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充分了解初中地理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把握好教學的每一步才能把握好地理課堂,進行有效的教學。
關鍵詞:初中地理;地球;古詩
要把握好每一堂課,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并且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我認為必須要把握好以下每一個步驟:
一、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熟悉教學任務,做好課前準備
以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為例。
學生在小學階段,通過科學這門課程,知道了地球,有了總體的印象。但是其中也還有不準確甚至可能錯誤的地方,比如說:他們認為地球是個圓,或者是個橢圓。這個認知是錯誤的。而我們這一節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認知地球的形狀。通過課前溝通,能夠在備課和授課的過程中突出指出。
“地球和地球儀”這節課中,地球的形狀比較抽象,可以準備相關視頻進行形象的展示,讓學生準確地感知。而地軸、南北極、經線、緯線更是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它們不僅抽象而且又是地理學科中的基礎,因此不僅僅要準備好PPT,還要有地球儀進行直觀的展示。
充足的課前準備可以幫助教師做到心中有數,重、難點分明,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明確一節課的具體內容及要求。
二、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利用歌曲導入新課。學生對歌曲都是偏愛的,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課本內容和歌曲的聯系,并利用這種微妙的聯系導入新課,實現從歌曲到新課的過渡和引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例如,在“季風”學習時,可以引入歌曲《黃土高坡》,讓學生在“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的歌聲中開始新課的學習。教師在歌曲結束之后,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黃土高原是否真的有歌曲中提到的西北風和東南風呢?這些風在什么季節盛行?通過這種歌曲導入可以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
2.利用古詩文導入新課。我國很多古詩名作里都有對國內山川河流的描繪。初中地理教師要利用古詩完成新課導入,將古詩中的描寫與地理知識教學結合起來,可以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如,在“我國地勢地形”講解時,可以引入郭茂倩的《長歌行》中的詩句,還可以引入李白《將進酒》中的詩句。講梅雨季節時,可以引入趙師秀《約客/有約》中的詩句,講內蒙古高原時,可以引入《敕勒歌》中的詩句。利用這些古詩中的描寫來完成新課的導入和新知識的滲透。
3.利用趣味故事導入新課。趣味性的故事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地理課本中某些知識“背后的故事”。例如,在“中東”一課講解時,教師可以引入關于阿拉伯風俗習慣的小故事。讓他們了解為什么阿拉伯人喜歡頭纏白巾,喜歡穿白色長袍。繼而再結合課本內容關于中東氣候等的介紹來說明原因,讓學生了解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是與自然環境相適應的。
良好的導入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創設一定的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當然,要把握好時間,導入的時間不宜過長,兩分鐘以內為好,不要喧賓奪主。
三、把握難簡,松弛有度
有效的課堂,是松弛有度的課堂。像一首歌曲一樣,有高潮,有平淡。要做到這些,不僅僅需要教師,新課程標準就講到,學生才是主體。因此,在一節課中成功地演繹一首“樂曲”,學生必不可少。
在較難或是需要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分析討論問題的能力時這些就要繁,可以采用很多的方法,但是要注意現在時代進步了,僅僅依靠地理課本讓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是不夠的,因此,地理教師必須要重新定位自身角色,要改變過去灌輸者的身份,要注重在課堂上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堅持學生活動在前,而教師點評在后。同時,在講授新課時,引入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如角色扮演和情境教學等,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一味地讓學生來,教師要起好引導作用,鼓勵學生,糾正不好的行為習慣,維持課堂秩序,讓學生圍繞問題,切忌七嘴八舌議論紛紛,甚至私下講廢話。讓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融入課堂,自主學習。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思想教育。比如,在講到“黃河的危害”時,可以創設一個情景:“黃河它病了,如果你是一位醫生,該怎樣進行治療?”讓學生分組討論,進行角色扮演,派代表進行回答。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通過討論找到黃河的危害,并且找到整治的方法,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要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情操。而那些文字性的概念性的知識,則可以簡,了解即可。
四、引導總結,把握重點
經過了一節課的學習,知識點繁多,為了更好地明確和掌握知識,在課堂最后應組織學生進行總結,使學生知道到底學了什么。
五、課后作業,檢驗成果
一節課是否成功,還需要檢驗。但是對于我們地理課程來說,課時少,沒有晚自習的時間,適當的作業是我們了解學生的比較實用的途徑。可以直接布置書上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檢測。或是布置一個實際的問題讓學生自己下去查找資料思考。以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例如,講到“黃河的危害”時,可以布置一個作業:我們家鄉的河流——大寧河,她又面臨哪些危害?我們該怎么救救她?
綜上所述,在初中地理課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認真備課,精心準備,構建一個合理有效的課堂,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地理能力。
參考文獻:
王洪生.地理識圖技巧[J].地理教育,2009(01).
作者簡介:李浩,女,1986年6月出生,就職學校:重慶巫溪縣中學校,研究方向:地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