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
摘 要:動畫是使用繪畫、雕塑、攝影等技術手段,通過逐幀拍攝的方法,使拍攝對象在一秒24幀的基礎上,創造出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或者事物的一種藝術。動畫雖然是新生的藝術形式但因其發展迅速,如今已經有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和成熟的技法。黃梅戲是安徽地方傳統戲劇的重要代表,其獨樹一幟的戲劇風格一直為廣大觀眾所喜愛。用現代傳媒的方式把黃梅戲搬到大屏幕上,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動畫;黃梅戲;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的結合
動畫是20世紀初發明的影像媒體藝術,但其發展迅猛,到了21世紀已經是一種有廣泛影響力的藝術形式。隨著動畫藝術的發展,許多國家都致力于做出有自己文化內涵的動畫片,而隨著這些動畫片的出口,文化意識也在悄然地入侵接受國。
20世紀90年代電視開始普及,但打開電視我們看到的卻都是國外的動畫片,因為電視臺覺得進口一部動畫片的成本要遠遠低于做動畫片的成本。而隨著《聰明的一休》《米老鼠唐老鴨》等美日動畫片的大量引入,中國年輕的一代觀眾在潛移默化中也在接受著一種文化上的“滲透”。最終受到沖擊的不僅是我們的動畫,更是我們的文化。
其實中國動畫片的過去是曾經有過輝煌的,我們的“水墨動畫”和“折紙動畫”,也曾經在國際上受到過認可,這些動畫片的共同點就是它們從骨子里散發著一種“中國味”,有著濃厚的中國文化底蘊,正如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集》中所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為世界動畫的領軍者的美式動畫,美國的動畫制作人也在不停地尋找他們的“美國味”,力求在他們的作品中融入美國文化。例如,迪士尼動畫中就加入了大量的百老匯式的元素。而近些年來,中國動畫一味地學習美式動畫和日式動畫,漸漸背離傳統,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中國動畫業漸漸陷入低谷。想要改變中國動畫的這種局面,需要我們回歸傳統,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動畫之路,而將動畫和戲曲結合起來就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動畫之路。戲曲與動畫的結合早在中國動畫的開始階段就出現了,早年的中國動畫萬氏兄弟的《大鬧天宮》,特偉導演的《驕傲的將軍》等動畫片中的角色、場景、動作、音樂大量的運用著中國京劇的元素。這雖然是條老路但我們要老路新走,用新的形式來擴充中國戲劇動畫的內容。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之一,稱“黃梅調”,也稱“采茶戲”、“花鼓戲”、“茶籃戲”或“二高腔”等,是中國五大劇種之一,建國前長期流行于長江兩岸以安慶市為中心的皖顎贛三省接壤地帶的廣大農村和城鎮。1955年由導演:石揮拍攝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的上演轟動一時,甚至出口到世界各國,但是得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多次出國訪問各國,作為一張名片在世界人民中展示著自己,當時也是第一次把黃梅戲搬到大銀幕上讓世界人民所熟知。那么“黃梅戲+動畫”能不能實現二者的結合?能不能給黃梅戲和動畫帶來新的生命力呢?黃梅戲動畫是將傳統黃梅戲與現代動畫這兩種不同的藝術進行融合,借用最時尚的數字技術外殼,傳遞最古老的民族文化精髓。黃梅戲為安徽的戲曲代表,將它的文化精髓加以重新利用,必將為我們提供無窮無盡的靈感來源。從中國動畫的現階段來看,需要有這種動畫形式的出現。
1 安徽省開發黃梅戲動畫的應用價值
(1)動漫產業發展的需要。安徽省“十二五”規劃中提出:構筑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集群。以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演藝娛樂、廣告、文化用品和動漫為重點……建設合肥、蕪湖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打造動漫產業大省。建設合肥、蕪湖動漫產業和文化影視基地,馬鞍山動漫游戲產業基地,構筑影視動漫游戲一體化產業體系。安徽要大力發展動漫產業,原創動漫作品的研發無疑是至關重要的,而現在的合肥動漫基地主要以外包加工為主,缺少高水準的原創動漫作品。我們想從黃梅戲動畫入手,同時結合動畫短片的制作,期望在理論及具體實施操作上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為安徽動漫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為推動安徽文化強省建設、動漫產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2)動畫創作的需要。戲曲與動漫的結合也是發展創意文化產業的結果,是時尚與傳統的結合,二者互補,相得益彰,動漫填補了戲曲在形式和傳播等方面的不足,戲曲推動著中國動畫產業的發展,為動畫產業開辟了一個新的市場領域,為動漫創作提供了諸多題材,使之有了更新穎的內容。繼續發掘、借鑒中國傳統戲曲的本土藝術形式,張揚民族風格,是中國動畫創作發展與繁榮的必由之路。
2 安徽省開發黃梅戲動畫的研究內容
(1)黃梅戲故事的動漫改編。作為中國五大劇種之一,安徽黃梅戲,題材故事多樣,許多許多曲目更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如《天仙配》《打豬草》《女駙馬》《牛郎織女》等。這些題材具備三方面優勢:一是品牌優勢,黃梅戲這種藝術形式深入群眾,很多曲目都家喻戶曉。因此,戲曲本身就有品牌效應。二是題材優勢,戲曲劇目的故事、題材及敘述都非常經典,在此基礎上稍加改編,就能獲得很好的動畫故事。
(2)黃梅戲美術的動畫應用。提取黃梅戲中的元素來豐富動漫造型設計,造型、色彩運用上都獨具特色,具體體現在臉譜、服裝、道具等方面,臉譜造型是性格化、格律化的,生、旦、凈、丑各有差異,這些造型設計是人們長期經驗的總結,裝飾性表象的背后實際與人物的個性特征緊密相連,動漫造型正好需要這種高度提煉、概括的形象,兼具表現性與個性。服裝、道具的設計也十分講究,往往呈現出抽象、夸張、概括的藝術效果,這些能快速轉型運用于動畫中。
(3)黃梅戲文化的動畫傳承。以動畫表現黃梅戲,是保留原汁原味的戲曲,如何將傳統戲曲的神韻以及手、眼、身、法、步用動畫形式表現出來?動畫畫面的快節奏轉換和唱段的長短如何相得益彰?經典曲目我們可以保留經典唱段,壓縮冗長部分,在不影響經典唱腔和固有旋律下,配樂中加入適當現代元素,重新錄音,與任務角色的動作表演緊密結合,動畫畫面將更加流暢。針對這方面的經驗,我們將結合動畫短片的制作,通過實戰總結出切實可行的經驗,提供具有實用價值的參考。
3 結語
對于動畫這個成熟的藝術形式,我國已有許多優秀的作品,動畫要想有所創新,首先就要融入我們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將黃梅戲元素引入動畫制作中,用動畫形式來表現黃梅戲,對于我們來說,沒有前人成熟的經驗做依托,只有大膽地向前嘗試與探索。在動畫教育層面上,我們必須教給學生一種歷史的責任感,尤其是現在,在全球文化的融合時期,如何保持我們的民族文化,保護民族文化的問題,而我們正是為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種新的探索與研究,運用動畫這個新穎的載體,來承載并傳承黃梅戲這一戲劇文化。
參考文獻:
[1] 米高峰,刁天明.戲劇、影視與動畫表演的真實性與虛擬性思辨[J].電影評介,2011(06).
[2] 羅曦,張錚.論動畫藝術中的戲劇沖突[J].神州,2012(12).
[3] 韓茗妍.淺析中國動畫角色造型設計中的民族化語言[J].藝術與設計,2014(06).
[4] 騰飛.戲曲元素在動畫角色設計中的傳承[J].大眾文藝,2014(16).
[5] 曹鵬飛.論傳統戲曲藝術的傳播[J].齊魯藝苑,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