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莉莉
摘 要:培養學生的職業安全素養是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礎內容。安全生產意識的樹立、安全生產知識的普及、安全行為習慣的養成夯實了學生職業能力,是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的根基。
關鍵詞:安全意識 安全行為 安全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a)-0171-01
眾所周知,職業教育最本質特征是應用型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職業技術教育應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及教學計劃,組織在校學生到企業進行教學實習和頂崗實習。近十多年來,職業技術教育通過加大對實訓基地投入的建設、采取校企合一、工學結合等多種方式使學生技能的實踐與提升得到了較大的滿足,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但同時學校和用人單位對學生在實習、頂崗期間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存在更多的擔心和憂慮。那么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確保學生自覺樹立安全意識、養成安全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就成為在校理論教育教學研究必要的、重要的課題。
學生入學教育初期,雖然有就業指導、現場參觀、專題會議、圖例展覽等多種方式開展職業教育。但職業安全教育只是泛泛而知,學生對此并沒有形成實質性的概念。再有,安全意識、行為、習慣等安全素養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長期、重要的工作。僅在短時間內要求學生由單純學校教育轉變到職業教育本身落差就大,更談不上職業及職業安全概念的接受和深入了。再進一步講,在實習時間和理論教學相差不多或實習時間相對短的絕大多數情況下,要使學生做到職業安全,了解安全生產基本知識,具備一定程度的安全隱患防范能力,為實習頂崗做好充要的準備比較困難。另外,加之企業急需用人,出現了預分配機制。學生在還未完全畢業就在實習階段視同正式工人投入生產中去。而生產一線往往由于工作緊、條件差等多種因素致使安全教育不能很好地落實跟進。由于以上多種因素的綜合,數據調查顯示:多數實訓和新頂崗學生對于工作場所和工作內容并不是十分清楚。不知道可能發生什么樣的危險,無知無畏,而導致事故的發生。達不到用人單位所期望的理想效果。這些都迫切需要在校期間對學生進行專業化的安全教育。那么,在專業理論知識教學中如何想辦法循序漸進地進行安全教育,進而培養學生安全常識認知和提高其安全行為能力就成為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和提高職業素養的重要先決環節。具體來講有以下幾點。
首先,始終貫穿職業教育的實踐性這一基本教育理念。盡可能將單純的課堂知識展開并與專業緊密聯系。例如,煤化工專業中氨性質的學習,要是僅僅靠文字的解釋,學生很難結合專業深刻認識,更不要說在今后的專業實踐中能夠具備相應的安全知識和技能,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了。但如果用氨泄漏事故視頻引入學習內容。事故的標題、危害馬上就能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透徹了解氨的刺激性、燃爆性等性質,事故的處置和分析、危險的排除、又能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對今后專業實踐和崗位實習的生產安全注意,積累和普及了他們未來職業活動的有關安全生產的知識和技能。逐步樹立學生的安全意識。
其次,牢牢把握職業教育以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為本位這一根本,實行開放性教育學習。不僅注意學生公共安全知識的普及如:火場逃生、觸電、溺水等急救措施等方面訓練、模擬、演練。另外,針對同一類專業加強安全教育。如:對所有井下工種進行“入井須知、粉塵危害與防護、自救器的使用”等井工安全常識、安全注意等方面的集中強化學習和訓練。對所有機械類專業進行的“機械操作安全規則、電氣安全技術”等方面的技術規范、規程要求的培養等,拓寬學生學習視野使其對生產安全管理、專業技能安全及自身勞動安全保護等具有了全面、概括、具體的了解。為即將步入的職業活動做好充要的安全準備。
再次,充分體現職業教育提高學生就業能力這一職業特色的目的要求,針對專業課程增加專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勞動保護等篇章。深入職業安全大局意識、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按安全標準要求來才能不出事故、排除事故隱患、達到企業安全生產的基本要求。目前的狀況是專業課程中,大都只是闡述了生產原理、工藝、流程、主要設備、生產操作等,而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安全責任、作業標準等涉及很少,更談不上相關的安全防護、應急措施等的認知和了解了。專業課程中創造性地設置安全標準、安全防護知識,能夠避免學生到了工廠、車間出現或發生問題措手不及或由此造成嚴重的后果,用血的代價換取安全生產作業標準、應急防護的認知這一事實。因此,安全教育應從早、從嚴進行,安全觀念在一朝一夕的領會中得以增長、滲透,成為他們日后實習、工作中自覺自發的安全生產價值觀、安全習慣行為。
總之,安全素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進行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的基要。只有將教學提高到學生未來職業生存與發展的高度來對待,突出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創新安全認知教育,才能夯實學生安全行為能力,才能實現企業對技術人才培養的根本要求。在校安全教育階段的學習,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安全生產意識,降低不安全行為的發生率,做到人的本質安全化,減少絕大多數事故的發生。對企業來說,希望員工在進入企業前接受一定水平的安全教育。只有高度的安全觀,到崗后他們就會主動地要求學習安全生產知識,并把所學知識在實踐中發揮、發展,不斷增強自身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成長為社會所需求的符合職業標準的技能人,更好地適應企業和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