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統籌城鄉發展,重點在農村,難點在土地。進行土地確權工作,有利于農村土地流轉,有助于城鄉資本、信息技術、土地各要素實現合理的配置,為城市的發展提供空間,為農村的建設提供資金,真正實現城鄉統籌發展。
關鍵詞:統籌城鄉發展;土地;交易市場
中圖分類號: F301.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10
1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影響
土地是農民生存的根本,是農民獲得穩定收入的基礎,對農民有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土地流轉直接關系農民的生存發展,做好土地流轉工作對農業發展、農村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農村的改革,是基于統籌城鄉發展一體化機制下提出的。改革農村土地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制度,對推進農業發展、城鄉之間的土地資源配置、農民土地財產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
2014年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賦予農民對承包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文件提出“落實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正式提上農村土地制度和產權法治建設層面,將再一次推動農村生產力的大釋放。”滿足了農業的現代化發展的需求,解放了生產力,為農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為農村土地經營模式的多樣化提供了條件。
2 對于土地及土地流轉的認識
2.1 通過對土地的屬性和用途來規劃土地的利用途徑
根據農村土地所具有經濟、社會和自然的屬性而言,這些屬性依據土地的不同用途,在功能表現上也不同。從經濟屬性來說,通過市場的資源配置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和效益,將土地資本進入到流通環節,從而實現土地的經濟效益。從社會效益來看,土地的保障功能是農民生活來源及農民工退路所在。而土地的自然屬性是進行農業生產的自然資源,對于糧食安全有重要意義。
農村土地對現代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積極開展土地確權工作。土地產權明確后轉化為土地資本進入市場,在制度的不斷完善下實現土地的流動,實現土地本身所固有的價值,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2 農村土地流轉的現狀
隨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定和土地確權工作的完成,農業發展迅速,農村生活得到改善,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農村城鎮化加快,農業的產出低于外出務工,多數農村勞動力離開土地,致使農村勞動力不足,土地利用低。而且由于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需要進一步擴大農業的生產經營規模,土地的大量集中。因此,現在如何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制度,已成為農村土地改革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 當前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3.1 產權界定比較模糊
農村土地在丈量方式上依然落后,土地的丈量不夠詳細準確,特別是2004年取消農業稅后農民大量開墾荒地山地,這些土地在農村土地的確權工作上比較模糊,很容易產生土地產權上的糾紛,給土地流轉造成麻煩,增加了土地流轉工作的成本,不利于農村土地的流轉。
3.2 土地流轉市場體系不健全
農村土地流轉市場還處于起步的階段,土地流轉市場體系還不健全,對土地流轉規模、速度和效率有很大的影響。農民作為流轉市場的主體,對于市場并不了解,管理部門對土地流轉市場的管理薄弱,土地不能進行大規模快速的流轉。
3.3 土地流轉行為不規范
在許多地方,土地流轉一般是租給親戚朋友,很少會簽訂流轉合同。在少數地方,由于沒有完善的土地流轉制度政策,政府經常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征用農民手中的土地,而且將農地變為非農用地,用于城市建設、發展工業等,土地流轉行為不規范,不利于土地后續的流轉。
3.4 土地流轉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
土地具有的社會功能就是其保障功能,土地對于農民的生存有重要的意義,是農民生產生活的根本。由于現在許多農村地區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農民的生活還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農民對于土地的依賴程度很高,對于土地流轉后生活的保障有著很多的顧慮,不愿將土地流轉出去,積極性不高。
4 推動農村土地流轉的對策
4.1 開展土地普查,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
開展農村土地普查工作,要運用先進的技術,提高普查的準確性。對于農村無證耕地管理,要明確耕地產權,已經實際存在的耕地要處理好土地產權問題,開墾農戶擁有耕地的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的土地不能進入流轉市場。做到產權明晰、四至清楚、沒有糾紛,沒有經過確權登記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一律禁止流轉,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有序進行。
4.2 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各項法律法規
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的法律法規,保障農村土地流轉有法可依,實現在市場中的有序、高效的流轉。從而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法制化建設。
4.3 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由于農村生產力水平不高,而且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土地具有社會保障功能,農民對于土地的依賴性高,要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就必須降低農民對土地的依賴,這必然要求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4.4 加快農地流轉的市場化建設
為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我國將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化的目標確定為建立健全農地市場,實行農地有償轉讓制度和土地投資補償機制,通過地租低價等經濟杠桿來鼓勵推動土地的合理流轉。為此,應進一步研究明確界定農村土地產權關系,健全土地流轉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定規范土地流轉行為的各項政策,以規范農村土地的流轉市場化運行。
4.5 建立農村土地流轉評估體系
建立完善農村土地流轉評估機構,探索建立農村土地流轉風險評估機制。重點是探索農村土地承包方運營能力評估機制,探索建立農村承包土地流轉指導價格評估機制。
作者簡介:劉劍,云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