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宏
摘 要:隨著我國高校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高校體育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排球教學作為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課程,有著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積極作用。然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高校在排球教學方面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該文通過對其中一些關鍵問題加以分析,并提出了幾點建議,期望可以推動高校排球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 體育教學 現狀 建議
中圖分類號:G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c)-0147-01
1 高校排球運動的作用
排球作為一項優秀的體育運動形式,在我國也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高校排球教學也深受在校大學生的喜愛。排球運動對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強健體魄,而且能夠提升高校學生的集體協作意識,培育其堅韌的意志和良好的品質。
1.1 有利于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
排球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代謝水平。排球運動進行的時間較長,有氧供能是供能的主要方式,在運動過程中,有氧代謝水平提高,人體氧運輸功能得以改善,心血輸出量增大,肺活量提升。堅持進行排球運動,可推遲呼吸和運動機能的老化。
排球運動運動有利于人體運動系統機能的提高。在排球運動中因上肢揮臂擊球,下肢移動跳躍,從而使肌纖維變粗,肌肉發達,骨骼、關節的韌性得以增強。[1]
1.2 有利于大學生競爭意識和集體協作意識的增強
排球運動對戰雙方對抗性強,在比賽過程中,因不得出現球落地、出界、持球等現象,對戰雙方攻守形勢也不斷變化,所以運動的激烈程度異常。雙方隊員皆需全力以赴、不斷爭取,這無形中培養了隊員的競爭意識。
排球運動是一項集體協作才能完成的體育項目,在運動過程中,單人不能連續擊球,這就需要集體的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發揮個人技術和總體戰術,進而取得良好的比賽成績。
1.3 有利于大學生優良品質的培養
排球是一項艱苦的運動,在比賽過程中,參賽者需要奮力地扣球、接發球、墊球、跳躍等,而且賽事情況千變萬化需要,所以參賽者腦力和體力損耗都會很大,這就需要參賽者具備堅持不懈的品質和較強的應變能力。
1.4 有助于大學生社會行為規范的習得
排球比賽具有將個體的社會行為進行規范化的啟蒙和教育功能。參加運動的每個人都要在比賽規則與社會規范的制約下進行活動,從而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模擬與演練,在健康文明的運動中培養大學生健康文明的社會行為習慣。
2 高校排球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在我國的許多高校體育教學中,卻因為種種原因導致了排球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困難。
2.1 教學模式陳舊
在教學方式上,多數采取的是教師單項教學的模式,即偏重于教師講解、示范以及簡單的重復練習。課堂依舊是按“準備活動-技術講解-學生練習-老師總結”的程序進行。在教育評價模式上,多采用“一刀切”的評價方法。教學方法上,還采取“灌輸式”的教育方式。這些都凸顯了教學模式的落后與陳舊。
2.2 教學內容單調、乏味
在傳統的高校排球教學課程中,一些高校忽高校排球教學的育人目標的內涵重視不夠。通常情況下,高校教師在排球教學中是一直沿用傳統的“技能教學法”,重視排球簡單技巧的講授,讓學生們簡單地模仿、練習,盲目生硬地完成教學運動。比如在教授傳、墊球的技術時,常常是講授完排球動作技術要領與示范后,就把學生分成若干組進行對練或由學生自己練習。這樣也易使學生們失去學習的主動性。
2.3 評價方法不合理
體育教學首先應以全面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目地。目前高校體育教學對學生的評價重點是學生的體能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只重視測評的結果,而忽視了學生某一階段的學習努力程度。另外,部分高校在進行體育教學評價時,只對課程的部分目標而不是所有目標進行評價,從而使教學評價與教學目標脫節,教學目標的設立也就失去了意義。
2.4 體育教學師資力量薄弱
教師是教學運動的組織者,教師的能力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但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和學生數量的快速增長,排球專業教師出現了師資不足的現象,有些任課教師身兼多個班的教學任務,致使教學壓力過大,教學精力不足,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隨著高校體育老師的年輕化,新任職的教師往往缺乏相應的教學經驗,在課堂上多以理論傳授為主,對學生的實戰指導經驗不足。
3 高校排球教學改革建議
針對當前我國高校排球教學現狀,為進一步提高高校排球教學水平和質量,推動我國高校排球教育的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豐富排球教學方式
豐富排球教學方式是推動我國高校排球教學發展的關鍵。為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
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即教師根據學生運動素質進行分組,或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自由結組,每組選出小組長,在組中起領導、組織作用。之后通過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分組教學模式中,可設定三類目標,即課堂總目標、小組學習目標和個人學習目標,組中成員個人目標完成,小組目標才能實現,小組目標實現,課堂目標也就能達成了,這樣課堂教學效果也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
運用情景教學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如用五顏六色的各種排球培養學生與排球接觸的欲望,采用軟式排球降低學生對排球運動的畏懼心理等。
3.2 適當地增加實踐活動
排球教學是運動類教學,因此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是密不可分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理論講解與技能傳授,更要有效地將學生組織起來,進行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排球運動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在課堂上可適當開展體育游戲、聯誼比賽等,這樣既可有利于學生所學技能的鞏固,又有助于課堂氣氛的活躍。
3.3 構建合理的評價體系
構建全面、多維、合理的評價體系,既要有理論知識、學習成績定量的絕對評價,也要有學習成績進、退步變量的相對評價;還要有對學習態度、努力程度、自身素質的定性評價。真正建立起“以生為本、健康第一”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全新評價體系。[3]
3.4 提升排球教師的專業素養
因體育在當前教學體制中屬于“副科”,往往被置于無足輕重的地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師資不足、教師專業素養不高等問題也常被忽視,所以要提升排球教師的專業素養,一方面要打破這種傳統的“勢利”觀念,充分認識體育教學的價值以及體育教師的重要性,如通過設立體育獎學金、優秀排球教師獎等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提升師生對排球教學的重視,使排球教師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和教學意義。此外學校可為教師提供一些專業的培訓課程,為排球教師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提供必要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潘世君.論排球運動的健身價值[J].博碩論壇,2012(3).
[2] 周忠高.高校排球教學現狀及教學模式的改進[J].體育科技,2011(3).
[3] 韓斌.搞好當前高校排球教學工作的幾點芻議[J].華章,2012(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