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發展,辦學規模和招生規模逐年上升。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高中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大。高校為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絕的人才。但是,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速度,遠遠超出了社會經濟水平的增長速度,這就造成了一大批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暫時無法落實。就業形勢在特定時期內表現得異常突出。下表是近年來高校人才培養規模與社會人才需求情況。可以看出,我國普通本專科院校的招生人數和畢業人數自2005年以來逐年上升,但與此同時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卻呈現出兩種特點:一是人才需求量總是小于學生畢業數量,這造成了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二是2008年、2009年人才需求量有所降低,這是金融危機對我國的沖擊造成的,而金融危機之后,新的世界經濟格局和新的產業政策,使得高等教育培養又面臨新的時代環境。形勢變化為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

高校人才培養規模與社會人才需求情況
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因為這一時期正是學生們經歷人生重大轉折前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求職期望值要么偏高要么過低,理性的思考與規劃對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影響不大。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在大學沒有很好地開展,在學生中很少有人能自覺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目前,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不小的困難。他們很少能找到和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工作,薪酬標準較他們的期望值偏低,而且想留在大城市的愿望也常常落空。這些現象大多是由于這些學生沒有提前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而造成的。
從目前的高校職業生涯規劃研究中可以看出,學生的自覺意識遠遠不夠,職業生涯規劃還沒有影響到他們的就業觀念。根據調查,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沒有對自己的將來有過系統的打算。《中國大學生就業》雜志一次網上調查的數據表明,在就業不久的大學生中間,對自己的職業現狀比較滿意的僅占兩成,不滿意的達到80%以上。而在對自己職業生涯滿意的人中,卻對職業生涯規劃這一概念的內涵和意義知之甚少。例如他們不了解自己的個性,沒有發現和培養過自己的興趣,也不能對自己的能力給出合理的判斷,甚至心中沒有明確的求職目標,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該干什么,因此他們對目前的職業狀況是滿意的。這種“滿意”其實是高校當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失敗。
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便是對自己進行了解和評估。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是對自己各方面素質進行全面的評估。在這里大學生應當清楚自己的真實狀況,包括理論方面和實踐方面。目前雖然大學生已經因為就業形勢的變化而逐漸開始重視職業生涯規劃,但是卻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實施不甚了解。例如在自我認識階段,他們還不能很好地評價和認識自己,自己能力和水平的不恰當估計也造成了職業生涯規劃的盲目性。例如在筆者針對在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狀況所做的一次調查中發現,將職業生涯規劃視為就業能力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學生數量占到60%以上,這說明了他們已經在思想上開始重視職業生涯規劃。與此同時,在調查中還發現,學生大多還不能清晰地表達出自己喜歡的職業和不喜歡的職業,也不能精確地描述自己的興趣、特長、能力上的優勢等。種種跡象表明,學生在自我認識分析上還存在很大的不足,自我評價完全沒有科學性和客觀性而言。因此在這種評價下只會產生兩種后果:一是對自己的情況評價過高,這容易造成他們的盲目自信;二是對自己的評價過低,這造成了某些學生在職業生涯中的盲目自卑。兩種評價都會大大影響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效果。
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目前全國各大高校都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而且各種講座和校園招聘會的舉辦都為學生開啟職業生涯做了積極的努力。尤其是積極地幫助學生考取各種職業資格證書,為他們提供培訓和信息咨詢服務。為學生職業理論的形成做了大量成效明顯的工作。但是,就深層次的機制和投入產出比例來看,就業指導課程、講座、培訓等都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缺乏系統規劃和有針對性的方法指導。例如在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訓中,授課教師往往是就業指導中心的兼職教師或者在企業中聘請的技術工人,他們對職業規劃的理解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背景,學生在這種培訓中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服務在目前的大學中還沒有完全鋪開。接受過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的人數如此之少,也說明了高校或組織者還不能形成這方面的科學系統的方法。
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首先需要高校承擔重要責任,高校必須發揮自己在資源上的優勢引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為此,高校和教育部門的領導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他們的重要意義,將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思想認識提升到新的高度,并面向廣大學生進行積極的宣傳,鼓勵他們自覺地接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而且還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努力完善這方面的欠缺。另外,還應當積極動員全校教職工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提升提供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教育形式,應當建設一支包括班主任、輔導員隊伍和就業工作人員在內的專門教育隊伍,培訓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理論,倡導教育人員不失時機地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指導。
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這一傳統的授課方式。高校教務處可以采用集體備課的方式,統一教學內容,這樣不但能保證教學內容的有效性,還能最大程度地實現資源共享。通過開展小組式教學、情境模擬教學、網絡教學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謂小組式教學就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在這種形式下學生可以通過共同探討、互相補充的方式實現知識增長的一種互助性教學組織形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彌補大班教學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欠缺之處。除此之外,情境模擬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帶動下讓學生分角色模擬真實環境下的在職人員處理事務。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形創設某種具體情境,訓練學生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實踐中,模擬面試對于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也相當關鍵,例如師范生的說課水平等都可以在這種方式下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同時網絡教學法也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測試學生心理、測評學生的職業能力等,使學生的性格、興趣和能力都能成為教師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的重要參考。同時,在線職業生涯教育課程對于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之初,學生首先要對自我進行客觀理性的評估,在評估中不但要看到自己的優勢之處,還要對自己的劣勢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這樣才能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由于對自己認識的不足,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能就此反思自己,而是一味地抱怨外部環境給自身造成的不幸,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畸形的社會心理和職業心理。
針對這種情況,應當對這樣的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輔導。職業生涯輔導雖然是針對學生的職業心理和思想方面的輔導,但還是不同于思想教育和專業教育。學校要做兩方面的工作完善學生在這些方面的不足:一是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二是設置專門的職能部門指導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既要在理論層面指導他們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又要在實踐層面幫助學生根據所學專業的不同了解自己的職業前景。而且,還應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對學生進行細致的分類指導。首先應當加強職業咨詢建設。職業生涯規劃因其個體的具體情況和所能依賴的條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點。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主要作用是普及理論知識。由于大學生涉世未深,在他們的人生定位和職業道路的選擇中對職業世界還沒有建立清醒的理性認識和分析。因此,滿足學生需要的唯一方法就是加強面向個體、個性化的職業咨詢輔導。其次還要加強人才測評建設。人才測評是一種比較專業的技術,它涉及現代心理學、管理學等學科,主要方式為心理測驗、情境模擬等,主要測量人的能力水平和個性特征。這種方式在國外高校已經被普遍認可和廣泛應用,但在我國還都停留在初級階段,基本沒有專業的人才測評部門和制度標準。因此,應當建立這方面的部門,引進國外先進經驗,使學生能夠通過人才測評掌握和了解自己的測量結果,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使學生盡量在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減少迷惘。大學生的職業心理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外界環境和學生內在認識的變化而變化的。職業心理的復雜多變性需要在科學的心理測試工具的輔助下呈現出來,說服測試對象本人。因此,學校可采用心理測量及自我評定等方法,使學生個人的能力傾向、興趣、個性等方面心理特質呈現在學生本人面前,使他們做出更加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