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忠久++張鳳萍++李恩友++陳麗波
摘要:發芽蔥鮮嫩多汁,味道鮮美,由于受季節的限制,一般只有早春才能吃到,靖宇縣的農民通過采用一種簡便實用的栽培技術,在隆冬季節批量生產發芽蔥,供應周邊市場,既豐富了居民的菜籃子又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溫冬季;生產;發芽蔥
中圖分類號:S633.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65
人們習慣把經過冬季休眠,而在早春又恢復生機生長不久的蔥叫發芽蔥,發芽蔥個體較小,一般直徑1厘米左右,長度在30厘米以內,它既具有大蔥的食用特點,又鮮嫩多汁,味道鮮美可口,倍受人們喜愛。由于季節限制,一般只有在早春季節才能吃到。吉林省靖宇縣的一些菜農,在科技人員的指導下,用一種簡便的栽培技術在隆冬季節批量生產發芽蔥,供應本地及周邊市場,獲得了很好的效益。此種栽培方法由四個階段來完成發芽蔥的生產全過程,包括育苗階段、本田栽培階段、休眠貯存階段和冬季溫室發芽階段。前三個階段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完成,第四階段是冬季在溫室內完成。
1 育苗階段
1.1 品種選擇
一般選擇當地的農家品種紅皮蔥。該品種適應性好,抗病,個體適中,口味好;也可選用章丘、海洋蔥等。這些品種抗旱耐澇、耐貯存,蔥白長,辣味中等,但在栽培上應注意控制長勢,防止個體長得過大,影響品質和商品性。
1.2 播種
1.2.1播種時間 分秋播和春播兩種。秋播一般在上一年的8月下旬播種,9月初出苗為宜;春播一般在當年4月中旬播種,下旬出苗為宜。
1.2.2播種方法 作畦,淺施肥,畝施腐熟有機肥1000公斤,氮、磷、鉀復合肥110公斤。畦寬1~1.2米,畦面要平,澆足底水后播種,畝播種量3.0~3.5公斤,播后覆1厘米的細土,再用33%施田補乳油300~500倍,播后苗前土壤封閉。
1.3 苗田管理
秋播田,當秧苗達3片真葉,高10厘米左右,一般在小雪前后要澆封凍水,并結合施肥澆一次稀糞,以提高地溫,再蓋一層生糞,確保安全越冬。翌年化凍后再將生糞撒掉,要加強水分管理,防止干旱。春播田,在4月下旬出苗,出苗后,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一般小水勤灌,當幼苗長到2片真葉后,要保持土壤干濕交替,并結合澆水追施1~2遍氮肥或復合肥,每畝15公斤左右。
2 本田栽培階段
本田階段是發芽蔥生產過程的中間階段,蔥的個體主要在此期間生長成型。因此,此階段管理的核心是控促結合,以控為主,防止個體發育過大而影響發芽蔥的商品性。
2.1 整地施肥
本田要深松30厘米,整平耙細,畝施腐熟的優質農肥3000公斤,氮、磷、鉀復合肥20公斤做底肥,結合整地施入15厘米土層內。
2.2 加密移植
移植一般在6號末、7月初進行。為防止蔥長的過快過大,栽植時密度要大。一般行距30厘米,株距1.0~1.5厘米,畝保苗15~22萬株為宜。開溝定植,溝深5~8厘米。栽后及時澆水,以利緩苗。
2.3 中耕除草
一般中耕2~3次,如苗長的過旺,可結合中耕。壓土控制生長,即將土培至葉節以上2~3厘米并壓實。
2.4 水肥管理
移栽后3~4天澆緩苗水。在緩苗后,一般自然降雨即可滿足需要,如遇干旱天氣,也要適當澆水;但遇連雨天應注意排水。關于追肥的次數和數量,要根據苗情靈活安排。一般只追一次肥,即在定植后30天左右,畝施硫酸銨10公斤,如苗弱可追兩次,苗長勢旺可以不追。
2.5 病蟲防治
蔥的病害主要是霜霉病、灰霉病和紫斑病,可在發病初期用80%的烯酰嗎啉300~500倍液或40%的嘧霉胺600~800倍,或25%苯醚甲環唑1200~1500倍交替噴施,每隔7~10天一次,連續2~3次。蔥在生長期間的主要蟲害是地蛆和蔥薊馬,地蛆可用4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灌根防治。蔥薊馬可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葉噴防治。
2.6 收獲
10月中、下旬當氣溫下降,蔥已逐漸進入休眠狀態時即可收獲。
3 休眠期冷凍貯藏
3.1 晾曬打捆
將起出的蔥經過充分晾曬,抖凈泥土,摘掉枯葉,捆成10厘米粗的小捆待貯。
3.2 擺放與貯存
要選擇地勢較高、通風、光照較少的場所貯存,一般可在房北靠墻的地方。也可搭簡易房貯存。貯存時將捆好的蔥根朝下葉朝上單層擺放,擺放0.5米寬留一步道,長度可根據蔥的數量確定,在貯存初期,要經常檢查蔥堆內的溫度,如有發熱現象要及時拆堆降溫,直到天氣寒冷,蔥堆里外都凍透為止,為防止進入雨雪,露天存放的蔥要用薄膜蓋好封嚴。
4 溫室內低溫發芽
4.1 緩凍蔥
在發芽前,將貯存的凍蔥輕輕地移至屋內或溫室內,在地面上一捆一捆地分層橫擺,成一梯形堆,擺一層蔥鋪一層5~7厘米的濕細土,堆高80~100厘米,寬度60~80厘米,長度依據蔥的數量和場所而定。擺好后,在蔥堆的四周及上面蓋一層厚10~15厘米濕細土。緩蔥時,室溫要保持在10~15℃,這樣經過5~7天即可將凍蔥緩好。
4.2 栽植
栽植前,首先要把溫室的床土耙細整平,松土20厘米,澆足底墑,然后開溝栽植,溝深10厘米,開一溝栽一溝。栽植密度一般行距10~l5厘米。株距以蔥不聚堆、不壓撂為宜。
4.3 低溫發芽
栽植后,溫室內的溫度白天保持14℃~18℃,夜間保持5℃~10℃即可。在整個溫室發芽期間溫度都不宜過高,因溫度過高生產的發芽蔥葉片黃瘦,蔥白汁少,口感和商品性差。同時,注意水分管理,每隔5~7天澆一次水,要澆足澆透。一般在溫室內經過20~30天栽培,就可長出2~3片蔥葉,這時質量最好,可起出上市銷售。
作者簡介:袁忠久,靖宇縣蒙江鄉農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