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一++張超
摘要:本文通過對涪陵地域性文化景觀要素的特征進行分析,運用藝術處理手法分別對其進行了景觀符號的創作,其目的是將景觀符號進行重組、排列、加工,為現代景觀設計提供新方法與新思路。
關鍵詞:地域文化;涪陵;景觀符號
基金項目:重慶市屬高校青年人才科研項目(2013XJQN001 涪陵地區地域性文化景觀要素研究)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57
對于一個民族而言,其獨特的景觀正是因為附著了歷史人文價值而有意義,失去了民族歷史文化價值的景觀是各個要素的胡亂堆砌,沒有趣味可言。人類創造文化實際上就是在創造符號系統,文化傳承就是傳承符號,而景觀設計實際上就是在處理符號[1]。涪陵地域景觀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綜合體,其中的文化要素內容更是包羅萬千,本文針對涪陵五大地域文化景觀與現代科技文化景觀兩大要素進行了分析,運用藝術處理手法以全新的形式和結構再詮釋、發展涪陵景觀文化,提取出能代表涪陵傳統民族文化的景觀符號并應用到現代景觀設計中去。
1 涪陵地域文化景觀要素特征歸納
涪陵地域文化景觀以自然景觀為生成與發展的背景及基礎,以社會文化景觀為地域心理文化的直接顯示和書面文化的外在形態,涪陵地域文化景觀并不是某一個單獨的片段或場景,而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綜合體。
景觀文化六大要素進行深入的剖析之后,需要在繁多的信息中將不同的景觀文化類型進行分類、梳理,找出各個文化要素的主要特征,從而挖掘出人們原始意識中對鄉土的認知,喚起人們對土地生活模式的記憶,并將其最終沉淀為一種圖式認知的符號表現,為景觀文化符號的提取做準備。(見表1)
表1 涪陵景觀文化要素主要特征匯總表
2 涪陵地域文化景觀符號創作
2.1 景觀符號提取手法
通過形態、功能、結構、材料的變化表述傳統民族文化,可以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空間體驗與心理認知,喚起不同的情景圖式及“記憶”片斷,從而形成更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景觀。在這一過程中結合不同文化要素的主要特征,有針對性的運用相應的藝術處理手法如:提存、取否、抽象、融合、引借、夸張、象征七種方法,提取契合的景觀符號[2]。(見表2)
表2 藝術處理手法闡釋匯總表
2.2 涪陵地域文化景觀符號創作
景觀符號的提取思維過程如下[3]:
一是信息積累:通過對涪陵地域文化景觀要素特征進行分析,積累出大量的原始信息,如符號、表格、圖片等;
二是信息梳理:在繁多的原始信息中,歸納梳理出更加契合涪陵人自身記憶特點與民族文化的信息。
三是符號創作:在梳理后的圖片信息中,采用的提存、抽象等藝術處理手法,通過對傳統形式的抽象理解來提取景觀符號。
3 涪陵地域性文化景觀要素應用實踐
本文通過藝術處理手法對涪陵地域文化景觀要素進行了符號提取,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涪陵傳統民族文化,將這些符號運用到現代景觀設計中去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遵循整體性原則、地域性原則、人性化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選取涪陵濱江大道與興涪路交叉口的三角形空地進行廣場景觀設計。
3.1 設計方法
融入前文所研究的理論基礎,在運用現代的造景手法和工藝的同時,希望能維持和延續涪陵傳統的歷史文化景觀古韻。
3.1.1 利用民俗景觀符號的景觀創作方法 前文通過對涪陵地域景觀文化要素的分析研究所提取出來的景觀符號是為了建立起一套有意指作用的通論。景觀設計是一個復合的符號系統集合,并不是單個符號的簡單疊加。將前文所提取出來的6個景觀符號進行重組、排列、加工運用到景觀改造設計中。但是在這一套復合符號系統中,又應該有一個最主要表達的景觀文化符號,其他的符號應該是從屬與輔助,有主次、層次的表達能使得各個景觀要素所表達的含義更加明確,從而組成更契合涪陵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觀。(見表3)
3.1.2 對景觀中點、線、面景觀要素所做的具體景觀設計 主要對節點、道路、區域等景觀要素從點、線、面方向進行,具體方法為改善與塑造,并將它們作為主要設計理念,把研究的涪陵地域景觀文化運用其中,力求從歷史人文景觀中發掘它們的文化特征與價值內涵。
3.2 總體布局
根據該基地項目的設計原則,將廣場分為三個功能區:歷史文化區、休憩區、入口景觀區。在設計的過程中賦予廣場的主題——文化歷史、和諧自然、休閑娛樂。在空間設計上,采用雕塑、景墻,使空間更加的多樣化,不會單調并且能點明整個主題(如圖1)。
3.3 節點設計
3.3.1雕塑群與景觀墻節點 形式:雕塑群與景觀墻/原始民俗符號S= 2(榨菜文化)+ 3(題刻文化);符號類型:標志、圖像。
景觀設計分析:將編號1、3符號進行融合、重組,再利用夸張、提煉等藝術手法運用于連貫的雕塑群或景觀墻中,以達到再現歷史文化的作用(如圖2)。
3.2.2 編鐘展飛節點 形式:巴國編鐘/原始民俗符號S= 1(易理文化)+ 5(巴國文化);符號類型:標志、圖像。
景觀設計分析:將編號1、5符號進行融合、重組,再利用夸張、提煉等藝術手法運用于現代巴國編鐘景觀節點,以達到再現歷史文化的作用(如圖3)。
3.2.3 兩江噴泉節點 形式:兩江文化/原始民俗符號S=4(兩江文化)+ 6(現代科技文化);符號類型:標志、圖像。
景觀設計分析:將編號4、6符號進行融合、重組,再利用夸張、提煉等藝術手法運用于現代巴國編鐘景觀節點,以達到再現歷史文化的作用(如圖4)。
4 結語
涪陵地域文化景觀有著自己的獨特魅力,給我們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摒棄了傳統的生活方式而更加適應現代的生活節奏,通過有效的符號提取使其與現代景觀緊密結合,必然會使涪陵地域文化景觀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 胡麗輝,李樹華,等.鄉土景觀符號的提取與其在鄉土景觀中的應用[J].北京園林,2009,25(87):9.
[2] 劉文華,郝麗梅,周德虎. 現代景觀規劃設計中地域性文化符號研究[J].中外建筑,2011(2):48-50.
[3] 韓依紋.淺談民俗符號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及意義[J].藝術學研究,2011,(23):241.
作者簡介:秦明一,長江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網絡出版時間:2014-10-16 9:47:13
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4025/j.cnki.jlny.2014.20.0057.html
摘要:本文通過對涪陵地域性文化景觀要素的特征進行分析,運用藝術處理手法分別對其進行了景觀符號的創作,其目的是將景觀符號進行重組、排列、加工,為現代景觀設計提供新方法與新思路。
關鍵詞:地域文化;涪陵;景觀符號
基金項目:重慶市屬高校青年人才科研項目(2013XJQN001 涪陵地區地域性文化景觀要素研究)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57
對于一個民族而言,其獨特的景觀正是因為附著了歷史人文價值而有意義,失去了民族歷史文化價值的景觀是各個要素的胡亂堆砌,沒有趣味可言。人類創造文化實際上就是在創造符號系統,文化傳承就是傳承符號,而景觀設計實際上就是在處理符號[1]。涪陵地域景觀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綜合體,其中的文化要素內容更是包羅萬千,本文針對涪陵五大地域文化景觀與現代科技文化景觀兩大要素進行了分析,運用藝術處理手法以全新的形式和結構再詮釋、發展涪陵景觀文化,提取出能代表涪陵傳統民族文化的景觀符號并應用到現代景觀設計中去。
1 涪陵地域文化景觀要素特征歸納
涪陵地域文化景觀以自然景觀為生成與發展的背景及基礎,以社會文化景觀為地域心理文化的直接顯示和書面文化的外在形態,涪陵地域文化景觀并不是某一個單獨的片段或場景,而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綜合體。
景觀文化六大要素進行深入的剖析之后,需要在繁多的信息中將不同的景觀文化類型進行分類、梳理,找出各個文化要素的主要特征,從而挖掘出人們原始意識中對鄉土的認知,喚起人們對土地生活模式的記憶,并將其最終沉淀為一種圖式認知的符號表現,為景觀文化符號的提取做準備。(見表1)
表1 涪陵景觀文化要素主要特征匯總表
2 涪陵地域文化景觀符號創作
2.1 景觀符號提取手法
通過形態、功能、結構、材料的變化表述傳統民族文化,可以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空間體驗與心理認知,喚起不同的情景圖式及“記憶”片斷,從而形成更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景觀。在這一過程中結合不同文化要素的主要特征,有針對性的運用相應的藝術處理手法如:提存、取否、抽象、融合、引借、夸張、象征七種方法,提取契合的景觀符號[2]。(見表2)
表2 藝術處理手法闡釋匯總表
2.2 涪陵地域文化景觀符號創作
景觀符號的提取思維過程如下[3]:
一是信息積累:通過對涪陵地域文化景觀要素特征進行分析,積累出大量的原始信息,如符號、表格、圖片等;
二是信息梳理:在繁多的原始信息中,歸納梳理出更加契合涪陵人自身記憶特點與民族文化的信息。
三是符號創作:在梳理后的圖片信息中,采用的提存、抽象等藝術處理手法,通過對傳統形式的抽象理解來提取景觀符號。
3 涪陵地域性文化景觀要素應用實踐
本文通過藝術處理手法對涪陵地域文化景觀要素進行了符號提取,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涪陵傳統民族文化,將這些符號運用到現代景觀設計中去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遵循整體性原則、地域性原則、人性化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選取涪陵濱江大道與興涪路交叉口的三角形空地進行廣場景觀設計。
3.1 設計方法
融入前文所研究的理論基礎,在運用現代的造景手法和工藝的同時,希望能維持和延續涪陵傳統的歷史文化景觀古韻。
3.1.1 利用民俗景觀符號的景觀創作方法 前文通過對涪陵地域景觀文化要素的分析研究所提取出來的景觀符號是為了建立起一套有意指作用的通論。景觀設計是一個復合的符號系統集合,并不是單個符號的簡單疊加。將前文所提取出來的6個景觀符號進行重組、排列、加工運用到景觀改造設計中。但是在這一套復合符號系統中,又應該有一個最主要表達的景觀文化符號,其他的符號應該是從屬與輔助,有主次、層次的表達能使得各個景觀要素所表達的含義更加明確,從而組成更契合涪陵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觀。(見表3)
3.1.2 對景觀中點、線、面景觀要素所做的具體景觀設計 主要對節點、道路、區域等景觀要素從點、線、面方向進行,具體方法為改善與塑造,并將它們作為主要設計理念,把研究的涪陵地域景觀文化運用其中,力求從歷史人文景觀中發掘它們的文化特征與價值內涵。
3.2 總體布局
根據該基地項目的設計原則,將廣場分為三個功能區:歷史文化區、休憩區、入口景觀區。在設計的過程中賦予廣場的主題——文化歷史、和諧自然、休閑娛樂。在空間設計上,采用雕塑、景墻,使空間更加的多樣化,不會單調并且能點明整個主題(如圖1)。
3.3 節點設計
3.3.1雕塑群與景觀墻節點 形式:雕塑群與景觀墻/原始民俗符號S= 2(榨菜文化)+ 3(題刻文化);符號類型:標志、圖像。
景觀設計分析:將編號1、3符號進行融合、重組,再利用夸張、提煉等藝術手法運用于連貫的雕塑群或景觀墻中,以達到再現歷史文化的作用(如圖2)。
3.2.2 編鐘展飛節點 形式:巴國編鐘/原始民俗符號S= 1(易理文化)+ 5(巴國文化);符號類型:標志、圖像。
景觀設計分析:將編號1、5符號進行融合、重組,再利用夸張、提煉等藝術手法運用于現代巴國編鐘景觀節點,以達到再現歷史文化的作用(如圖3)。
3.2.3 兩江噴泉節點 形式:兩江文化/原始民俗符號S=4(兩江文化)+ 6(現代科技文化);符號類型:標志、圖像。
景觀設計分析:將編號4、6符號進行融合、重組,再利用夸張、提煉等藝術手法運用于現代巴國編鐘景觀節點,以達到再現歷史文化的作用(如圖4)。
4 結語
涪陵地域文化景觀有著自己的獨特魅力,給我們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摒棄了傳統的生活方式而更加適應現代的生活節奏,通過有效的符號提取使其與現代景觀緊密結合,必然會使涪陵地域文化景觀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 胡麗輝,李樹華,等.鄉土景觀符號的提取與其在鄉土景觀中的應用[J].北京園林,2009,25(87):9.
[2] 劉文華,郝麗梅,周德虎. 現代景觀規劃設計中地域性文化符號研究[J].中外建筑,2011(2):48-50.
[3] 韓依紋.淺談民俗符號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及意義[J].藝術學研究,2011,(23):241.
作者簡介:秦明一,長江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網絡出版時間:2014-10-16 9:47:13
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4025/j.cnki.jlny.2014.20.0057.html
摘要:本文通過對涪陵地域性文化景觀要素的特征進行分析,運用藝術處理手法分別對其進行了景觀符號的創作,其目的是將景觀符號進行重組、排列、加工,為現代景觀設計提供新方法與新思路。
關鍵詞:地域文化;涪陵;景觀符號
基金項目:重慶市屬高校青年人才科研項目(2013XJQN001 涪陵地區地域性文化景觀要素研究)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57
對于一個民族而言,其獨特的景觀正是因為附著了歷史人文價值而有意義,失去了民族歷史文化價值的景觀是各個要素的胡亂堆砌,沒有趣味可言。人類創造文化實際上就是在創造符號系統,文化傳承就是傳承符號,而景觀設計實際上就是在處理符號[1]。涪陵地域景觀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綜合體,其中的文化要素內容更是包羅萬千,本文針對涪陵五大地域文化景觀與現代科技文化景觀兩大要素進行了分析,運用藝術處理手法以全新的形式和結構再詮釋、發展涪陵景觀文化,提取出能代表涪陵傳統民族文化的景觀符號并應用到現代景觀設計中去。
1 涪陵地域文化景觀要素特征歸納
涪陵地域文化景觀以自然景觀為生成與發展的背景及基礎,以社會文化景觀為地域心理文化的直接顯示和書面文化的外在形態,涪陵地域文化景觀并不是某一個單獨的片段或場景,而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綜合體。
景觀文化六大要素進行深入的剖析之后,需要在繁多的信息中將不同的景觀文化類型進行分類、梳理,找出各個文化要素的主要特征,從而挖掘出人們原始意識中對鄉土的認知,喚起人們對土地生活模式的記憶,并將其最終沉淀為一種圖式認知的符號表現,為景觀文化符號的提取做準備。(見表1)
表1 涪陵景觀文化要素主要特征匯總表
2 涪陵地域文化景觀符號創作
2.1 景觀符號提取手法
通過形態、功能、結構、材料的變化表述傳統民族文化,可以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空間體驗與心理認知,喚起不同的情景圖式及“記憶”片斷,從而形成更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景觀。在這一過程中結合不同文化要素的主要特征,有針對性的運用相應的藝術處理手法如:提存、取否、抽象、融合、引借、夸張、象征七種方法,提取契合的景觀符號[2]。(見表2)
表2 藝術處理手法闡釋匯總表
2.2 涪陵地域文化景觀符號創作
景觀符號的提取思維過程如下[3]:
一是信息積累:通過對涪陵地域文化景觀要素特征進行分析,積累出大量的原始信息,如符號、表格、圖片等;
二是信息梳理:在繁多的原始信息中,歸納梳理出更加契合涪陵人自身記憶特點與民族文化的信息。
三是符號創作:在梳理后的圖片信息中,采用的提存、抽象等藝術處理手法,通過對傳統形式的抽象理解來提取景觀符號。
3 涪陵地域性文化景觀要素應用實踐
本文通過藝術處理手法對涪陵地域文化景觀要素進行了符號提取,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涪陵傳統民族文化,將這些符號運用到現代景觀設計中去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遵循整體性原則、地域性原則、人性化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選取涪陵濱江大道與興涪路交叉口的三角形空地進行廣場景觀設計。
3.1 設計方法
融入前文所研究的理論基礎,在運用現代的造景手法和工藝的同時,希望能維持和延續涪陵傳統的歷史文化景觀古韻。
3.1.1 利用民俗景觀符號的景觀創作方法 前文通過對涪陵地域景觀文化要素的分析研究所提取出來的景觀符號是為了建立起一套有意指作用的通論。景觀設計是一個復合的符號系統集合,并不是單個符號的簡單疊加。將前文所提取出來的6個景觀符號進行重組、排列、加工運用到景觀改造設計中。但是在這一套復合符號系統中,又應該有一個最主要表達的景觀文化符號,其他的符號應該是從屬與輔助,有主次、層次的表達能使得各個景觀要素所表達的含義更加明確,從而組成更契合涪陵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觀。(見表3)
3.1.2 對景觀中點、線、面景觀要素所做的具體景觀設計 主要對節點、道路、區域等景觀要素從點、線、面方向進行,具體方法為改善與塑造,并將它們作為主要設計理念,把研究的涪陵地域景觀文化運用其中,力求從歷史人文景觀中發掘它們的文化特征與價值內涵。
3.2 總體布局
根據該基地項目的設計原則,將廣場分為三個功能區:歷史文化區、休憩區、入口景觀區。在設計的過程中賦予廣場的主題——文化歷史、和諧自然、休閑娛樂。在空間設計上,采用雕塑、景墻,使空間更加的多樣化,不會單調并且能點明整個主題(如圖1)。
3.3 節點設計
3.3.1雕塑群與景觀墻節點 形式:雕塑群與景觀墻/原始民俗符號S= 2(榨菜文化)+ 3(題刻文化);符號類型:標志、圖像。
景觀設計分析:將編號1、3符號進行融合、重組,再利用夸張、提煉等藝術手法運用于連貫的雕塑群或景觀墻中,以達到再現歷史文化的作用(如圖2)。
3.2.2 編鐘展飛節點 形式:巴國編鐘/原始民俗符號S= 1(易理文化)+ 5(巴國文化);符號類型:標志、圖像。
景觀設計分析:將編號1、5符號進行融合、重組,再利用夸張、提煉等藝術手法運用于現代巴國編鐘景觀節點,以達到再現歷史文化的作用(如圖3)。
3.2.3 兩江噴泉節點 形式:兩江文化/原始民俗符號S=4(兩江文化)+ 6(現代科技文化);符號類型:標志、圖像。
景觀設計分析:將編號4、6符號進行融合、重組,再利用夸張、提煉等藝術手法運用于現代巴國編鐘景觀節點,以達到再現歷史文化的作用(如圖4)。
4 結語
涪陵地域文化景觀有著自己的獨特魅力,給我們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摒棄了傳統的生活方式而更加適應現代的生活節奏,通過有效的符號提取使其與現代景觀緊密結合,必然會使涪陵地域文化景觀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 胡麗輝,李樹華,等.鄉土景觀符號的提取與其在鄉土景觀中的應用[J].北京園林,2009,25(87):9.
[2] 劉文華,郝麗梅,周德虎. 現代景觀規劃設計中地域性文化符號研究[J].中外建筑,2011(2):48-50.
[3] 韓依紋.淺談民俗符號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及意義[J].藝術學研究,2011,(23):241.
作者簡介:秦明一,長江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網絡出版時間:2014-10-16 9:47:13
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4025/j.cnki.jlny.2014.20.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