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軍
摘 要:隨著課程優化,探究式教學方式已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在課堂教學中讓教師與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活動,給教學活動帶來了廣闊的空間和學習發展的層面。
關鍵詞:數學 課堂 探究 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c)-0184-01
1 民主和諧,營造探究氛圍
陶行知先生認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能表達自己對數學的認識與理解,使他們都能大膽的交流。要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在數學交流過程中的自覺性、自主性、創造性和獨立人格。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有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廣泛參與探究活動,積極思考,親身實踐,進而獲得終身受用的數學基礎能力和創造能力。學生數學探究過程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的、相互影響的、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2 創設情境,提供探究條件
課堂上要讓學生動起來,在探究中認識客觀世界,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教師要創造性的利用和補充課程資源,針對不同的探究教學內容,選擇生動、形象、富有性的體驗形式,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要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學習,在愉悅中克服困難,在體驗中感悟知識,在滿懷期望中取得成功,交體驗成功的快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選擇以學生所學過的知識為基礎,以日常生活、生產中的生活實際為背景,設置具有一定容量和開放性的問題,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提出,或由教師高疑激趣,或由學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角色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全身心地參與探究性學習活動中,促使學生思維入路,進而明確探究目標。如在講解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時,采取實例設疑導入法。先提出一個通俗而有趣的問題:用一張報紙(厚0.1 mm)對折30次,想一想,這疊紙大概有多厚?如果對折100次呢?在學生做出了種種估計后,教師提出其厚度遠遠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學生感到驚詫,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師引出課題,師生共同分析,推導出通項公式,并計算出h=a30=(2×0.1)×229=0.1×230(mm)=105(m),遠遠大于8848 m。通過這樣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就把復雜、抽象而又枯燥的問題簡單化、具體化、通俗化了,同時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
3 學以致用,提高探究興趣
美國數學家波利亞曾說:“數學教師的首要責任是盡其一切可能來發展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些學生只注重學習知識,而不注重把所學知識付諸實踐;相反,有些學生只注重實踐,在而不注重多掌握一些理論知識,二者最終難以成功。只有把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為此,我為認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除了傳授知識外,還經常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了函數以后,我在課堂上出了如下一道練習題:某居民小區按照分期付款的形式福利售房,政府給予一定的貼息,小李家購買一套現價為200000元的住房,購房時首期(第一年)付款80000元,從第二年起,以后每年應付款為10000元和上一年剩余欠款利息的和,設剩余欠款年利率為0.4%。(1)若第x(x≥2)年小李家付房款y元,求年付房款y(元)與x(年)的函數關系式;(2)第4年小李家應付房款多少元?隨后學生在教室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最后,我對這些數學問題進行了一一講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原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到數學知識。通過這樣的數學實踐活動,學生把所學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所以,要很好的實現這一目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突出數學的生活價值,從現實生活中挖掘教學資源,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實用價值。數學中有生活的樂趣,學生學起來自然會產生生活感、親切感、真實感。這樣,學生既能將已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提高了審美能力,又增強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4 現代教學技術,提高探究效率
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與數學的整合,是解決課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體可以提供聲音動畫等多種信息,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復雜的公式形象化。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感官同時接受信息,大大增加了課時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學生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習,不再感到單調枯燥,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數學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這些內容往往很抽象,學生學起來很枯燥,難以接受;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就能把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這些概念、定理。如通過投影,可以將物體點、線、面之間的關系表現得生動形象,從而有助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發展。例如:在進行點、線、面投影規律的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分析形體上的幾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維幾何元素與二維投影圖之間的對應關系,然后再觀察當幾何元素的空間位置改變時,投影圖上的對應投影又是如何變化的,從而可以更好地幫助其掌握點、線、面的投影規律。
5 評價得當,推動探究進程
教學評價在我們的課堂中是時有出現的,讓學生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但這只能是個前提,在探究式教學中,還應有個“度”的問題。當前在課堂評價中存在教師評價語言單一,只是“好”聲一片,不管學生回答問題如何,思考是否到位,哪怕是算對了一道簡單的題也是大加贊賞,不外乎“你真行”“你真聰明”,認為評價改革就是表揚,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按照這樣的觀點,開展改革評價真是一件簡單的事,那么還有時間、精力進行深入研究的必要嗎?我們在實踐中認識到,有助于學生發展的評價語言應該是辯證的,既有激勵性評價語言又有指證性、否定性評價語言。既給學生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培養學生戰勝挫折、困難的勇氣和毅力,以正確的引導學生的學習。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掌握有效的方法,能激活學生們的數學思維,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證明了課堂教學具有藝術性、智慧性,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的意義,減輕學生認為數學枯燥無味的顧慮,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曹之江.數學的認知和數學的教學[J].高學理科教育,2001(5):34-37.
[2] 孫文.關于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職教通訊,2003(3):61.
[3] 林光來.新課引入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數學教學通訊,2006(4):31-39.
[4] 周宏.成功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