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力成 張倩
摘 要:自2014年6月9日開播一期后至今已停播一段時間的深圳衛視觀察類真人秀節目《來吧!孩子》,因用64個固定攝像頭直擊產房中孕婦分娩過程而飽受爭議,另辟蹊徑的深圳衛視給這檔節目的定位是國內大型首檔用固定攝像頭拍攝的觀察類真人秀,真實記錄幼小生命的降臨與初為人父母的喜悅。分娩是女性在生理上區別于男性的重大差異,從性(sex)的角度來講,其生物學功能造就了人類的繁衍與發展,而從性別(genda)的角度講,則是社會性別建構的重要依據,本文擬采用內容分析法對該檔真人秀的價值理念在社會性別視角下進行剖析。
關鍵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女性氣質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11-0104-02
一、“社會性別”與大眾媒介的聯姻
“社會性別”概念是由美國社會歷史學家瓊·斯科特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她認為,“社會性別”(gender)是相對于“生理性別”(sex)的,社會對婦女角色和行為的預期往往是對婦女生物性別規定的延伸。“社會性別”概念是女性主義理論中的核心概念,最早由西方女性主義學者提出后并且由一大批女性主義者不斷豐富和完善[1]。電視作為大眾媒介,是建構意識形態的重要工具。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的傳播學者蓋爾·塔奇曼出版了著名著作《爐床與家:大眾媒體中的婦女形象》,它標志著女性主義媒介研究正式成為了傳播學研究的一份子。
由于電視即時傳真、視聽效果兼收并蓄的特性,其影響力使其成為了造就大眾文化的主要陣地。電視里形態各異的節目種類也順其自然地成為了建構社會性別的大眾文化景觀,這種社會性別的大眾文化景觀是對當今社會男權社會意識形態的鞏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眾對性別的認知與理解。就目前而言,無論是廣告還是電視節目,都或多或少地在按照男女生物性別的延伸來塑造女性形象,其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女性身體的“被看”。在很多廣告中,女性的身體成為物化的客體,被作為消費的對象。(2)男女性形象塑造的特質偏差。男性永遠是擁有汽車、奢侈品的尊貴身份符碼,而女性則往往與家庭生活、子女掛鉤。(3)女性價值觀念扭曲[1]。在電視劇里,對于愛情、時尚崇拜的女性往往持享樂主義態度,并樂于通過依附男性來獲得自我價值,這樣的女性形象不僅被塑造并且甚至加以強化。
二、母性回歸:《來吧!孩子》的女性主義建構
深圳衛視大型觀察類真人秀節目《來吧!孩子》在上海市紅房子婦產醫院安裝了64個攝像頭全面深入記錄普通媽媽生產過程,從2014年5月9日播出一期后截止目前仍然停播。該檔節目的爭議點大多數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該節目是否侵犯產婦及其家庭隱私;(2)真實再現孕婦生產是否尺度過大;(3)鏡頭血腥是否會產生負能量。其制片人易驊在接受采訪時曾認為,“生命的誕生值得記錄無需忌諱”[2]。對于節目本身而言,筆者認為,將鏡頭聚焦在即將分娩的母親身上,并不意味著獵奇窺私,而是對當代社會文明進程的反映,女性作為繁衍子嗣的重要角色,在生育過程中女性如何聯結家庭的微妙關系?作為社會人,女性的生物性別又是如何延伸至社會性別?這是需要探析的問題。節目中共有三位待產母親:大齡產婦顧彥青、雷厲堅韌的陳雪君、全職太太何佳敏。筆者將從職業、性格、家庭關系這幾個方面來探析社會性別建構下這三位母親的形象特點。
1.社會角色:職業能力在三位女性身上的體現。在這三位女性中,除了何佳敏是明確告知觀眾是全職太太之外,其余兩位均沒有提及其準確職業。從顧彥青在采訪中的內容來看,作為大齡產婦,顧彥青之前的精力應該是在工作上的,她在節目結尾時曾說:生孩子之前你可能覺得自己的力量體現在工作與能力上,而在生孩子之后你會發現這種力量是無限的。那么顧彥青的社會角色定位便是職業女性。陳雪君是三位女性中表現最堅韌的,雖然她工作能力不得而知,但從其自述和丈夫對于兩人關系的講述來看,陳雪君具有很強的管理能力以及較強的勇氣。
從訪談中可以得知,來自四川的陳雪君相對丈夫來說較為理性成熟。同顧彥青相同的是,她在分娩過程中果斷且堅韌,對萬事考慮周到。自如地照顧其他孕婦,強忍疼痛走入待產室,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句話是“怎么像扒了皮的兔子一樣”,被觀眾戲稱“女漢子”。“女漢子”是近兩年來開始流行的一種說法,是指忽視自己性別的女性,行事風格趨于男性化,它與中國傳統觀念里的“女強人”有一定區別,“女強人”專指在事業上的強力成就,而“女漢子”特點符合男性的刻板印象。所謂“刻板印象”,是指“人們對于某個社會群體形成的過于簡單化的、滯后與現實變化的以及概括性的看法”。著名文學巨匠莎士比亞也在其作品中寫道:“女人啊!你的名字是軟弱!”長久以來,女人被認為是柔弱的,有柔弱才能夠獲得男性的青睞。而男性被認為是有能力的、強大的,無論是男性在事業上還是在生活上,男性總能通過發揮自己的生理優勢解決所謂“女性不能解決的問題”,這體現在“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上,也體現在男性占有自己所謂的“先天”的力量來解決修理管道燈泡等類似看似女人無法處理的家庭瑣事。因此現如今較為流行的“女漢子”說法,是對于顛覆了其傳統刻板印象中的女性的統稱。而“女漢子”本身概念的提法也基于男權文化基礎上,它仍然認為男性是力量強大的一方。何佳敏在三位母親中是唯一一位全職太太,完全符合傳統女性“相夫教子”的標準。誠然,成為全職太太的必要基礎是基于男性在事業上的成功所達到的特定經濟地位。何佳敏的丈夫開公司,在待產室處理工作,是一位職場上的成功男性。
2.具有二元化的女性氣質:本質與社會帶來的性格體現。“女性氣質”是西方女性主義學者著重討論的議題。它是指以女性為主體所反映出來的具有女性性別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性別特點。在這一議題上最大的爭議點就在于女性氣質究竟是天生的還是被社會建構的。
在傳統社會當中,女性總是與溫柔美麗、嬌弱性感、勤勞整潔等詞語相聯系,依靠男人才能夠找到自我。在節目當中,三位女性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顧彥青的獨立甚至強勢、陳雪君的謹慎周到、何佳敏的小鳥依人都是三位女性的標簽。從本質主義上講,生育分娩的疼痛是三人必經的過程,因此三人在被推進產室時會用“無助”來形容自己的心理感受,而也在孩子出生的瞬間三人都情不自禁地流淚,在激動的情緒背后包涵的含義異常復雜,其中有對未來生活的希冀,也有生命初生的感動以及十月懷胎以來的堅持。從建構主義來講,三位女性的性格特點也是被其社會角色所構建的,職場的打拼使職業女性顧彥青有著強勢的生活態度,為了能順產而做出身體疼痛的犧牲,如同顧彥青的導樂在采訪中所說:女人生孩子需要很大的意志力。而這種意志力只有在經歷了工作中的獨立嚴謹、鍥而不舍才能夠磨練出來,女性在追求自我價值的過程中不斷彌補生理缺陷從而使自己處于與男性平等的地位,從而將任何事看作自己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業。陳雪君夫婦是節目當中能夠為觀眾帶來笑點的角色,陳雪君的性格堅毅好強,反而丈夫卻趨于感性,從丈夫的那句“陳雪君你是來旅游還是來生孩子,還帶口香糖”就可以看出,她的運籌帷幄能力很強,心思頗為細致,考慮事情全面周到。這樣的女性氣質仍然是其社會角色體驗中所塑造的。何佳敏對于凡事比較挑剔,“典型的處女座”,需要丈夫的幫助與照顧,符合傳統意義上的女性形象。
3.濃縮微妙兩性關系的生育。“大母神”中的母性是一種對于生命創造的尊崇,在被“利他主義”者過分強調之后才使女性成為了男性的附屬,大多數家庭以女性是否有能力生育來判定這個女性的品質。在《來吧!孩子》當中,三位母親同樣經過艱難的分娩過程,而她們的丈夫都一方面感受初為人父的喜悅感動之外另一方面也表示了要更好的疼愛妻子。陳雪君的丈夫在看到兒子出生之后曾說:“陳雪君,從這一刻起(孩子出生),我要更加愛你了!”何佳敏的丈夫也在孩子出生后非常激動地表示:“佳敏,以后!盡情的召喚我吧!盡情地讓我照顧你吧!“可以看出,生育不僅是兩性在家庭關系中的轉折點,也是男女性關系平等與否的重要體現。
生育是女性正常的生物功能與權利,而生育卻不是衡量女性品質的唯一天平。在節目中,不同職業的三位女性通過生育對自己來說獲得生活的新起點,雖然三位女性仍然表明以孩子作為自己生活的重心,但節目中卻展現了女性顛覆以往形象等同男性的那種堅毅獨立的品格,這無疑是一種母性萌芽的回歸。
三、《來吧!孩子》的停播:刻板印象背后的男權色彩
《來吧!孩子》的停播原因眾說紛紜,在其播出后國內許多權威媒體發對此節目的評論,在毀譽參半的爭議聲當中,深圳衛視表明因“后期問題”暫停播出。
上文提到對于該節目爭議點主要在于隱私、血腥、負能量、丑陋這幾個詞語。節目在對于隱私血腥鏡頭的處理方法與比例上或有所欠缺,如何平衡觀眾收視接受能力和隱私鏡頭是節目必須策劃詳盡的問題。有些男性觀眾在看了節目后的評論都認為產婦生產時的表情猙獰丑陋,不應將這些丑化女性外貌的鏡頭呈現因而全盤否定節目的實際意義。事實上,這與刻板印象背后的男權色彩是密不可分的,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體系中,呈現在電視熒屏上的女性刻板印象應該是相貌美麗清秀,楚楚動人的。而新生兒的出生與女性在生產時的痛苦兩者是同步的,女性在痛苦中所表現的因疼痛而丑陋甚至有點扭曲的表情被認為是“不美的”,違背電視熒屏當中女性時尚性感漂亮等氣質。不可否認,女性在生產時痛苦的表情與素面朝天的相貌的確是最真實的,這些同樣是作為女性在生產過程中必然的形象特點,拒絕這些多少有點丑陋的形象而因此力爭停播該節目的思想無疑帶有強烈的男權主義色彩。
四、結 語
無論如何,《來吧!孩子》作為國內首檔產房真人秀,它開拓了真人秀的新題材,也將科學的生育知識在熒屏上生動地展示出來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現社會關系,盡管節目中的大多數母親都認為自己的力量重心在于孩子與家庭,但它卻在一定程度上呼吁社會關注女性,強調母性的回歸,宣揚科學的兩性理念并注重男性與女性在家庭中的平等義務與責任。對于節目本身而言,社會文明程度決定了它存在的價值意義,科學的電視播出制式環境也為其提供特定的收視環境,關注女性、提倡科學、良好的播出平臺與播出制度就能提供更加多元真實的收視資源。
參考文獻:
[1] 范紅.男權的蠱惑:社會性別視角下電視劇《蝸居》的人物形象解讀[D].安徽大學,2011.
[2] 網易新聞.《來吧孩子》總制片易驊 生命的誕生值得記錄[N/OL].http://www.bzcm.net/news/2014-05/19/content_1483151.htm,2014-06-25.
[責任編輯:東方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