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艾宙,張倩如,王雪玲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珠海 510195)
慢性咳嗽屬中醫學“內傷咳嗽”范疇。筆者于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采用穴位貼敷法及點刺四縫穴法治療小兒慢性咳嗽,觀察其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完善設施。在體驗經濟盛行的時代,游客對于入住體驗的要求不斷提高,對于這也要求經營者要加強對于民宿內部設施的提升與維護保養。一些住宿所需的基礎設施,如電視、空調、床品的保養要及時跟上,要經常性的、有規律的進行檢查維護,一次性洗漱用品要備齊,方便旅客使用;對于民宿內的安全設施,如消防用具、安全標識等也要具備,或是在民宿大門口安裝監控攝像頭,保證游客入住的安全,也可以購置一些保險箱放在客房內,提高住客財產安全性。一些附加設施如臺球室、音樂設備等,可以適當增加,提升旅客入住體驗,同時提高民宿性價比。
90例患者均來自針灸科,隨機分為3組(穴位貼敷組、點刺四縫組和兩者結合組),每組30例。3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4) MCC從微觀上證明了PAPP的引入可以明顯降低材料的PHRR,提高材料的火災安全性能。TG測試表明,PAPP顯著地增強PA6材料在高溫區的熱穩定性,但是降低了材料的T5%。

表1 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根據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呼吸學組[1]制定的《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試行)》診斷標準。①咳嗽至少4星期以上;②年齡0~6歲;③咳嗽是目前惟一的癥狀;④近期X檢查或肺通氣檢查無明顯異常。
3.3.1 3組臨床療效比較
①檢查證實,由結核、真菌等因素引起的慢性咳嗽喘息患者;②過敏體質或對多種藥物過敏者;③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治療,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
第1次取雙側百勞、風門、肺俞;第2次取雙側定喘、腎俞、膏肓;第3次取雙側脾俞、關元俞、大杼。采用我院制劑“天灸散”軟膏貼敷穴位。每次取藥0.3~0.5 g(約為黃豆粒大小),每穴1粒,然后用5 cm×5 cm大小透氣膠布將藥物貼敷固定在每個穴位上。每次貼藥時間為30 min。如在貼藥過程中局部灼熱疼痛難忍,可提前取下,敷藥后皮膚有熱感、瘙癢、發紅、起小水泡屬正常反應。自初診起每10 d貼敷1次,連續3次為1個療程。
3組間顯效率、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采用穴位貼敷加點刺四縫穴治療,取穴、方法、療程同以上兩組。
采用慢性支氣管炎臨床癥狀、體征量表[2],通過觀察主觀自覺癥狀的變化情況,來判定治療前后療效的改變。所有患者均在治療期間、治療結束后半年內,通過電話隨訪進行相關指標測評。
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94%。
臨床控制: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
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30%~69%。
圖1為典型機電一體化設備,由機械部件、電氣元件、氣動元件、PLC模塊、觸摸屏模塊以及模擬生產設備實訓單元(包含立體倉庫單元、CCD檢測單元、材質檢測單元、噴涂單元、孔深檢測單元、條碼掃描單元、總控單元和環形傳輸系統)等組成[2]。
3.3.2 3組患者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比較
在館藏圖書流通實踐中,流通部門通常關注預約頻次超過2次的圖書類別。表1顯示,O類、P類和Q類圖書應引起流通部門的注意。根據預約率與預約頻次兩個指標,流通部門通常認定預約率大于0.5%并且預約頻次大于2次即為需要提高復本數量的圖書類別。因此,本館的流通部門有必要通知采編部門在以后的圖書采購中注意增加O類和Q類圖書的復本數量。這也符合《黑龍江東方學院圖書館文獻采訪條例》第九條規定:重點搜集本院特色專業“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和“高分子材料與工程”以及理工類基礎課“數學”“物理”和“化學”等教學和科研所需的各種類型文獻。
取四縫穴。術者左手握住患者食、中、無名指及小指,作常規消毒后,右手持0.45 mm×15 mm一次性無菌注射針分別點刺患者食、中、無名指及小指近端指指關節掌面約1分深,刺后用手擠出血滴,陽性反應患者刺后可擠出黃色或白色黏液,直到擠不出黃白色黏液為止。自初診起每10 d點刺1次,連續3次為1個療程。點刺四縫穴后24 h內不要玩污物及金屬玩具,以免感染;注意飲食調理,少吃豆類、麥類制品,煎炸食品以及各類零食如花生、瓜子、冷飲、巧克力等。

表2 3組臨床療效比較 (n)
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30%。
表3 3組患者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比較 (±s,分)

表3 3組患者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兩者結合組比較2)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穴位貼敷組 30 11.5±3.8 5.4±1.91)2)點刺四縫組 30 13.1±4.3 5.6±1.71)2)兩者結合組 30 12.1±2.9 4.2±1.81)
穴位貼敷法是指在某些穴位上貼敷藥物,通過藥物、經絡及腧穴的雙重作用,以疏通經絡、調理氣血、扶正驅邪、調整陰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中醫外治法[3-4]。其中某些以溫熱、刺激性藥物在特定穴位貼敷使局部皮膚充血潮紅、起泡,又稱“藥物發泡灸”。
3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者結合組與穴位貼敷組、點刺四縫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四縫穴是治療小兒疳證、百日咳的特定穴,是手三陰經所過之處,具有清熱除煩、通暢百脈、調和臟腑的功能,通過調理脾土的運化功能,起到補肺金、制腎水之目的,協調肺、脾、腎功能,從而收到止咳、化痰、平喘之良效[5]。
那么它究竟是神言呢還是絮咿?按照羅蘭·巴特的意見,絮咿猶如嬰兒的語言,只是提出“無恥”的要求,將口腹之悅與語言之悅摻和混淆了。 而“要求”所處的區域乃是政治,絮咿之文與政治之文都是“冷感”的。 冷感意味著只是按照理性(利益)要求而為,是“受寫作之純粹需要的影響而形成”的,所以絮咿之文“僅僅是語言的泡沫而已”[6]9,既不能給人真正的愉悅,也不能讓人陶醉。
如果目光僅局限于其策論內容,很難再有所突破。換一個視角來看,策論是一種應試文體,在北宋時期是應制科考試而作,這是考察秦觀策論所不能忽視的。既然是具有一定規模的考試,秦觀策論的特色,就應該放在整體的背景下研究。
臨床觀察及文獻總結發現穴位貼敷和點刺四縫穴對小兒慢性咳嗽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療效[6-10],但尚未有將兩者結合運用治療小兒咳嗽的報道,兩者結合是否可以提高療效,為本病尋求更佳中醫外治方案。
統計結果顯示,3組均能明顯改善患者癥狀,其中兩者結合組的顯效率、總有效率最高,分別為66.7%和93.3%,提示癥狀改善明顯。兩者結合組治療后證候積分與穴位貼敷組、點刺四縫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表明,穴位貼敷、點刺四縫穴及兩者結合法均能改善小兒慢性咳嗽患者的病情,其中兩者結合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其他組,充分體現了這兩種方法是治療小兒慢性咳嗽的安全有效、簡便易行的中醫外治法。
[1]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試行)[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2):104-107.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55-56.
[3]常佳婧,馬淑麗.穴位貼敷法預防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研究,2014,6(3):131-132.
[4]黃江濤,趙勇,潘章宇,等.中藥穴位貼敷聯合鹽酸坦洛新緩釋片對良性前列腺增生癥尿動力學的影響[J].柳州醫學,2014,27(2):107-108.
[5]陳冰澤.針刺四縫穴輔助治療嬰幼兒急性毛細支氣管炎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08,30(10):1074-1075.
[6]張德新,楊小橋,敖先橋,等.咳喘膏穴位敷貼治療咳嗽療效觀察[J].時珍國醫國藥,2001,12(10):885.
[7]范永紅.天灸治療小兒過敏性咳嗽 260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9,28(12):727.
[8]沈曉瑜.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小兒咳嗽 120例[J].中醫外治雜志,2003,12(2):5.
[9]冶尕西.捏脊配合針刺四縫治療小兒外感咳嗽20例[J].上海針灸雜志,2011,30(11):762.
[10]熊英,吳云川,朱升朝,等.按揉天突穴和點刺四縫穴在治療小兒痰濕蘊肺型咳嗽上的應用[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10):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