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濤
摘 要:浙江省農村社會經濟的建設發展十分迅速,農村飲用水的安全問題也提上了需要迫切解決的日程。開展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普及安全飲水意識,對于保證農村飲用水的質量安全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而在安全工程的開展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其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問題,如:管理不善、維修不利、產權不明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工程的效益,甚至會導致工程的中途停產,延誤解決農村安全飲水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浙江農村的實際情況,分析了農村安全飲水以及安全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
關鍵詞:農村飲用水 飲用水安全 安全工程 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TU20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a)-0165-01
隨著時代和經濟的發展,浙江省對于農村飲用水的安全問題也逐漸開始重視起來,不僅建設了大量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的工程,還開展了一系列的安全工程管理措施,農村居民的安全飲水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決。在安全工程開展過程中,由于受到水資源嚴重不足等情況的限制,再加上農村居民對于飲水安全方面的認知不夠,農村飲用水的安全質量水平總體來說不高,整體情況不樂觀。許多地區仍然存在供水量不足、取水不便、水質問題導致地方病等多種問題,這些問題對于當地群眾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嚴重影響。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的普及以及管理工作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和責任。
1 浙江省農村飲用水安全現狀和問題
1.1 農村飲用水安全現狀
浙江省農村的自來水普及率在全國排名靠前,而總體來說,其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仍然有很大的不足。根據2002年底浙江省農村飲水安全調查,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為65.4%,受益人口為2369萬人。其中飲水基本安全的人口為1748萬人,占據農村總人口數的48.3%,剩余人口因供水單位設施簡易,無法保證供水率和水質,未能達到飲水基本安全的標準。而全省內農村居民仍有1252萬人飲水不安全,其中110萬人飲水困難。因此,浙江省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發展的道路上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且責任重大。
1.2 農村飲用水的安全問題分析
根據目前浙江省農村的飲用水安全現狀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水資源缺乏;(2)引進落后工業造成工業污水污染;(3)生活污水隨意排放;(4)礦物質污染;(5)面源污染加??;(6)農業生產廢棄物污染;(7)水質處理工藝落后。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當地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和飲水安全,必須盡快得到解決。
2 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相關工作人員業務能力不過硬
我省現有的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遠遠不夠,甚至有部分工作人員根本沒有接受過相關的上崗培訓,對相關的專業知識一無所知。這些人根本無法完成對相關設備的檢查、管理和正常維護,出現一些基礎性的問題,都無法自行解決,必須向廠家求助,這對于飲水安全工程是極度不利的,無法保證供水需求。
2.2 工程管理資金不足
供水單位的利潤十分微博,尤其在農村里面,以“服務農民”為基本原則制定水價,其價格十分低廉。僅夠供電單位支付基礎維修費用、電費、工作人員基本工資等。而當設備出現嚴重故障或者需要更新時,就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無法支付的情況,這就導致設備無法及時進行更新維修,影響飲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設和運行。
2.3 相關法律體制不健全
我國現有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多數是用于監管城市以及工業而制定的,這些法律法規無法適用于農村的環境,對于保護農村環境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監管破壞農村環境的行為的力度較小。而這樣執法力度薄弱的現狀,也導致竊水、毀壞輸水管網等違法行為屢禁不止,對于農村飲用水的安全工程的開展十分不利。
2.4 水質監測力度不足
我省對于城市中的各個重點流域的水質檢測十分嚴格,但是農村飲用水的水質監測力度有待加強,由于農村地區的水源分布較為分散,且規模較小,監測水質的工作很難開展。
2.5 科技儲備相對薄弱
目前,我省對于農村飲水水源的科學基礎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很少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科研工作。水源的科研項目主要是針對水體磷素、氮素等富營養素的含量控制,對于農村的水源沒有進行過系統的調查。
3 加強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措施
3.1 加強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保證水源的質量是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的首要任務,另外,建筑材料對于安全工程的建設也是一個關鍵。所以,要加強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就需要確保優質的水源和建筑材料。
3.2 選擇適宜的管理模式
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的開展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管理問題也開始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并且在實際的工作中制定出了一些慣有的模式,如:水利部門直管模式、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模式、“能人”融資管理模式以及村集體管理模式等。所謂村集體管理模式,是由村集體管理安全工程,由村民代表或領導班子按照當地的具體情況來制定管理模式:依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基本原則,由投資方管理工程經營,由水利部門監管水質和收費標準。管理模式適宜當地實際情況對于安全工程來說無疑是十分關鍵的。
3.3 加強法律法規的監管力度
健全的法律、法規能夠有效的加強監管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的力度,保證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由省級水利管理部門宏觀調控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制定具體的規章制度,監管各級地方部門是否按照規范貫徹執行,將責任落實在具體的管理主體,依照“誰出事誰負責”的原則,保證管理工作在法律規范范圍內進行,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3.4 調動農村居民的參與積極性
農村居民的生命安全和經濟利益與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密不可分,在安全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可以設立舉報獎勵制度,積極調動農村居民們參與到整個管理工作中來,全民參與對于管理層的工作也有著很大的監督、警示作用,對于保證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設開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4 結語
加強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措施,在管理工作中明確責任、產權清晰,提供優質的水源,這是確保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長久有效開展、保障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的關鍵。要保障農村飲用水的安全工程順利開展,就需要將全民都發動起來,讓他們都參與到管理工作中來,同時,確定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設重點,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制定適宜的管理方案。這對于保證農村飲水安全、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保障農村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陶寧.淺談飲用水安全的法律保障[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08(4).
[2] 華仙,桑鋼,楊國林.關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思考[J].西南給排水,2010(5).
[3] 張培培.農村飲水工程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