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杰 林紅
摘要:大力發展服務業,既是黨和國家對我國經濟發展提出的要求,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機遇與挑戰。文章將從服務業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經濟環境、基礎條件等維度,對我國服務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進而對中國服務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服務業就業人數、服務業就業比重等指標進行預測,力求從橫向、縱向上對中國服務業發展進行全面的剖析。
關鍵詞:服務業發展;分析;預測
一、 引言
當今世界,服務業在各國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顯,服務業在發達國家經濟中的比重均超過了70%,而中國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尚不足50%。改革開放后,中國服務業煥發了新的生機,正以驚人的速度快速增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還不明顯,中國服務業發展還有巨大的潛力和上升空間。黨的十八大報告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均提出要推動服務業的發展壯大。我國服務業的發展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
在重視服務業發展的大背景下,近年來對服務業發展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了出來。韓冬筠、李勇堅(2007)對中國服務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政策思路。陳銀娥、魏君英(2007)實證分析了中國服務業發展的影響因素。潘海嵐(2009)對中國服務業發展的政策變遷及效應進行了評析。曾世宏、鄭江淮(2012)基于產業關聯視角,實證檢驗了中國服務業發展的驅動力,并提出了“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服務業發展的戰略選擇。王儉(2013)對中國服務業發展進行了預測研究。金恩斌、崔文(2013)實證研究了中國服務業發展的動因及其影響。黃建鋒(2014)對中國服務業發展的焦點問題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楊玲、高誼、許傳龍(2014)分析了中國服務業發展的現狀、機遇與挑戰。鐘雨雨(2014)對中國服務業的發展前景進行了SWOT戰略分析。從這些文獻來看,學者們對中國服務業發展的現狀、趨勢、機遇、挑戰、影響因素、動因、焦點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等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的范圍多局限于某一方面,而對中國服務業發展進行全方位的定量分析并預測的研究并不多見。本文將從服務業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經濟環境、基礎條件等維度,對我國服務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再對中國服務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服務業就業人數、服務業就業比重等進行預測,力求從橫向、縱向上對中國服務業發展進行全面的剖析。
二、 中國服務業發展現狀分析
1. 中國服務業發展水平。
(1)中國服務業增加值。1961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分別為102億美元、214億美元、621億美元、1 967億美元、5 549億美元、6 765億美元、8 149億美元、10 428億美元、13 319億美元、15 974億美元和18 835億美元。
在1961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在世界上排名十分靠后。到了1980年,這種格局沒有改變。這是由于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經濟發展緩慢,加上對服務業不夠重視,1978年~1980年期間,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剛開始,改革開放的紅利還沒有釋放出來,服務業還沒有實現大幅度增長。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后,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尤其是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中國的GDP增長連年保持在10%左右。中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政策,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大引擎,服務業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發展壯大。到了2000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在同是新興經濟體的“金磚國家”里已上升到第一的寶座。此后一直到2012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在"金磚五國"里一直保持領先地位。2012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分別是同期印度、巴西、俄羅斯的2.47倍、2.93倍、3.58倍,是同期南非的10.73倍。
(2)中國服務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1992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中國服務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分別達到37.33%、44.69%、46.11%、40.22%、44.82%、44.33%、38.44%、40.75%、43.00%。中國1992年到2012年的服務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保持在37.33%至46.11%之間,說明中國服務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但從與我國國情相似的其他“金磚國家”看,2012年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服務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分別高達104.38%、72.58%、117.94%和68.04%,說明中國的服務業相對于本國工農業的發展較其他“金磚國家”來說相對滯后,中國的服務業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如加以重視并加快發展的話,中國的服務業必將成為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引擎。
(3)中國人均服務業增加值。2000年~2012年,中國人均服務業增加值分別為439美元、481美元、528美元、574美元、629美元、701美元、795美元、917美元、1 006美元、1 096美元、1 194美元、1 297美元和1 394美元。中國人均服務業增加值一直在增長,但尚未達到1 500美元。從人均服務業增加值增長的倍數來看,中國2012年的人均服務業增加值是2000年的3.18倍,是2005年的1.99倍。
(4)中國服務業從業人數。1999年~2008年,中國服務業從業人數分別達到19 205萬人、19 823萬人、20 228萬人、21 090萬人、21 809萬人、23 011萬人、23 809萬人、24 601萬人、24 945萬人、25 723萬人。2000年中國人口總數為1 262 645 000人,當年服務業從業人數是人口總數的15.70%。2007年中國人口總數為1 317 885 000人,當年服務業從業人數是人口總數的18.93%。中國服務業從業人數自1999年以來一直快速攀升,10年間上漲了34%。
(5)中國服務業主要行業人均增加值。從現有的幾項數據來看,2000年時,中國服務業人均增加值最高的行業是批發、零售業,機動車,摩托車,個人及家庭用品修理業,為79美元,其次依次為運輸、倉儲和通訊60美元,金融中介40美元,最后為旅館和飯店業21美元。2010年時,中國服務業人均增加值最高的行業是批發、零售業,機動車,摩托車,個人及家庭用品修理業,為326美元,其次依次為房地產、租賃及商務活動279美元,金融中介191美元,運輸、倉儲和通訊175美元,教育110美元,最后為旅館和飯店業74美元。其中在2000年和2010年時,排在第一的批發、零售業,機動車,摩托車,個人及家庭用品修理業人均增加值分別是排在最后的旅館和飯店業人均增加值的3.76倍和4.41倍。以上數據顯示,中國傳統服務業兩極分化極為嚴重,批發、零售業,機動車,摩托車,個人及家庭用品修理業等傳統商業活動占據了服務業的第一位,而傳統服務業的另一個行業——旅館和飯店業卻急劇萎縮。現代服務業中,房地產、租賃及商務活動正在不斷壯大,運輸、倉儲和通訊悄悄興起,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一環的金融中介業還在起步階段,教育事業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總的來說,中國的現代服務業還沒有傳統服務業發達。
2. 中國服務業發展產業結構。
(1)中國服務業增加值比重。2000年~2012年,中國的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39%、40%、41%、41%、40%、41%、41%、42%、42%、43%、43%、43%、45%。中國2012年的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遠遠低于同年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68%、60%、57%、69%的比重。2000年~2012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未能突破50%大關。中國的服務業沒有顯示出比工業對國內經濟更強的拉動作用。
(2)中國服務業從業人員比重。1990年~2011年,中國服務業從業人員比重分別為:18.50%、18.90%、19.80%、21.20%、23.00%、24.80%、26.00%、26.40%、26.70%、26.90%、27.50%、27.70%、28.60%、29.30%、30.60%、31.40%、32.20%、32.40%、33.20%、34.10%、34.60%、35.70%。可以看出,22年來,中國服務業從業人員比重出現連年上漲的趨勢,2011年的這一數字是1990年的1.93倍。但與同是“金磚國家”的巴西、南非2011年的數字相比,還相差27個百分點,足以顯示出中國的差距。
(3)中國商品和服務稅占財政收入比重。2000年到2010年,中國商品和服務稅占財政收入比重分別達到:65.10%、65.04%、72.91%、79.46%、79.24%、79.04%、57.19%、33.90%、55.03%、58.89%、62.23%,是同期其他“金磚國家”商品和服務稅占財政收入比重的2至3倍左右。而同期的中國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只是其他“金磚國家”的60%左右。也就是說,中國的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在五國里最低,然而其商品和服務稅占財政收入比重卻是五國里最高的。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中國的服務業產品利潤率比工業產品利潤率高許多,因此中國服務業上繳的稅收相對較高一些。還可能因為其他原因如稅種或稅率等,造成上述現象。
3. 中國服務業發展的經濟環境。本文將從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外商直接投資等幾個方面考察中國服務業發展的經濟環境。
(1)中國國內生產總值。1980年、1990年、2000年~201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分別達到:2 163億美元、5 257億美元、14 170億美元、15 347億美元、16 743億美元、18 417億美元、20 278億美元、22 569億美元、25 435億美元、29 047億美元、31 836億美元、34 765億美元、38 380億美元、41 949億美元和45 221億美元。
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從1980年起一路飆升。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后,也就是2000年左右,改革紅利開始釋放,國民經濟開始突飛猛進地增長,并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給中國的服務業發展創造了優沃的經濟環境,中國應搶抓這難得的歷史機遇,大力發展服務業,為國民經濟增長做出更大的貢獻。
(2)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80年、1990年、2000年~2012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分別為:220美元、463美元、1 122美元、1 207美元、1 308美元、1 429美元、1 565美元、1 731美元、1 940美元、2 204美元、2 403美元、2 611美元、2 869美元、3 121美元和3 348美元。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14倍多。中國雖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相對較低,但正在努力追趕,試圖邁過“中等發達國家陷阱”,以期進入較發達國家行列。這將為中國的服務業提供一個具有巨大上升空間的經濟環境。
(3)中國外商直接投資。本文以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指標,考察中國服務業發展的外商直接投資環境。
1990年~2012年,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分別為:0.977%、1.151%、2.639%、6.246%、6.042%、4.924%、4.693%、4.644%、4.292%、3.577%、3.204%、3.339%、3.392%、3.014%、3.215%、4.613%、4.574%、4.472%、3.793%、2.626%、4.109%、3.825%和3.081%。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的外商投資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在1990年,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在“金磚國家”里已是最高。但到了1999年,巴西的這一數字開始超越中國。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大,這一比重近年不斷縮小。但總體來說,中國的政治穩定、市場廣大、經濟發展快速,從而給中國的服務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商投資環境。
4. 中國服務業發展的基礎條件。本文從城市化水平、鐵路貨運量、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電話主線數量、國際互聯網用戶數等五個方面考察中國服務業發展的基礎條件。
(1)中國城市化水平。本小節從城市化水平的角度考察中國服務業發展的基礎條件。而測度城市化水平最直接的指標是城市人口比重。
1990年~2012年,中國城市人口比重分別達到:26.442%、27.346%、28.250%、29.153%、30.057%、30.961%、31.944%、32.927%、33.911%、34.894%、35.877%、37.206%、38.535%、39.864%、41.193%、42.522%、43.863%、45.204%、46.544%、47.885%、49.226%、50.501%、51.776%。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中國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2012年,中國的城市人口比重比1990年提高了近1倍。由于現代服務業的供給和需求集中在城市,因此城市人口的普及勢必會推動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
(2)中國鐵路貨運量。1990年到2011年,中國的鐵路貨運量分別達到:1 060 100百萬噸·公里、1 094 807百萬噸·公里、1 154 851百萬噸·公里、1 192 340百萬噸·公里、1 246 140百萬噸·公里、1 287 420百萬噸·公里、1 292 200百萬噸·公里、1 304 600百萬噸·公里、1 163 000百萬噸·公里、1 257 789百萬噸·公里、1 333 606百萬噸·公里、1 333 606百萬噸·公里、1 507 817百萬噸·公里、1 647 558百萬噸·公里、1 828 548百萬噸·公里、1 934 612百萬噸·公里、2 055 716百萬噸·公里、2 211 246百萬噸·公里、2 511 804百萬噸·公里、2 523 917百萬噸·公里、2 451 185百萬噸·公里和2 562 635百萬噸·公里。
1990年~2011年的二十多年時間里,中國鐵路貨運量提高了1.42倍。鐵路是貨物運輸重要的載體,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絡是一國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中國這些年來鐵路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目前的鐵路建設還與它應有的承載量很不相稱,中國今后還需要進一步加大鐵路建設力度。
(3)中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000年~2011年,中國的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41 000 000標準集裝箱、44 726 084標準集裝箱、55 717 488標準集裝箱、61 898 336標準集裝箱、74 725 444標準集裝箱、67 245 263標準集裝箱、84 810 503標準集裝箱、103 823 024標準集裝箱、115 941 970標準集裝箱、108 799 933.7標準集裝箱、130 290 443標準集裝箱和139 736 156.3標準集裝箱。
2000年到2011年的十二年期間里,中國的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長了2.41倍,中國的港口運貨取得了可喜的提升,這為中國的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運力支持。
(4)中國電話主線數量。1990年~2012年,中國的電話主線數量分別為:0.598 177 483條/百人、0.727 998 237條/百人、0.975 902 33條/百人、1.458 078 73條/百人、2.271 725 949條/百人、3.353 060 047條/百人、4.481 319 419條/百人、5.680 010 332條/百人、6.999 161 451條/百人、8.631 818 281條/百人、11.411 794 97條/百人、14.114 366 39條/百人、16.658 867 03條/百人、20.314 495 11條/百人、23.971 049 82條/百人、26.800 760 55條/百人、27.977 423 04條/百人、27.668 709 67條/百人、25.624 126 46條/百人、23.502 129 53條/百人、21.947 012 99條/百人、21.157 786 93條/百人和20.601 248 14條/百人。
1990年~2006年,中國的電話主線數量增長了45.77倍。可見,中國在1990年時電話主線雖然不是很多,但是這些年來中國的通訊產業快速發展,電話主線的數量也突飛猛進地增長,為服務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2007年以后,中國電話主線數量才略微下降,這可能是因為近年移動電話越來越普及,出現了移動電話對電話主線的替代作用。
(5)中國國際互聯網用戶數。1993年到2012年,中國國際互聯網用戶數分別為:0.000 168 68個/百人、0.001 168 115個/百人、0.004 954 71個/百人、0.013 081 692個/百人、0.032 394 861個/百人、0.168 540 297個/百人、0.708 187 957個/百人、1.775 913 207個/百人、2.639 650 215個/百人、4.595 704 331個/百人、6.2個/百人、7.3個/百人、8.523 257 003個/百人、10.523 152 62個/百人、16個/百人、22.6個/百人、28.9個/百人、34.3個/百人、38.3個/百人和42.300 117 49個/百人。
1993年時,互聯網作為新興事物尚未普及,中國的國際互聯網用戶數非常稀少。到了2012年,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國際互聯網迅速普及,用戶數呈幾何式增加,中國2012年的國際互聯網用戶數是1993年的250 771.39倍。隨著國際互聯網的推廣普及,涌現出大量的互聯網門戶和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服務業的營銷模式和經營理念,為服務業的發展創造了無數新的商機,大大推動了中國服務業的發展。
三、 對中國服務業發展的預測
本文采用SPSS軟件,選擇“專家建模法”,由SPSS軟件在已有模型中自動提供最佳模型進行預測。
1. 中國服務業增加值預測。收集中國1990年~2012年服務業增加值的數據作為時間序列數據。使用SPSS軟件“專家建模法”進行預測,得到中國服務業增加值的預測結果。
從2013年到2025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將分別達到2 030 004 909 811美元、2 182 245 220 350美元、2 340 256 587 198美元、2 504 039 010 354美元、2 673 592 489 818美元、2 848 917 025 590美元、3 030 012 617 671美元、3 216 879 266 060美元、3 409 516 970 757美元、3 607 925 731 762美元、3 812 105 549 076美元、4 022 056 422 698美元、4 237 778 352 628美元。
2. 中國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預測。本節(下轉第98頁)先通過SPSS軟件預測出中國各年的服務業增加值和國內生產總值,再用各年的服務業增加值除以各年的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得到中國各年的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預測值。
2013年~2025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將分別達到:41.86%、42.16%、42.52%、42.94%、43.42%、43.93%、44.48%、45.06%、45.66%、46.29%、46.94%、47.61%、48.29%。
3. 中國服務業就業人數預測。收集1999年~2008年中國服務業從業人數數據作為時間序列數據。使用SPSS軟件“專家建模法”進行預測,得到中國服務業就業人數的預測結果。
2009年到2025年,中國服務業從業人數將分別達到:26 447.62萬人、27 171.89萬人、27 896.15萬人、28 620.42萬人、29 344.68萬人、30 068.94萬人、30 793.21萬人、31 517.47萬人、32 241.74萬人、32 966萬人、33 690.26萬人、34 414.53萬人、35 138.79萬人、35 863.05萬人、36 587.32萬人、37 311.58萬人、38 035.85萬人。
4. 中國服務業就業比重預測。本節先通過SPSS軟件預測出中國各年的全社會從業人員數,再用各年的服務業從業人員數除以各年的全社會從業人員數,得到中國服務業就業比重預測值。
2009年~2025年,中國服務業就業比重將分別達到:34.18%、35.10%、35.65%、36.34%、36.99%、37.64%、38.27%、38.90%、39.52%、40.13%、40.73%、41.33%、41.91%、42.49%、43.06%、43.63%、44.18%。
四、 結語
改革開放后,中國的服務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中國的服務業增加值、服務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人均服務業增加值、服務業從業人數、服務業主要行業增加值等均快速增長。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服務業從業人員比重、商品和服務稅占財政收入比重不斷上升。同時,中國服務業發展的經濟環境和基礎條件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根據預測,中國服務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服務業就業人數、服務業就業比重等將持續上漲。
但應該看到,中國服務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人均服務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服務業從業人員比重等依然處于偏低水平。只有搶抓機遇,更加大力地發展我國的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和服務業從業人員比重,才能應對中國服務業面臨的難題與挑戰。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國家發改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2011~2015年)規劃綱要.北京:2011.
3. 韓冬筠,李勇堅.中國服務業發展趨勢的定量分析與政策思路.學習與探索,2007,(3):139-141.
4. 陳銀娥,魏君英.中國服務業發展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7(5):61-66.
5. 曾世宏,鄭江淮.中國服務業發展的驅動力:基于產業關聯視角的實證檢驗——兼論“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服務業發展的戰略選擇.產經評論,2012,(5):5-14.
作者簡介: 張少杰,吉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林紅,吉林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