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紅
摘 要:創新型人才是當代社會最重要的人才資源,也是企業追求的高素質人才。新課標提出的素質教育要求學校教育要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物理 創新能力 思維 教學 情境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b)-0175-01
1 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
21世紀是信息化和現代化的時代,社會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大,創新型人才更是當代社會最重要的人才資源。高中物理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但是由于教師受到以往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填鴨式教育為主,忽略了對高中學生創新思維的訓練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在高中階段形成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習慣,限制了高中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重要性,精心安排課堂創意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并且通過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等過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促進高中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識的本質和內涵,并且運用學習到的物理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以活躍的思維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從而愛上物理學科,嘗試以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識去創造一些小發明,為自己的物理學習之路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和創新思維基礎。總而言之,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物理學習中,自覺提高自身的物理水平,并且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能夠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物理素質和綜合素質。
2 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第一,扎實理論知識,奠定創新基礎。創新是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其進行思維上的突破和理念、方法上的創新。因此,創新必須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才能使得創新有理可依,有據可查。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先為學生奠定扎實的物理理論知識基礎。這就要求教師要在理論教學中將物理知識體系作出系統性、理論化的分析,幫助學生梳理物理知識體系,熟練掌握物理學科中的概念原理、實驗方法和基本規律,使得學生在創新過程中有所依據。教師要扎實學生的理論基礎,需要做好物理課堂的教學引導,精心準備教案,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并且在引入物理理論的時候,注意為學生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發學生的深思。比如說,教師在教到重力做功的時候,可以從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景入手,舉例說明物理原理在其中的體現。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從重力做功的以及勢能的角度如何分析學生在上樓梯的時候做了哪些功?其中哪些是“徒勞無功”的?教師通過創設相關理論的現實情境,有助于讓學生在設置的情境內理解物理知識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感受物理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聯系,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促使學生們深入挖掘物理知識的內涵,形成主動思考的好習慣,注重發散思維,促進產學能力的發展。
第二,重視實驗教學,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驗教學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難點,也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重視并且改善實驗教學的流程和手段,有利于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俗話說,實踐出真知。物理知識和原理實際上都來源于無數的物理實驗,即使是被稱之為“被上帝的蘋果砸出靈感”的物理大師牛頓,也是在經歷了無數的實驗之后,才驗證了蘋果掉落的原理,得出了“世間萬物都受到力的吸引”的結論,逐步完善了萬有引力定律。實驗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并且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教師可以結合課本的實驗教程以及班級的實際情況,借鑒優秀的實驗教學的有益措施,完善物理實驗流程,為學生們提供更多的創新思考空間和創新機會。以驗證勻變速直線運動原理的小車實驗為例,一般的實驗流程都會讓學生遵循一定的實驗步驟將實驗完整再現,但是這就縮減了學生的思考空間,不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開展創新思考。教師可以在講述了實驗目的和具體器材的操作后,要求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驗,首先要設計實驗流程,例如:第一步是先記錄勻速直線運動還是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否要開展對比實驗等,而教師在指導學生們進行實驗過程的時候,要提問學生們與實驗相關的問題作為提示,引發學生的思考,比如說,教師可以提問,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小車的滑道與地面應該成多大的角;打點計時器能夠記錄速度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通過打點紙上的黑點計算出小車的運動速度等等。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實驗問題讓學生們發散思維,進行創新性的思考,以創新方式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且完善實驗步驟,通過開展基礎實驗和對比實驗,對不同的實驗結果進行探究思考,最終在實驗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
第三,創新教學形式,豐富物理教學內容。物理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很多學生認為物理學習任務重且內容枯燥。教師要在物理教學中,創新教學形式,以新穎實用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降低物理學習的難度,并觸發學生的創新思考。教師可以在物理教學中多使用多媒體設備來簡化物理理論教學。比如說,教師在教到天體運動的時候,涉及到開普勒第三定律和第一宇宙速度等內容。教師如果直接要求學生了解及背誦這些比較復雜的理論,就會讓學生覺得物理既難學又無趣,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如上網搜集相關的天體運行圖片和資料,甚至可以選擇一些航天飛機或者宇宙飛船的升空視頻,為學生們直觀展示物理知識的現實應用,并且以多媒體教學資料為切入點,提出相關的創新問題,鼓勵學生們發散思維,提出自己的創新性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們開展課后的物理學習活動,比如創建班級的物理學習天地,鼓勵學生們關注物理領域的最新發現。教師可以以某個物理課題為主題,定期開展物理討論會,讓學生們可以分享自己的物理知識和創新思考。
參考文獻
[1] 黃秀雅.中學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赤子(中旬),2013(7):145.
[2] 余榮.淺談高中物理教學如何培養創新的能力[J].華章,2013(15):2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