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黎新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進行,農村中學地理教學問題日益凸現。作為農村中學地理教學工作者,對中學生地理學習情況作了一次問卷調查。搞清楚了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困惑,以便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適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策略,促進農村中學地理教學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 地理學習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a)-0196-01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農村初中地理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師生對地理教學的意識差;教學中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大腦中認為這是副科,考試不考,學與不學一個樣評價學校成績的標準是所謂的主科。所以,只有處理好這些問題,農村地理教學才有生機、才有希望。
1 存在的問題
(1)學生在初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主要學習簡單的基礎知識,幾乎不涉及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更沒有將知識進行遷移運用。知識點理解不透,容易遺忘,且地理是非中考科目,學生重視程度普遍不夠,認為地理學科不重要,得分多少無所謂,缺乏應有的學習態度,更談不上有好的學習成績。
(2)進入高中階段,學生將初中學地理的學習態度帶進高中,大部分學生想學理科,認為地理學與不學沒多大關系,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投入再多,也不會有好的收獲。學生只是被動接受,不會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加以應用。
(3)高中地理,首先學習的是自然地理部分。而自然地理這部分內容基本上都是自然規律的總結及應用。難度較大,尤其地球運動這部分內容,涉及到物理、立體幾何等知識。學科滲透明顯,它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而這部分知識學生有很多還沒接觸過。本來大多數學生想給高中生活開個好頭,但一開始就遇到攔路虎,萌生退意。
(4)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再加上學習方法不對,導致學生前記后忘,首尾難顧,甚至常吃夾生飯。知識點理解不透就不會做題,再加上考試成績不理想,極大地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影響學生對地理這門課的學習。
2 解決對策
新課程標準提出:在地理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四種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至關重要,因為它是幫助學生學好地理的助力器。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應對學生多作學法指導。學生具備了會學的能力,才能產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2.1 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四種能力
2.1.1 學會閱讀,提取信息
閱讀是學習的基礎,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閱讀課本內容,找出知識點,并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概括和做好讀書筆記。地理學科的特點決定了閱讀不僅要閱讀文字,還必須突出圖像的閱讀、觀察與應用。地理圖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包含了豐富的地理信息。在教學中給學生介紹每種地圖學習技巧:看地圖時先看圖例、后看圖;先看面、再看點;學習時按照圖文結合的學習方法,學新內容時鼓勵學生先看圖,后看文字,然后再把文字落實到圖上。通過努力,學生不僅提高了讀圖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也會有較大的提高。
2.1.2 學會比較、分析和綜合,歸納原理
閱讀中遇到問題就要思考,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分析與綜合、歸納的過程。同時,根據不同的地理內容,需要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習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等區域地理特征,鋒面類型等常常需要通過運用比較方法;掌握地理成因、規律、分布等常常需要進行分析和綜合。
2.1.3 學會語言組織,描述地理事物等
學生能用簡潔的文字語言、圖形語言或其他表達方式描述地理事物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明確把握關鍵點。
2.1.4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礎,教師應從第一節課就對地理的學習提出明確的要求,學習的環節包括預習—自學—互動—展示—質疑—總結等,使學生學習有的放矢。教師設計教學時也要緊緊圍繞它,同時加強學習過程的檢查。
2.2 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保證。教學方式是直接影響學習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變的重要因素,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自覺調整原有的教學方式,讓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的殿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利用教案導學案、案例教學等方式開發、整合資源,為學生學習搭建平臺提供實踐場、體驗場。
如在每節課前設置5 min的演講,問題,演講話題要圍繞與地理有關的內容,演講者自行搜集資料,撰寫演講稿,學生可以就演講的話題提問題,請演講者或老師回答。演講從無學生主動報名到現在的踴躍參加,課堂預熱效果大增,主動參與的熱情高漲并一直延伸到整節課,由于話題要運用地理原理、地理概念等,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增強,小組合作探究時,人人爭著發表見解,課堂效率穩步提升。
目前話題已從當時的命題延展到生活中的地理,學生已不覺中將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與地理課有機結合起來。良好的氛圍既為學生創造性的學習提供條件,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向上、活潑開朗的個性。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適時的贊揚和鼓勵消除學生的顧慮,增強學生的信心,更激發學習的熱情。
總之,在地理課堂中,讓學生自始至終地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能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也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成為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多方創設自主學習的途徑,激發并適時地引導學生積極探索。進而促進農村中學地理教學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2] 吳松年,王軍.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高中地理[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