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飛,童秀萍,吳深寶,朱旭星
(浙江省義烏市中心醫院、溫州醫學院附屬義烏醫院消化內科,義烏 322000)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其病死率>40%。理想的急救方法應該操作簡單、安全而有效。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法有著再出血率高、并發癥較多等缺點;而內鏡套扎或硬化劑治療往往要受啟動時間和醫院資源配置等條件的限制。因此,尋找有效的藥物治療急性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臨床一直關注的問題。其中生長抑素類藥物被認為能降低門脈壓力而不影響全身血流,已有眾多治療研究[1-2]。特利加壓素為新型降門脈壓力藥物,與奧曲肽等生長抑素類藥在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療效比較國內外均有報道[3-4],但結果不一。2010年6月~2012年12月,筆者觀察特利加壓素治療肝硬化患者急性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我院診斷為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79例,均有嘔血和(或)血便,B超和CT檢查提示肝硬化,胃鏡檢查證實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有冠心病或心律失常、原發性高血壓、支氣管哮喘、慢性腎功能不全、癲等病史及妊娠者除外。79例隨機分為兩組,特利加壓素組39例,男30例,女9例,年齡32~71 歲,平均(52.71 ±8.32)歲;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6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血吸蟲性肝硬化4例,不明原因肝硬化3例,Child-Pugh分級:A級7例,B級22例,C級10例。生長抑素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齡28~73 歲,平均(51.78 ±9.25)歲,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7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血吸蟲性肝硬化3例,不明原因肝硬化2例。Child-Pugh分級:A級8例,B級23例,C級9例,兩組性別、年齡、病因、肝功能分級(Child分級)、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出血量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生長抑素組給予注射用生長抑素(商品名:思他寧,北京默克藥業咨詢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90929),首劑靜脈推注250μg,然后250μg·h-1靜脈持續滴注。特利加壓素組給予特利加壓素(深圳市翰宇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93804),首劑2 mg,靜脈注射,隨后1 mg,每6 h一次靜脈注射。兩組患者給藥時間維持至止血后48 h,兩組均予以禁食、抑酸、輸液、預防感染等常規治療措施。
1.3 療效判定標準 有效:經24 h治療后,無繼續嘔血、血便,或血便明顯減少,生命體征(血壓、脈搏、心率)穩定;無效:經24 h治療后,仍有嘔血,血便增多或生命體征不穩定者。同時觀察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再出血指出血停止24 h后患者又出現出血表現,與出血相關的死亡指患者入院后1周內的死亡。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5.0版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藥物療效比較 生長抑素組止血有效33例,有效率82.50%。特利加壓素組止血有效35例,有效率89.74%。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2 臨床情況及預后比較 兩組止血平均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有效后24 h至1周內的再出血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1周內的病死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兩組治療后1周內的死亡率相似,特利加壓素組死亡3例,死亡原因為靜脈出血、肝昏迷、感染各1例。生長抑素組死亡4例,死亡原因為肝昏迷2例,靜脈出血、感染各1例。特利加壓素失敗的4例中,改用生長抑素仍無效,而生長抑素失敗的7例中,改用特利加壓素有效5例。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情況及預后比較
2.3 不良反應 生長抑素組出現惡心嘔吐3例,低血糖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特利加壓素組出現腹部痙攣性疼痛 2例,血壓升高(收縮壓 >160 mmHg)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8%。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肝硬化門脈高壓導致食管和(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極為常見,病死率高,最為便捷安全的治療方法當屬藥物降門脈壓止血治療。目前內科治療中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藥物治療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療效肯定。國內外臨床隨機對照研究顯示,生長抑素治療急性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療效與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及內鏡硬化治療的效果亦基本相等[5-6]。生長抑素是天然的環十四肽激素,半衰期1~3 min。本研究顯示生長抑素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有效率、平均止血時間、1周內再出血率、病死率、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國內外資料報道相類似[7-8]。
特利加壓素為新型人工合成的三甘氨酰賴氨酸加壓素,本身是一種前體藥物,無活性,在體內經氨基肽酶作用,脫去其N末端的3個甘氨酰殘基后,緩慢/釋放出有活性的賴氨酸加壓素。正是這種/緩慢釋放機制,使特利加壓素在一次給藥后可維持平滑肌收縮長達10 h,而同等劑量的血管加壓素,其活性只能維持20~40 min。另一方面由于酶解速度緩慢,循環中的賴氨酸加壓素達不到中毒水平,因此特利加壓素的使用比較安全。賴氨酸加壓素能顯著收縮腸系膜動脈和其他內臟血管,減少匯入門脈系統的血流量,降低門靜脈及其側支壓力,從而達到治療門脈高壓癥的目的[9]。特利加壓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通過抑制K+-ATP通道,即ATP敏感性鉀通道和減少一氧化氮誘導的cGMP聚積來達到升壓的效果,對晚期失血性休克的糾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0-11]。特利加壓素是可以降低急性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病死率的藥物[12]。
本研究結果顯示,特利加壓素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有效率、平均止血時間、1周內再出血率、1周內病死率、不良反應發生率,與生長抑素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特利加壓素對急性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有較好的止血效果,且病死率較低,不良反應少,也可作為急性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一線治療藥物。且特利加壓素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緊急出血操作簡單只需靜脈注射、起效快、一次注射作用維持時間長,生長抑素失效的部分病例特利加壓素仍有效,值得推廣使用。
[1]ZHANG C,XU J M,KONG D R,et al.Immediate effects of different schedules of somatostatin on portal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J].J Clin Pharm Ther,2013,38(3):206-211.
[2]汪云,朱麗影.生長抑素十四肽聯合奧美拉唑治療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52例的療效觀察[J].中國急救醫學雜志,2009,29(1):70 -72.
[3]ABID S,JAFRI W,HAMID S,et al.Terlipressin vs.octreotide in bleeding esophageal varices as an adjuvant therapy with endoscopic band ligation: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Am J Gastroenterol,2009,104(3):617-623.
[4]陳玉英.持續靜滴特利加壓素與奧曲肽在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科學,2012,11(2):61.
[5]D'AMICO G,PAGLIARO L,PIETROSI G,et al.Emergency sclerotherapy versus vasoactive drugs for bleeding oesophageal varices in cirrhotic patient[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0 ,17(3):CD002233
[6]PAVLOVI A R,KRSTI M,DJURANOVI S,et al.Bleeding oesophageal varices——therapeutic options[J].Acta Chir Iugosl,2007,54(1):139 -144.
[7]劉詩,許軍英,侯曉華,等.特利加壓素比較施他寧治療急性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0,9(1):60 -62.
[8]JUNQUERA F,LOPEZ-TALAVERA J C,MEARIN F,et al.Somatostatin plus isosorbide 5-mononitrate versus somatostatin in the control of acute gastro-o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a double blind,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Gut,2000,46(1):127 - 132.
[9]祝建波.血管加壓素和特利加壓素對門脈高壓癥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01,18(4):36-38.
[10]石玉玲,李娜,魯穎,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介入聯合硬化劑治療后并發癥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1,26(3):40 -41.
[11]薛剛.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預防及治療進展[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4,35(2):65 -67.
[12]GARCIA-PAGAN J C,REVERTER E,ABRALDES J G,et al.Acute variceal bleeding[J].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2012,33(1):46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