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飛
摘 要:黨校承載著對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任務,黨課教學是理論培訓的重要載體,在黨課教學中,將本土精神融入教學,堅持聯系實際、學用結合的原則,使黨課從實踐中汲取營養,無疑更加具有親和力,有助于調動黨員干部的學習積極性,提升黨課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黨課教學;本土精神;教學實踐
《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中指出:“干部教育培訓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重要途徑,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而“改革創新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訓質量的不竭動力,是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保持生機活力的必由之路。但是,干部教育培訓還不同程度地存在針對性實效性不強、黨性教育比較薄弱……同時存在干部學習內生動力不足、學用脫節等問題。”在培訓中應堅持聯系實際、學用結合的原則,形成推動培訓機構聯系實際辦學、教師聯系實際教學、學員聯系實際真學的機制。
黨課教學承載著對黨員干部理論教育培訓的重要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升黨課教學的生動性,增強黨課教學的實效性,真正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的學習積極性,是黨校理論教師值得思考的關鍵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將本土精神融入黨課教學,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有助于凸顯黨課教學特色,提升教學效果
黨校教學往往存在理論性過強而實踐性不足的弊端,黨課教學也需要創新意識,在黨課教學中融入本土精神,可以有效凸顯黨課教學的地方特色,使黨課教學逐步走出模式化的禁錮。
筆者所在的陵川縣是一個革命老區,長期以來各級黨組織秉承傳統,積極探索,開拓進取,在歷史的積淀中,涌現出一大批值得我們學習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并涵養形成了以“艱苦奮斗、自強不息、開拓進取、永續發展”為核心的本土精神——陵川精神,陵川精神為全縣“綠色崛起、多元發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撐,也是我縣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地方特色和活動自選動作。在黨課教學培訓中,將本土精神融入黨課教學,使得參加培訓的黨員干部能夠感悟身邊之事,體驗真實之情,促進參加培訓干部的知識認同和情感共鳴,使他們在培訓宣講中想聽并愛聽,從而調動黨員干部的學習積極性,真正提升黨課教學效果。
二、有助于強化干部宗旨意識,凝聚群眾力量
干部教育必須致力于提高干部知識素養、實踐能力、黨性修養、精神境界,創新黨課教學模式是深化教學改革、強化素質能力的內在要求,將本土精神融入黨課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案例探究,情境體驗等教學方法,將本土精神生動地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對黨員干部宗旨意識的強化和黨性修養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
因為時代需要精神,精神凝聚力量,地方精神秉承了各地方優秀文化傳統,植根于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在陵川本土精神的錘煉中,涌現出許多值得贊頌的感人事跡,其中在宗旨意識和責任擔當方面,尤以錫崖溝精神為典型代表。錫崖溝,地處陵川縣東南邊陲,距縣城60公里,全村217戶,840口人,全村有黨員21名。由于四面環山,與世隔絕,生活非常艱苦,所以錫崖溝人世代最大的夢想就是修路出山。1962年,錫崖溝村黨支部率領群眾“向大山宣戰,為百姓通路”,歷經30年艱苦奮斗,終于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了一條7.5公里長的盤山公路,用鮮血和生命造就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譜寫了一曲人與大自然抗爭的英雄壯歌,堪稱“當代愚公,人間奇跡”,是陵川精神的生動體現。錫崖溝掛壁公路還在2009年9月與天安門、鳥巢等一起被評選為中國60大地標,這條路蘊含和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赤誠宗旨。通過圖片展示和案例講解,讓黨員干部在案例展示和情境體驗中受到感染觸動,利于其在實際工作中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三、有助于更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再廣泛的社會行動,如果缺少價值觀層面的認知認同,也難以持之以恒;再鮮明的行為導向,如果缺少發自內心的自覺自律,也會變得遙不可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具有這樣的生命力、感召力、凝聚力。將本土精神融入黨課教學,與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將地方精神融入黨課教學,能有效推動廣大黨員干部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眾、帶動群眾,更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黨員干部進一步領會地方精神的深刻內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本土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有助于廣大黨員干部在實際工作中開拓進取、勇于擔當、牢記宗旨、心系群眾,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努力創造出經得起時間驗證、實踐檢驗和群眾認可的工作業績,為當地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劉云山.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求是,2014(2).
[2]蘭亞賓.運用現代培訓理念做好干部培訓[N].學習時報,2012(4).
?誗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