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華+崔斌
政治生態是一個地方政治文化生活現狀以及政治發展環境的集中反映,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體現,核心是領導干部的黨性問題、覺悟問題、作風問題。在體制改革、社會轉型、思想多元、利益多樣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政治生態出現嚴重問題,任其發展下去將會直接影響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成敗。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敏銳地洞察新情況、新挑戰,鮮明提出了優化政治生態的要求。落實這一要求,必須找準著力點,有力有效地推進。
從純潔政治文化這個根子上著力
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態的靈魂。一個政黨的沒落,始于黨內文化的沒落;一個政黨的活力,始于黨內文化的活力;一個政黨的先進,始于黨內文化的先進。我們黨成立時,就把馬克思主義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經過長期革命建設改革的洗禮,培育形成了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先進政治文化。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隨著各種思想文化的激蕩和利益關系的調整,一些黨員干部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道德標準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既產生了一些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進步的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妨礙社會進步的消極、落后的東西,讓黨內政治文化受到“污染”。只有清除這種“污染”,才能使政治生態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正人先正心。黨員干部政治思想素質的提升,是純潔政治文化的核心。要堅持思想建黨原則,把理論武裝放在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的首位。健全經常性學習機制,堅持不懈推進學習型政黨建設,引導黨員干部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始終保持和發展共產黨人的先進性。突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高尚道德情操,保持健康生活情趣,時時處處發揮表率作用。突出權力觀、事業觀、政績觀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正確對待和使用權力,正確對待名利得失,奮發有為、為民服務。突出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玉不琢不成器。純潔的政治文化不僅要靠有效的思想教育來培育,還要靠嚴格的黨內生活來雕琢。嚴格的黨內生活,是錘煉黨性、提高覺悟的熔爐。一段時期以來,有些地方黨內生活出現了庸俗化、隨意化、平淡化傾向,批評與自我批評名存實亡。這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各地按照中央要求,以整風精神開好民主生活會,使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重新發揮了作用。要進一步完善黨內生活制度,營造平等民主、積極向上、講實話真話、生動活潑的黨內生活氛圍,清除黨內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
環境造化人。純潔政治文化,離不開健康向上的社會思想文化環境。要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主導權,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尤其要抓好網上輿論工作這個重中之重,敢于同攻擊、污蔑黨和政府的言論進行斗爭。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各方面宣傳之中,強化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的輿論氛圍,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枝繁葉茂,成為干部群眾的自覺追求和實際行動。要重拾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優勢,落實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抓思想政治工作的責任。
從嚴厲整飭吏治這個關鍵點著力
事業成敗關鍵在人。優化政治生態,關鍵在于從嚴治黨、從嚴治吏。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加大從嚴治黨、從嚴治吏力度,特別是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集中治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問題,使黨員干部隊伍思想、作風面貌有明顯改觀。但是,少數黨員干部思想不純、作風不正的問題,相當頑固、易于反復。中央提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建立作風建設的常態化長效化機制”,是富有遠見、非常務實的。中國共產黨有8700萬黨員,管好這樣一個大黨必須按照從嚴教育、從嚴要求、從嚴管理、從嚴監督和“三嚴三實”的要求,馳而不息地整飭吏治。
優化政治生態要靠優秀干部來帶動。用好一個干部就會樹立一支標桿,用錯一個干部就會帶壞一片。用人導向要正,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準,嚴把用人政治關、品行關、廉政關;糾正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齡用人問題,堅決懲治任人唯親、賣官鬻爵、違規用人等不正之風,加大對選人用人的全程監督和倒查追責力度。選拔程序要嚴,健全組織部門近距離接觸干部和多渠道、多層次、多側面深入了解干部的考察機制和辦法,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防止考察失真失實、防止“兩面人”蒙混過關;堅持領導班子民主討論、集體決策,尤其要規范提名權和“一把手”用人權;綜合運用紀檢、巡視、政法、信訪、審計等相關信息,防止“帶病提拔”“帶病上崗”。選人視野要寬,加大從基層選拔干部和選派干部到基層任職力度。
好的干部、好的風氣是嚴管出來的。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自律不能代替他律。要切實解決重選拔任用、輕管理監督的老問題,把嚴管要求落實到干部隊伍建設的全過程。嚴管,重在平時提醒。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扯扯袖子、咬咬耳朵”、打好“預防針”,甚至不留情面地批評教育。嚴管,重在制度約束。要正風肅紀,完善從嚴管理干部隊伍的制度體系,規范領導干部權力行使、工作生活保障等制度,對違反制度的嚴肅處理。嚴管,重在認真負責。要強化各級黨組織抓班子、帶隊伍的政治責任。要敢于擔當,動真碰硬,不當老好人。嚴管,既要靠組織,還要靠群眾,完善以群眾為主體的考核、監督機制。
腐敗是破壞政治生態的最大毒瘤,必須堅持不懈推進反腐敗斗爭。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力度和廣度前所未有,特別是周永康、徐才厚的立案審查,湖南衡陽賄選大案、山西嚴重腐敗案的徹底查處,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嚴治黨、從嚴治吏的堅定決心和刮骨療傷、猛藥去疴的巨大勇氣。要堅持教育和查處并重、治標與治本結合,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懲,“老虎”“蒼蠅”一起打,以查處鞏固教育、以治標促進治本。著眼長遠、系統治理,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著力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endprint
從推進依法治黨這個保障面著力
中國傳統政治思想歷來是重人治的,信奉“為政在人”“明君賢臣”的人治哲學。我們黨長期習慣于用各種政策、文件、指示來管黨治黨,這種工作方法具有程序少、見效快、便于靈活掌握的優點,但易出現家長制作風等問題。要優化政治生態,必須實行依法治黨,保障黨的活動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依法治黨的思想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和我們黨內早就有了。恩格斯首次把“法律”概念應用到黨的生活中來,將黨的章程稱為黨的“共同法律”。列寧把俄共(布)的黨章稱為基本法規。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中講到,為了使黨內關系走上正規,還必須“制定一種詳細的黨內法規”。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強調,依靠完善的黨內法規從根本上加強執政黨的建設,改革黨的領導制度,是共產黨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關鍵。“黨的根本大法”“黨內法規”“加強和健全黨內立法”“嚴格黨內執法”“完善黨規黨法”等提法,已在黨內文件和黨的領導人講話中頻繁出現。筆者認為,當前推進依法治黨,重點要抓好三個方面。
首先,要強化全黨法治觀念。要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憲法、黨章和國家法律、黨內法規的活動,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法律至上的觀念,自覺做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表率;樹立依法辦事的觀念,自覺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各項工作。要把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作為選人用人的重要標準,不斷提高干部隊伍的法治素質,以保證依法治國和依法治黨的實施。
其次,要健全黨內法規體系。依法治黨所依的法,既包括國家法律,也包括黨內法規、制度。要抓住當前全面深化改革機遇,深化黨內制度改革,重點是深化黨的組織制度改革,嚴格黨內生活制度、完善黨委工作制度、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和黨內選舉制度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選人用人機制;深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制度改革,完善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黨員隊伍建設等制度。要改變黨內法規重原則輕細則、重實體輕程序、重規范輕懲戒等問題,堅持立破并舉,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體系。
最后,要健全權力監督機制。一是加強民主法制監督。關鍵是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制度的作用,以明確的制度規則保障人大對實際由黨委作出的決策的審議權、修訂權、表決權及對領導干部的問責權,保障政協對黨委政府的建議權、監督權。二是加強黨內監督。重點抓好兩個方面,一方面,堅持和完善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黨內生活制度,進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領導體制、制度體系、工作機制,保證每個黨員干部包括“一把手”都在黨組織的有效監督之下;另一方面,更好地發揮各級紀律監察機關的職能作用,推動黨的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三是加強社會監督。只有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將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置于人民的監督之下,才能有效遏止政治生態“霧霾”的產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