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強
(天津市地質工程勘察院,天津 300191)
擬建物為一棟60層辦公樓,4層地下室,基坑開挖深度約18m。
場地埋深32 m深度范圍內,地基土主要由一個潛水含水層、一個弱透水層和一個半承壓含水層組成。
1)潛水含水層。
底板埋深15.30 m。主要指全新統海相沉積層(Q2m4)粉土及粉粒含量較高的粉質粘土。
2)弱透水層。
頂板埋深為15.30 m,底板埋深為25.00m。全新統下組湖沼相沉積層(Q1h4)、陸相沖積層(Q1al4)粉質粘土和上更新統第五組陸相沖積層(Qeal3)粉質粘土。為潛水含水層與半承壓含水層的相對隔水層。
3)半承壓含水層。
頂板埋深為25.00 m,底板埋深為31.60 m,厚度6.60 m。上更新統第五組陸相沖積層(Qeal3)粉砂。
井身結構參數見表1。其中,1號井為抽水井,2號井和3號井為觀測井,三口井呈直線布置,1號井與2號井之間的距離為11.7 m,2號井與3號井之間的距離為18.1 m。

表1 井身結構參數表
半承壓含水層及其頂部弱透水層水文地質參數計算,采用無界半承壓含水層(不考慮透水層儲水系數)中完整井抽水計算含水層參數,利用觀測孔的資料,采用“半對數拐點法”。
半承壓含水層完整井非穩定流抽水(存在越流量),當抽水時間較長,對觀測孔s—lg t曲線進行外推確定最大降深smax,確定拐點si=smax/2,則有:


圖1 半承壓含水層抽水試驗大降深2號井s—lg t曲線

圖2 半承壓含水層抽水試驗大降深3號井s—lg t曲線

圖3 半承壓含水層抽水試驗中降深2號井s—lg t曲線

圖4 半承壓含水層抽水試驗中降深3號井s—lg t曲線

其中,T為導水系數,m2/d;Q為抽水流量,m3/d;ii為拐點處斜率;S為釋水系數;ti為拐點處時間,d;r為觀測孔至抽水井距離,m;B為越流因數,m;k'/M'為越流系數,1/d;k'為弱透水層垂向滲透系數,m/d。
采用三次降深2號觀測井和3號觀測井的s—lg t曲線進行計算,如圖1~圖6所示。具體計算結果見表2。

圖5 半承壓含水層抽水試驗小降深2號井s—lg t曲線

圖6 半承壓含水層抽水試驗小降深3號井s—lg t曲線

表2 半承壓含水層及弱透水層求參結果表
1)本次試驗的半承壓含水層,巖性以粉砂為主。根據抽水試驗計算結果,經綜合分析,推薦使用參數見表3。

表3 半承壓含水層推薦使用參數表
2)半承壓含水層頂板弱透水層巖性為粉質粘土。根據抽水試驗計算結果,該弱透水層垂直滲透系數為2.23×10-3m/d~17.66×10-3m/d,由于受弱透水層巖性差異影響,經綜合分析,推薦使用垂直滲透系數為:k'=8.992 ×10-3m/d。
[1]姚天強,石振華.基坑降水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2]周 磊,海 琴.淤泥質深基坑降水設計與施工[J].山西建筑,2011,37(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