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奎
摘 要:該文在簡述鳳縣北東部地區金礦地質特征的基礎上,對該區金礦控礦因素進行了分析,并對該區今后的金礦找礦方向進行了探討。分析認為地層、構造和巖漿巖是該區金成礦的三大控礦因素;已知金礦床深部和中北部地區巖體、脈巖出露附近的有利構造部位是今后找礦的主要方向。
關鍵詞:鳳縣北東部 金礦床 控礦因素 找礦方向
中圖分類號:P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b)-0081-01
鳳縣北東部地區位于西河~成縣—鳳縣~太白有色多金屬、貴金屬礦成礦帶中部,成礦地質條件十分有利。
1 金礦地質特征
(1)地層。內地層發育齊全,從古元古界至第四系皆有分布,以元古界和古生界分布最廣。(2)構造。內以不同時期、性質及規模的斷裂變形為主體,褶皺構造一般規模較小且受巖體侵位、斷裂疊加改造,出露有限。(3)巖漿巖。域巖漿活動比較強烈。北部沿板塊縫合線斷裂有晚古生代的中基性火山巖,呈巖體、巖枝、巖脈產出;還有海西期石英閃長巖體。(4)主要礦床地質特征。合以往的地質找礦及研究成果[1-2],該區主要金礦床地質特征見表1。
由表1可見,該區主要金礦床均受斷裂構造控制,3~4級NW向、EW-NE向、EW向斷裂是主要的容礦構造,多組斷裂的交匯處是礦化的有利部位;礦床規模、金品位變化較大;礦石中硫化物以黃鐵礦為主,伴有黃銅礦產出;圍巖具有不同程度的黃鐵礦化、硅化、絹云母化等熱液蝕變。
2 控礦因素分析
2.1 地層建造的控礦作用
鳳縣北東部地區主要賦礦地層為泥盆系地層,巖性為絹云千枚巖、綠泥絹云千枚巖中金礦化最好。根據馮建忠等研究,該區泥盆系金背景值平均為3.1×10-9,為該區主要的礦源層。
2.2 構造的控礦作用
唐藏—丹鳳—商南大斷裂帶、禮縣—鳳鎮—山陽大斷裂帶與二級斷裂構成菱形網格狀構造骨架,起著導礦的重要作用。區內的3~4級構造控制著礦床的形成,是主要的儲礦構造。此外區內先期生成的層間擠壓破碎帶、壓扭性擠壓帶、區域不整合面和假整合面等“開放的空間”也為金成礦熱液的運移、成礦提供了通道和空間。
2.3 巖漿活動的控礦作用
該區巖漿活動比較強烈。巖體有晚古生代的中基性火山巖、海西期石英閃長巖、角閃黑云二長花崗巖巖體產出,脈巖有花崗斑巖脈、輝綠巖脈以及石英脈等。、大規模中酸性巖漿的侵入,不僅為初始礦源層成礦元素的進一步活化、遷移、富集提供了熱動力,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深部成礦物質。
3 找礦方向
(1)該區中部禮縣~山陽大斷裂是泥盆系地層中的同生斷裂,同時也是一條導礦、控礦斷裂,如李壩金礦、馬泉金礦、太陽寺多金屬礦床、大店溝金礦、龐家河金礦、八卦廟金礦、雙王金礦、二臺子金礦等由西向東均沿其兩側分布。(2)該區泥盆系金背景值較高,是主要的礦源層,也是該區的主要賦礦地層。該地層從下向上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巖性段,由于地層巖性差異,在海西~印支期應力作用下形成復式背斜的同時局部形成的層間擠壓片理化帶為金成礦熱液和成礦提供了通道和空間。(3)近年來在美國卡林型金礦的一系列找礦新進展說明,地層對于成礦的意義不如構造和深源的成礦流體。(4)國內外大量的金礦勘查資料表明,金礦體的延伸往往大于其走向長度。該區龐家河金礦床的深部勘查資料也表明礦體大多向深部繼續延伸,因此礦床深部仍然具有較大的找礦空間。
4 結語
地層、構造和巖漿巖是該區金成礦的三大控礦因素。斷裂構造、層間擠壓破碎帶等有利構造部位為成礦熱液的遷移和富集提供了通道和儲礦空間,大規模中酸性巖漿的侵入,不僅為初始礦源層成礦元素的進一步活化、遷移、富集提供了熱動力,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深部成礦物質。
經過多年的地質勘查,該區現已落實了八卦廟、雙王、龐家河等大中型金礦床。該區北部工作程度比較低,已知礦床外圍找礦意義較大的異常暈、礦化點帶較多。筆者認為該區金礦床深部和中北部地區巖體、脈巖出露附近的有利構造部位是今后找礦的主要方向。
參考文獻
[1] 何秋生,侯滿堂.陜西八卦廟金礦床深部礦體形態變化分析[J].陜西地質,2009,27(1):19-26.
[2] 成杰.陜西省鳳縣佐家莊金礦床地球化學特征及我礦前景[J].陜西地質,2011,29(1):72-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