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霆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企業對于高素質的、實際應用能力較強的人才具有極高的需求量。因此,為了與社會的需求相適應,目前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著力培養既具有專業知識,又具備專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在工商管理課程實踐教學中,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操作,學習工商管理專業知識,并有效地掌握專業技能,這一教學模式目前受到現代工商管理專業教育的肯定。基于此,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探索基于應用能力導向的工商管理課程實踐教學模式,重點論述其實施的意義、條件,以及具體的實施步驟,以期進一步提高專業教學質量。
關鍵詞:應用能力導向;工商管理課程;實踐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10-0059-02
在高校教育中,實踐教學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創新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模式和體系,對于提升學生的各種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都具有直接的影響。對于工商管理專業而言,因其特殊的專業性質,其所培養的學生一方面必須要具有較為系統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還需要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較強的社會公益心,養成團隊協作、質疑創新的精神品質,而且在高校學習期間就必須培養出組織、溝通、協調和領導等多種與專業相關的實際管理能力,從而畢業后可以成為社會所需的有用之才。基于此,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關鍵就應該是對專業進行準確定位,在此基礎上構建合理、科學的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和體系。
當前,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存在一定的不足,具體表現為:教師在教學中較多地教授專業理論知識,而忽視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說理論與實踐教學不同步,理論嚴重滯后于實踐。因此,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努力探索培養創新人才的新模式,構建新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勢在必行。根據目前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存在的不足,必須切實調整培養目標,具體的培養目標可以確定為:以學生掌握系統的法律、經濟和管理等專業理論知識為基礎,突出培養學生掌握工商管理所需的創業能力、創新能力、領導能力,以及深入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各種有關的核心知識與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一、構建實施基于應用能力導向的工商管理實踐教學模式的意義高校工商管理專業開展的實踐教學,主要是立足于教學實踐,堅持把理論研究與教學改革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充分運用專業教育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吸收最新的國內外的專業教學改革成果,改革創新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進一步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因此,符合理論源于實踐、以理論指導實踐,再把實踐上升到理論的一般規律,具有有效性、針對性和先進性。進行工商管理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是,組織指導學生通過實踐教學環節的磨煉,培養學生形成工商管理學科須具備的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同時,為進一步改革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鑒。
二、實施基于應用能力導向的工商管理實踐教學模式所應具備的條件(一)需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專業教師隊伍
教師是專業教學質量提高的核心與關鍵因素。通常而言,教師隊伍的教學理念、水平和能力,對于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最終對于專業教學效果和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所以,要構建并順利實施工商管理實踐教學模式,必須要培養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專業教師隊伍,他們不僅要具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把握現代教育規律,而且更要具有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能夠把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來。可以說,實施實踐教學,高水平的專業教師隊伍是前提和基礎。
(二)配置使用先進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和手段
要切實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必須要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實施基于應用能力導向的工商管理課程實踐教學模式,必須要建設工商管理實驗室,依托如ERP實驗室、市場營銷軟件演練室、人力資源模擬沙盤實驗室等,能夠使專業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和深入,同時也可以轉變專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由原來的居于主體地位的主要講解者,變為設計、指導學習活動的導演,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機器”,轉變為主動積極參與教學、操作,發現、理解、掌握知識的求知者。
(三)通過校企合作建設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
提高實際管理知識和管理技能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也可以有效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建立穩定的校外專業實習實訓基地,不但能夠豐富專業教師的實際操作和管理經驗,而且可以使學生近距離地接觸管理工作的實際,對于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技能大有裨益。因此,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有必要加強校企合作,通過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實現產、學、研結合,共同培養高素質、技能全面的學生。
(四)構建有效科學的學業成績考核評價機制
基于應用能力導向的工商管理課程實踐教學,其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引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管理能力,而不是只通過卷面考試來獲得理論知識,因此就需要客觀合理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成果。鑒于此,必須要對目前大多數高校采取的以期末考試成績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做法進行改革,科學構建起能夠全面考核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機制。這一評價機制一定要體現以下兩方面的特點:第一,合理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成果;第二,適應課程教學目標設置能力開發項目,并采取有效的評定成績的方式來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五)學校要給予政策方面的支持
學校的政策支持主要體現在:要給予專業課教師自主選擇課程教學的地點、手段和方法,并給予他們足夠的專業教學改革的空間,支持鼓勵他們立足于課程教學內容,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變化適當地進行調整。同時,學校和二級學院要制定科學的教師績效評價標準和完善的薪酬分配制度,從而鼓勵引導專業教師自覺主動地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不斷提高專業教學質量。
三、基于應用能力的工商管理實踐教學模式的具體實踐(一)建立導師團隊
學校要從大學二年級開始,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自己的專業導師,導師的主要職責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和科學精神,指導學生進行相關課題的研究。導師對于學生而言,既是良師又是益友,在教學過程中,導師要對于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生活中的困難進行及時的了解和掌握,并及時與輔導員交流溝通,加以有效解決。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還可以考慮聘請合作企業中的富有經驗的高中級管理人員,充實到導師團隊中,作為學生的兼職實踐導師,對于學生在企業的調查與實踐活動進行指導。
(二)豐富專業教學環節
在課內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一是要采用啟發式教學的方式,教師選擇典型的工商管理案例,學生通過課堂討論、分析案例鼓勵引導他們各抒己見,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與創新能力;二要針對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立足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管理人才這一總體目標,精心選擇專業教學內容,構建科學完備的專業課程體系;三要依據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在學習專業課的過程中,人力資源課堂上可以利用沙盤進行訓練,市場營銷課堂上可以利用相關的營銷軟件展開演練,戰略管理課堂上可以選擇利用商道軟件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可以綜合分析課上所學的管理知識,如營銷、財務、生產、戰略、人力資源等,從而不僅專業知識得到了鞏固,而且綜合分析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提高;四要根據目前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即雖然把全部經濟與管理的核心課程都囊括其中,但是自身專業特長不足,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學校可以考慮在學生前兩年完成所有管理學課程和一部分選修課程的基礎上,再自主地根據個人的學習狀況和興趣選擇如經濟、會計等方向的課程進行選修。
(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1.觀看教學錄像
從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入校起,就堅持組織學生觀看有關的企業及管理的錄像,從而使學生在了解企業的基礎上進一步熱愛企業,從企業的成功經驗中感悟工商管理理論。
2.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專業實習活動
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首先由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確定調查的目標,制定調查計劃,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深入工商企業開展調查研究,然后以調查報告的形式解決實際的工商管理問題;在專業實習方面,定期組織學生深入實習基地進行專業實習,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效果,使學生能夠在實際的工商企業管理活動中充分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切實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舉辦關于工商企業管理實際問題的講座
聘請具有豐富管理經驗、影響力大、知名度高的企業家、企業經理人、高級管理人員等,來學校開辦專題講座,介紹經營管理中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并分析解決問題的對策。
4.組織學生編寫工商管理案例或者發表專業論文
結合所學的專業課程,以及深入企業進行調查的結果、查詢的有關資料,以及通過暑寒假進行的社會調查實踐,要求學生必須在大三階段撰寫2篇工商管理案例,并在正規刊物上發表1篇專業論文。
5.組織學生撰寫好畢業論文
學生大四撰寫畢業論文,是對個人大學四年學習效果和學術水平的一次全面總結。為此,要求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在撰寫畢業論文的時候,必須要保證論文內容與企業的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而且必須是在深入企業進行實地調查、實踐的基礎上,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任務。
參考文獻:
[1]盧盛忠,等.組織行為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趙純均,等.中國管理教育報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