節的鋪墊,這里學生能輕松地突破本課難點。)
(五)測試總結,運用延伸
海螺博士想考考大家。
出示測試題:
1.我每天要去幾個學習網站查找資料,可每次都要輸網址太麻煩了。
2.我昨天偶然間訪問了個網站非常有意思,可是不記得網址了。
3.我每次上網都希望先自動訪問新浪網看新聞。
4.剛剛輸入網址訪問了一個網站,一不小心被我關掉了,又要重新輸嗎?
生:完成測試并整理《小海螺征集表》。
(設計理念:課堂小測試既有效地回顧了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檢測了學生的掌握情況,又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開放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應用技巧。)
【案例反思】
1.對家鄉的熱愛是每個人心底油然而生的,本課以家鄉如東的宣傳片導入,一下子抓住了學生,震撼了他們的心靈,為下面的學習作好了鋪墊。
2.合理調整教材順序,把“收藏夾”的學習放到了第三個,任務設置也由易到難,層層推進,提高了課堂效率。
3.略學與詳學結合,讓學生先自主探究構建知識框架,而后在完成任務中詳細理解操作技巧,取得很好的效果。
4.課堂小結環節使用了小測試,測試的內容設計比較巧妙。學生明白了在具體的情境中用到什么樣的技巧最合適,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學以致用最關鍵。
5.小海螺征集表的設計本意是想進行學生自我評價及生生互動評價,但課堂實踐證明,這種評價針對小組進行整體評價效果較好。
作者簡介:陳祎,男,1982年9月出生,江蘇如東人,就職學校:如東縣實驗小學,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