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
摘 要:依法行政是現代國家必修的政治課題,也是國家繁榮進步、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構成要件。本文將結合我國國情,著重梳理基層政府在具體政務中,最有代表性的幾個板塊,分析闡述基層政府在依法行政中應著力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基層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治國;實踐路徑
一、依法行政的概念及重要意義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設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權力,對其行政行為的后果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原則。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的基本前提,是人民群眾維護自身權力的客觀需要,更是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國,在面對政治、經濟、社會及法治建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的必然要求和施政保障。
二、依法行政與依法治國的關系
依法治國,是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出發,提出的一個科學論斷。論斷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先決條件,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特別是,依法治國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為我國當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開辟了道路、創造了條件、提出了要求,為依法行政提供了一個深刻的法治環境,有力推動了依法行政的實行。同時,政府機關是國家行政執法的主體,分布最為廣泛,基層最為深入,活動最為多樣,因此在整個國家執法序列中,行政執法在依法治國方略中必然占據舉足輕重的位子;長遠來看,伴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和權利意識興起,依法行政也必將成為依法治國的主要表現形式和核心作用載體。
三、我國基層政府依法行政的主要實踐路徑
可以看出,依法行政是現代國家必修的政治課題,也是國家繁榮進步、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構成要件。下面,本文將結合我國國情,著重梳理基層政府在具體政務中,最有代表性的幾個板塊,分析闡述基層政府在依法行政中應著力的實踐路徑。
(一)把社會綜合治理納入依法行政實踐路徑。社會綜合治理是依法行政的基本體現,包括社會治安、司法援助、矛盾調解等;其工作最貼近基層,環境也最復雜,因此在實際工作也最需要依法行政。一是科學規范公安權力。政法系統作為治國利器,定然要慎用和善用,因此逐步完善權力界限、種類和操作范圍就尤為必要,要重點圍繞依法辦案這一問題凸顯區域多加明確與管理。二是提高司法援助水平。要充分保障辯護律師正常職權,遵守司法程序。在監獄、看守所、拘留所等嫌犯羈押地點要采取科學管制,將懲戒、教育、感化等手段相融合。三是正確處置基層矛盾。基層矛盾易發、多發、群發是當前群眾工作的難點與重點,針對此,要制定鑒別矛盾的性質和惡劣程度的可靠辦法,再配套相應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措施,務求使基層矛盾解決得條理化、系統化、制度化。
(二)把安全生產監管納入依法行政實踐路徑。安全生產是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也是減少人民群眾傷亡的必要措施,是依法行政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一是堅決落實安全責任。要準確確定各單位、部門的安全責任,分行業、分層次、分環節嚴格細化落實,使安全行政更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嚴把行業準入審批。安全工作涉及面廣,利益輸送頻繁,因此要嚴格按照工作和設施標準,加強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及時整頓、關閉不合格企業,嚴把行業質量關。三是加強安全執法檢查。建立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徹查檢查陋習,整改監督漏洞,確保安全監管執法常態化、制度化、紀律化,切實提升檢查實效。
(三)把食品藥品監管納入依法行政實踐路徑。食品、藥品安全是群眾關注的焦點和社會輿論的熱點,是檢驗依法行政成效最直接的方式。一是時刻保持高壓態勢。要緊緊圍繞當前食品、藥品監管的嚴峻形勢制定懲處措施,既要依法合規,又要重拳打擊,以嚴格執法為前提基礎,以法無避免為最終目的。二是提高科學監管能力。深入推進食品、藥品監管基層基礎建設,重點推動地方基層監管所規范化建設,延伸監管網絡觸角,加強食品、藥品協管員、信息員隊伍建設,構建食品、藥品電子監管系統,建成科學依法監管體系。三是建立共治共管格局。主管部門是依法行政主體,承擔“兜底”責任,同時更要協同行業涉及部門,對職能分工、執法環節、資源保障等提出明確要求與規范,謹防“木桶效應”。
(四)把工商行政執法納入依法行政實踐路徑。工商部門是我國市場經濟活動重要的監管者,是維護市場秩序、推動社會發展大局的重要參與者,更是依法行政的主要責任部門。一是規范行政執法程序。要根據《行政處罰法》《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國家工商總局第28號令)等相關法律法規,梳理制定科學合理的執法程序和執法準則,公開公示,嚴格執行。二是科學設置處罰權力。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相關處罰條例與意見,謹慎使用自由裁量權,對復雜和大要案件行政處罰,要通過案件評審委員會集體討論決定。三是提高處罰文書質量。推行說理式和人性化處罰文書,既要把案件成因、處罰依據、論證結果詳細說明,又要注入警示教育宣傳,注重打“道德牌”和“溫情牌”。
(五)把城市規劃建設納入依法行政實踐路徑。住建部門是城市發展的先行者,特別是近些年,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住建領域逐漸成為行政執法問題的集中爆發地,成為依法行政的攻堅區。一是加強執法力量整合。優先制定執法規章,分類制定實施細則,增加有效執法手段;同時,重視宣傳引導,強調公安、城管等多部門聯動。在強制拆遷、抗法處置等方面加強一線人力、器械、政策保障。二是切實履行行政審批。進一步深化基層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建設項目并聯審批制度,全面實施“兩集中、兩到位”工作,堅決保證項目審批工作不出錯、不徇私、不踩線。三是下沉行政執法重心。調整思路、對接群眾,將部分裁量明確、影響較小的行政處罰權下放基層社區,通過社區工作、民間調解、群眾監督等方式,減少政府機關的直接干預,提高政務效能。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實踐,是構建和諧幸福社會的法治保障,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發展、健康發展、加快發展的內在需要,更是“中國夢”偉大進程的必然選擇。因此逐步完善依法行政、嚴格規范政府執法是當前及今后很長時期內,政府機關深化職能改革轉型的首要任務,更是全方位建設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府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姜明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M].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R].2012.
[3]付思明.中國依法行政理論與實踐[M].2002.
[4]吳曉.論依法行政及其實現途徑[N].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5.
[5]陳炳水.論依法行政在提升政府能力中的作用[N].寧波大學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