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曉
摘 要: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引導人學習的動力,因此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影響初中學生生物學學習的幾個原因,同時提出了對培養學生生物學學習的興趣的幾點建議,希望能為生物學教學以及素質教育提供參考的價值。
關鍵詞:初中生物學 實驗教學 課外實踐活動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a)-0176-02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人對感興趣的事物都會帶有傾向性與選擇性的偏愛,同樣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會成為其探索學習知識的推動力。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生物學的學習興趣是每一個生物學教師至關重要的內容。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對生物學學習的興趣成為了生物學教學中的一個熱門話題。
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就應該了解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狀況。經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普遍較低。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也是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與我國的教育體制有關。我國現階段還是以實行應試教育為主,在中考中,部分地區不把生物學計入考試成績,即使有也只占很低的分值,同樣情況的還有地理、歷史等科目,這就使生物學成為了次于語數外的“副科”。因此很少有學生會花大量時間投入其中。(2)初中生物學知識面較廣,內容繁雜,這使部分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困難,很難對其提起興趣。(3)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只有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才能真正將其學懂學精。但由于部分學校條件較差或者是學校不重視,導致學生無法進行實驗操作。(4)教師的原因,由于生物學重視度低,占比重小,導致部分教師教學熱情低,不認真備課,實行“填鴨式”教學,從而使學生沒有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
以上因素導致許多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偏低,積極性不高,上課不認真聽講,從而使生物學教學變得困難。
因此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對生物學教學質量以及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素養的變得尤為重要。這主要應從國家、教師本身和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三個方面入手。
1 國家應重視生物學教育
生物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它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現象及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對生產力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國家應相應的提高生物學所占分數的比重,同時加大對生物學教學的師資力量投入。
2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的教師特別受學生的歡迎和尊重,而另一些相比之下就不受歡迎,其教學效果及學生成績差距也非常明顯。為什么同樣的課,同樣的學生會有這種現象呢?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初中學生有一個普遍的特點,其對課程的喜歡程度取決于取決于對教師的喜歡程度。成為一名受學生尊敬、愛戴的老師,會對培養學生的生物學學習興趣事半功倍。因此教師應具備令學生折服的魅力。
2.1 加強專業知識積累
專業知識是成為一名教師的基礎和保障,只有不斷的學習積累新的知識鞏固舊的知識才能真正的做到推陳出新,教書育人。作為一名教師應當積極學習知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同時會是自己的講課內容更加豐富自然。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師往往會更受學生的歡迎和喜愛。
2.2 與學生做朋友
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講究刻苦努力學習,這種精神雖然是好的。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感受,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影響了學生的發展。這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是不適用的,當今教師應當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因材施教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多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多于學生溝通,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建立良好的師生氛圍,與學生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講課時要靈活多變,不能照本宣科,應該有自己的適應學生的教學風格。
3 教學活動的設計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讓學生感興趣的生物課,首先應該從教學活動的設計開始,教學活動的設計不僅僅局限于對書本的了解與熟悉,同時要融合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學習狀況,能夠綜合運用自己的教學經驗,明確教學的任務。一場好的生物學教學活動的設計,不僅能夠使教師順利有序的開展教學工作,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對生物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3.1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
實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思考是由疑問開始的。通過思考問題探索答案,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總結概括能力,這也是生物學教學的最終目標。同時教師從旁指導,點明學生的不足,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從傳統的授課式教學變為指導型教學,從單人講課變為平等式討論式的授課,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能力,讓其認識到生物科學的本質、方法和規律,培養其生物學學習的興趣。
3.2 注重實驗教學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實驗是生物學的重點,實驗教學則是生物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和環節。通過實驗教學,能使學生對生物學有更加形象清晰地理解認識,能夠提高其對知識的掌握和熟練程度。通過親身探究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學會科學的實驗探究方法,鍛煉其動手操作能力,更能培養學生對生物學學習的興趣和科研精神。因此生物學實驗不僅是生物學教學中重要的內容和環節,同時也是生物學的魅力之所在。
3.3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
將信息技術多媒體用于教育教學,已經成為了當代教育的主流趨勢,它比傳統的生物學課堂教學有著明顯的優勢。傳統生物學課堂是一種教師滿堂灌的理論課,其內容非常的空洞乏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參與意識不強。如果能夠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會比傳統的教學更富感染力和吸引力,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同時能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
雖然多媒體教學還存在一定的缺點,如教師把握教學過程的難度較大,節奏較快,但這并不能掩蓋它的優點所在。通過多媒體教學用圖片、聲音、視頻等,能夠形象、直觀的展示教學的內容,突出教學重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同時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培養其學習的興趣和思維能力,提高其自主探究和獨體發現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趣味性的課堂氛圍。
3.4 注重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系
“需求是興趣的前提”,只有把生物學知識變為需求,才能真正讓學生對生物學產生興趣。生物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聯系密切的科學。現實生活中的常識可以幫助我們學習理解生物學知識,生物學知識也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如通過學習“輸血與血型”,我們知道了人體有四種血型,以及輸血應注意的原則;通過學習“血壓與脈搏”,我們可以學會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判斷什么是高血壓和低血壓;通過學習“合理膳食與食品安全”,我們知道了如何規劃日常飲食,不暴飲暴食。
通過引導學生將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生物學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從而培養學生探索發現和對問題深入思考的能力,是學生學會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結合。
3.5 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盡量實景教學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大量的課堂教學會讓學生感到異常疲憊,不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展實景教學,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親近自然,放松心情,有利于其身心發展。課外實踐活動是走出教室向大自然和社會學習,學生可以從中學到許多教材上沒有的東西,有利于其視野的拓展和知識的豐富,同時學生親身體驗自然和社會的變化,有利于激發起對大自然的熱愛。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同學們之間相互幫助,建立和諧的班級氛圍。
總之,作為一名優秀的生物學教師,要學會培養學生生物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生物學學習方法和技巧,提高其觀察能力、調查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夯實基礎。這既是對每一位學生的負責,也是對教師這一神圣職業的負責,是每一名生物學教師都應盡的義務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趙貴玲.生物學教學中興趣的誘發和培養[J].青海教育,2000(10):42.
[2] 王連堯.學生學習興趣創建課堂和諧氛圍[C]//.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2006(6):30.
[3] 陳繼貞,張祥沛,燕艷.生物學教學論[M].2版.科學出版社,2009:204-205.
[4] 陳萍.生物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云南農業教育研究,2006(4):23.
[5] 安海.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進教學方法[J].山東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