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穎
國慶前夕,走進鐵東區石嶺鎮佘家村,滿山秋色。在山坡的榛子林中,記者見到了正在侍弄樹苗的村書記張立民。
說起幾年來村里的變化,張立民說是黨的好政策,讓佘家村在65年的時間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各級領導的幫扶下,不僅村道修通了,村容整潔漂亮了,村民的收入也大大提高了。
張立民就農民的衣食住行變化打開了話匣子。
過去農民知道啥?面朝黃土背朝天!如今農民干什么?實現農業現代化!村里正在走綠色農業發展之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山貨、藥材等種植已初具規模,推動了農產品商品率的提高和農民增收。
過去農民住的啥?三間茅房一鋪炕。如今有的農民也住上了樓房,不比城里的居住條件差!國家采取讓民惠民利民的房改政策,農村兩層、多層鋼筋水泥建造的漂亮樓房屢見不鮮,部分村民實現了當年毛主席憧憬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社會主義小康目標,彩電、冰箱、洗衣機、電腦等已成為大多數家庭的生活必備品。
過去農民吃的啥?一日三餐“瓜菜代”。如今農民講養生,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近年來,國家對農業實行補貼扶持政策,農民種糧不但免繳農業稅,而且還有種地補貼、養豬補貼、免疫補貼、學雜生活費補貼……,這錢補的多了,極大地促進了食品類的快速發展。如今百姓是谷豆齊全,盡人所需,農民的飲食質量和檔次也越來越高,越來越精。
過去農民出行靠啥?腳是量天尺?,F在村里很多人家買了摩托車、小汽車。以前進城一趟得一小天,現在一個小時的功夫能跑個來回。城里好用的、好穿的想買就買,村里人的衣柜里再也看不到打補丁的衣服嘍,老百姓穿著打扮日漸豐富多彩,迷你裙、西裝領帶不視為“小資”情調,頭飾、絲巾、金銀首飾、化妝護膚、美容健身成為時尚潮流。
“其實,每年的國慶節都是農村最忙碌的時候,村民們用十足的干勁兒,撿拾豐收的果實為國慶獻禮,用臉上洋溢的幸福微笑感謝黨的惠農政策。”張立民滿懷感激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