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鳴
摘 要:食品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部分。近年來,國際市場上針對中國食品安全的事件越來越多,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威脅我國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因素。國際上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研究比較多,但大多數屬于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本文將食品安全與貿易結合,首先闡述了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并進一步探討了導致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原因,其次,分析食品安全問題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最后總結提出一些建議和應對措施。
關鍵詞:食品安全問題;出口貿易;對策
一、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
(一)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
“民以食為天” ,隨著國際食品貿易的日益擴大,我國食品出口貿易額不斷攀升,食品供給格局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食品品種豐富,數量充足,但在滿足了食品數量需求的同時,質量卻存在著嚴重的不足。近年來,很多黑心廠商為求牟取暴利,廉價購買不合格原材料或隨意添加化學物質以外觀吸引顧客,不僅引發各國政府和消費者對食品健康的高度關注,而且嚴重削弱我國食品對外貿易的市場競爭力,直接影響中國食品出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二)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
1.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滯后。首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化水平長期落后于發達國家,與國際脫軌。目前國際通行的食品安全標準是由發達國家制定和主宰的CAC,而我國國家標準只有40%左右采用國際標準,食品出口缺乏市場競爭力。其次,食品安全標準缺乏系統性和協調性。我國有國家、行業、地方、企業等不同的食品行業標準,數量超過上千項,國家標準又分為衛生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難免有些標準之間會出現交叉和重復,有的甚至相互沖突矛盾,使得同一個產品擁有多個標準,讓那些有利可圖者利用漏洞來投機取巧。
2.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不健全。第一,多頭監管。我國食品安全管理與監督涉及部門繁多,不同部門僅關注食品安全的一個或幾個重點,易造成權責不清,相互推諉責任的局面,致使食品監管效率低下,消費者維權困難;第二,重要的食品安全制度部分欠缺,很多地方不夠完善,同時基層執法管理體系不健全,造成相關標準與制度難以真正落實,使我國在多邊貿易中蒙受損失。
3.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不足。從近幾年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的調查中看出,很多都是因為企業缺乏社會責任造成的。一方面,某些不合格企業為追求眼前利益,不講信譽違規操作,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非食品原料來以次充好,想盡各種辦法逃避商檢;另一方面,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在利益的驅動下對自身出現的問題隱瞞不報,給食品安全帶來了重大隱患,實在令人寒心。
4.我國農業生產源頭污染嚴重,嚴重影響農產品的質量。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農業仍主要采取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的分散經營方式,而我國農民普遍文化水平低,欠缺環保意識,加上利益驅使,許多農戶紛紛購買并使用化肥和劇毒農藥,這便是生產污染最初的源頭。
二、食品安全問題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
(一)食品安全問題的影響
1.對中國食品出口造成障礙。食品在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為我國出口貿易做出了不少的貢獻,但由于安全問題的頻發,出口貿易嚴重受阻。一方面,我國食品行業主要以低價勞動力占有一定競爭優勢,安全事件的爆發促使企業提高安全檢測標準,增加出口成本,削弱我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國外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產生信任危機,嚴重損害了中國商品的國際形象,直接限制中日貿易出口量,導致出口利潤下降。
2.引發非關稅壁壘的威脅。食品安全問題常常會引發有較強隱蔽性和合法性的綠色貿易壁壘和技術性貿易壁壘。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案件屢禁不止,食品檢測技術落后,一些國家便抓住這個機會,以提高檢疫標準、增加監測項目為手段,為保護本國利益限制中國的食品出口。
3.惡化我國出口貿易條件。我國農產品出口市場集中,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日本市場,所以一旦出口日本受阻,就沒有其他渠道分散風險。與之相反,我國一旦被發現食品安全隱患時,進口國會迅速減少甚至禁止進口,轉而另尋渠道或自行生產,這必然會造成短時間內我國出口的困難,出現商品供大于求的局面,進而出口價格持續下降,
(二)應對出口貿易中食品安全問題的對策
1.大力建設食品安全質量標準體系,與國際接軌。國內與國際食品安全標準相差甚大,因此我們必須要建立全國統一的與國際接軌的食品標準體系,積極推進食品質量安全認證工作,使出口食品的安全標準達到國際標準或進口國標準。
2.加大政府的監督力度。第一,加強食品信息的透明度。強制要求企業公開必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另外,強化食品的市場準入制度,定期對食品信息進行抽檢,確認企業所提供信息是否真實可靠。第二,加強食品市場的監督力度。從源頭、生產、流通、銷售等食品供給的全過程控制食品安全問題,加大對不法分子的處罰和打擊力度,同時,規范農藥和各種添加劑的管理和使用,對明令禁止和限用的投入品加強監督和抽查,確保清潔環保的生產環境,從根本上杜絕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染。
3.加強企業自律,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一個為社會造福的企業才能夠得到長遠的發展,在食品安全方面,企業應做到:一是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產品質量標準組織生產,絕不隨意添加任何有害化學物質,塑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形象;二是提高企業人員整體素質,健全質量管理體制,時刻把優質、安全放在首位,確保產品質量。
4.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緩解市場壓力。我國食品出口的一大特點是市場過分集中于美國、日本和歐盟,這種單一的市場結構隱藏著極大的風險,一旦發生貿易摩擦,我國并無其他渠道分散風險,則會造成我國出口的嚴重損失。因此,企業應該在鞏固原有市場的基礎上,多渠道開拓更廣泛的潛在市場如非洲,從而一定程度上削弱食品安全壁壘對我國出口市場準入的限制。
5.加大技術投入,促進食品工業結構升級。我國資源豐富,更擁有廉價勞動力,食品出口一直是以價格優勢作為主要競爭力,但隨著各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生產成本增加,價格優勢已不再明顯。在此背景下,食品出口企業必須要加大技術投入來進行轉型升級,優化產品結構,同時也要注重自主創新,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形成技術優勢或品牌優勢,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非關稅貿易壁壘的影響,提高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蓮蓮.食品安全問題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
[2]楊金微.食品安全問題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河南科技學院,2012.
[3]柳延恒.食品安全對中國出口日本食品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1.
[4]白墨.食品安全問題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及對策[J].今日財富,2011(11).
[5]蔡蘇文,呂鑫.中日農產品貿易問題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業,2008(35).
[6]牛牧.食品安全在中日食品貿易中的意義[J].中國食品工業,2009(06).
[7]肖海霞.食品安全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34(2).
[8]張雪瑩,王殿華.食品安全視角: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食品出口的影響[J].現代財經,20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