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懷龍
(中山華遠國土工程有限公司,廣東中山 528499)
當前,GPS定位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但GPS測量所用的坐標系是空間直角坐標系,是以地球質點為圓心,而城市測量大多采用54北京坐標或者地方坐標,因此就需要解決WGS84坐標與北京54坐標或者地方坐標相互轉換的問題[1],基于四參數+高程擬合法相對經典七參數法而言,條件較低,比較容易實現,通過分析該模型測量結果精度及控制區域范圍[3],并提出一些參考建議。
不同坐標系之間坐標轉換在GPS測量中經常遇到,目前傳統的坐標轉換大多采用七參數線性模型,即三個位移參數(ΔX,ΔY,ΔZ)、三個旋轉參數(Ex,Ey,Ez)和一個比例縮放因子(m),對兩個不同坐標系經過平移以及三次旋轉,尺度改換,可以得到如下的公式:

下面以某工業區控制網為例,該控制網是由市國土資源局于2008年組織建成的城市D級控制網,南北距離15 km,東西距離15 km,基本上控制了該高新工業區的大部分區域。其中包括GT01,GT02,GT03,GT04,GT05,GT06,GT07,GT08,GT09,GT10 控制點(見表1)。

表1 某工業區控制點成果表
某工業區控制網點分布圖見圖1。
因為七參數是求解兩個不同坐標系之間的轉換,所以需要知道同時在兩個坐標系下的至少3個公共點,并且要求參與求解的公共點三維坐標精度要較高[5]。該高新工業區控制網點GT01,GT02,GT03,GT04 能夠覆蓋全區域,并且分布均勻精度高[4],因此利用該四個控制點求取七參數。
設置移動站為RTK模式,同時設置中央子午線、投影參數并且輸入求解得出的七參數,即可進入RTK固定解得出高精度的測量結果,然后對 GT05,GT06,GT07,GT08,GT09,GT10 進行測量,測量結果及誤差對比見表2。

圖1 某工業區控制網點分布圖

表2 測量點坐標及其誤差
從坐標誤差對比中可得 ΔXmax=13 mm,ΔYmax=12 mm,ΔZmax=24 mm,使用七參數所測得點坐標誤差均符合城市測量規范要求。
1)四參數轉換的基本思路。a.利用高斯投影正算公式及空間直角坐標與大地坐標的轉換公式,將公共點的WGS84坐標和54年北京坐標分別在高斯平面上投影,然后計算得出這些公共點在高斯平面內的WGS84平面坐標和54年北京平面坐標。b.通過一組精度較低的參數計算,將其他點的WGS84平面坐標轉換成54年北京坐標系下的近似平面坐標。c.計算坐標轉換異常,即公共點上求出近似坐標減去其相應準確值。d.通過最小二乘方法解算轉換異常場的平面四參數,最終求出WGS84平面坐標轉換后精確的54北京平面坐標。
2)四參數模型及精度分析。GPSRTK測量的數據是WGS-84經緯度坐標,需要轉換到城市測量坐標,這些都需要利用以上轉換公式,GPSRTK中的坐標庫可以完成以上計算。下面以某工業區控制網為例,并利用其中 GT01,GT02,GT03,GT04控制點求解四參數,然后利用求出的四參數測量其余控制點,四參數殘差及測量結果見表3,表4。
由表3可得出通過GT01,GT02,GT03,GT04所求得的四參數殘差較小,精度較高,利用四參數測得的控制點坐標 ΔXmax=16 mm,ΔYmax=15 mm,ΔZmax=26 mm,所測量點坐標符合城市測量規范。

表3 四參數殘差表 m

表4 測量點坐標及誤差對比
3)高程擬合模型。GPS水準高程擬合方法是:通過對GPS網中一些水準點進行聯測,利用這些點的大地高和正常高解算這些點的高程異常值,在已知它們的高程異常值與坐標位置的基礎上,通過小二乘的方法擬合出測量區域的似大地水準面,用內插算法在似大地水準面上求出其他GPS點的高程異常[6],從而獲得各個未知點的正常高。很多數學模型用于GPS水準擬合,采用的數學模型不同或地形條件對不同所擬合的精度也不相同。
a.平面擬合(線性內插)。在小范圍或平緩區域,可以把大地水準面相似于平面。此時,擬合大地水準面為:

未知參數為a0,a1,a2,需要3個公共點才能解算。做四參數曲面擬合也即相關平面擬合,若選用公式第五項和前三項進行擬合,則曲面擬合表達式轉換成f(x,y)=a0+a1x+a2y+a3xy,未知參數為a0,a1,a2,a3,這時4個公共點才能進行解算。
b.二次曲面擬合。擬合模型公式中的前六項,則曲面的擬合表達式為:

其中,a0,a1,a2,a3,a4,a5均為未知參數,這時 4 個公共點才能進行解算。這四種曲面擬合方法采用不同未知參數,并且其階數也不同。
不同坐標系在同一橢球內進行轉換即為四參數轉換。以某工業區為例選取該工業區控制網點GT01,GT02,GT09參與解算四參數,該3個控制點覆蓋了GT05,GT06,GT07所在區域的范圍,沒有覆蓋GT03,GT04,GT10所在區域。通過實地測量對比分析不同區域控制點精度,控制區域見圖2,測量結果見表5。
由圖2,表5分析得出:在四參數所控制區域內測量的點坐標都控制在2 cm內,測量精度能夠達到城市測量規范的要求,在控制區域外控制網點GT10距離控制范圍3 km精度達到±2.5 cm,當距離增加至5 km時,測量GT04誤差為±3 cm,當距離增加至8 km時,測量點GT03的誤差達到將近4 cm。因此當測量位置距離參數控制區大于3 km時,精度不能夠達到城市測量規范要求,應該重新求取參數。并且在15 km的控制區域內控制點若能夠包圍整個區域,所求取的參數能夠達到城市測量規范要求。

圖2 控制區域圖

表5 控制網點坐標及誤差
通過以上對比分析,基于四參數+高程擬合坐標轉換方法所需要的公共點個數較少,2個公共點也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轉換參數,具有粗差探測能力,公共點存在明顯的粗差,對最后的轉換參數影響不顯著,對公共點圖形結構要求不高,同等精度的公共點組合可以不同,而結果類似。在工程測量或者地形測量中,測區范圍在15 km以內,可以利用四參數代替七參數的測量方法,不僅提高了測量效率滿足測量產品的可靠性,而且節約測量成本,并且使用該方法在京唐港國家級高新工業區多次完成了放線,測圖等項目,為今后工程測量、地形測量人員提供實際借鑒指導。
[1]劉基余.全球定位系統原理及其應用[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3:226-227.
[2]王解先,邱楊媛.高程誤差對七參數轉換的影響[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07,27(3):25-27.
[3]宋太廣.GPS測量的誤差源及精度控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8(4):31-32.
[4]唐力明,李成鋼,張建國,等.GPS/RTK精密區域地表位移動態監測技術研究[J].測繪通報,2010(5):1-2.
[5]王應東.GPS誤差分析和精度控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1(6):43-44.
[6]張 勤,王 利.GPS坐標轉換中高程異常誤差影響規律研究[J].測繪通報,2001(6):12-14.
[7]孔祥元,梅是義.控制測量學[M].武漢: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