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暢豪 朱窈瑩 曹肖兵 陳培瑛 丁盛穎 陳國東
摘 要:旅游紀念品是旅游經濟的重要一支,不僅可以牽動一個地方的經濟效益與文化產業,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一個地域的文化發展與地域形象。旅游紀念品在旅游商品中是特殊的一個門類,它的重要性已經顯而易見了。
關鍵詞:臨安旅游紀念品;地域文化;旅游市場
旅游紀念品,普遍意義上講就是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購買的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代表性物品。在學術界里,旅游紀念品沒有一個完整的定義,但是旅游紀念品屬于地方商品的一種。旅游紀念品有很多種形式,有直接現代工藝制作的,也有傳統手工制作的等等。除此外,旅游紀念品,也是一個地域經濟政治文化的載體,人們通過這種載體來保存某種特殊的意義。
1 臨安的城市文化及旅游品市場分析
1.1 臨安的城市文化
作為第三產業的旅游業,已經成為城市經濟的一個重要部分,旅游紀念品產業是旅游文化產業中的一類。如上所說,旅游紀念品承載著一個城市的地域文化與地方特色。臨安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東臨杭州,西鄰安徽,曾經是南宋的都城。可以說是一個在山里的城市,竹子和大山成了它的標志。從現代的角度看,臨安的旅游發展一步也離不開省會杭州的帶動,在相同的大文化背景下,臨安也有其獨特的旅游文化。臨安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錯綜復雜的過程,尤其是南宋定都臨安后,北方人在此定居,因而可以說它是在保留自己的同時又吸納了來自千里之外的中原文化。臨安文化的形成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自然因素,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臨安的山里文化在全國獨樹一幟。二是經濟因素,兩宋期間大量的北方人來到臨安(今杭州)一帶,“西北人以駐蹕之地,輻輳駢集,數倍土著,今之富室大賈,往往而是。”。三是社會因素,兩宋期間大量的北方人南遷使得臨安的政治、經濟、文化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的臨安,是南方文化的身軀,北方文化的衣缽。
1.2 臨安旅游市場的現狀
在三個因素的作用下,臨安的竹、茶、山核桃文化以及吳越文化才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和吸引力,在這些先天條件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游客不僅想帶走臨安的記憶,還想保存臨安的文化。因此,在如此龐大的旅游市場內,旅游紀念品的潛力也是不可估量的。
臨安沒有成體系的旅游紀念品,原因在于臨安的旅游消費服務體系過于單一松散,沒有形成一個較為完整龐大的旅游產品鏈。臨安旅游點的難以集中發展造就了臨安的旅游紀念品相同的銷售特點,在游客的眼中,竹子、筍、核桃還有雞血石已經成了臨安的代言詞,在臨安的錦城街道,有集中銷售雞血石的雞血石一條街,但是雞血石價格昂貴,不是一般游客可以承受的。臨安主要的旅游商品市場在錦城、昌化和淤潛,但是,商品種類單一,差價過大。因此,臨安缺少對商品的二次開發,真正能達到旅游紀念品的概念很少。
2 臨安旅游紀念品設計的原則
旅游紀念品所代表的是一方文化,人類通過各種形式來保存這種文化,不同的文化需要不同的形式,旅游紀念品也是如此。因此,在后面的設計中,我們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前提條件:
2.1 旅游紀念品應具有紀念性
旅游紀念品的紀念性尤其重要,宏觀上將這個紀念性包括特定的地域特點、文化含義、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產品的制作工藝、制作材料以及制作特色都體現著一個旅游紀念品的地域特點。旅游紀念品作為地方特色更應該賦予其鮮明的當地文化特色,使其充當文化交流的使者,在這種文化的碰撞下旅游紀念品才會有創新與發展的動力。而紀念性與收藏價值一說則是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淺析我國當代旅游紀念品的設計開發》中所說的:“對于美的追求,是人們的天性,美麗的東西總是更能在一瞬間吸引人的目光。因此,當我們把旅游紀念品作為一般商品銷售時,審美性顯然是我們不能忽略的首要因素。而這里更需要的是旅游產品設計者對大眾審美的把握和引導。”
2.2 旅游紀念品應具有實用性
旅游產業的一個特點就是旅游人口的流動性特別大,這就涉及旅游紀念品的實用性,便攜也成了旅游紀念品的重要指標。大多數游客追求的是輕裝簡行,如果此時看中一個紀念品,但是這件商品非常笨重,相信大多數人的購買欲望都會減少。從另外一方面來講,旅游紀念品的實用耐用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中國人的購物觀念就是實用第一,大部分的游客都希望自己所購買的旅游紀念品物超所值,
2.3 旅游紀念品應具有藝術創意性
有句話說得好“80年代吃飽,90年代吃好,現在吃健康”,體現的是人們對生活品質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追求。旅游紀念品不單單要具有紀念性和實用性,藝術創意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藝術創意性賦予紀念品靈動的力量,好的紀念品不光可以告訴人們它代表的一切,同時也用它的藝術創意性使得它本身的魅力得到放大。
3 結語
臨安作為一個古城,歷史上曾經是吳越王錢镠的出生與安葬地,南宋時期曾經作為陪都而輝煌過,現如今的臨安擁有渾厚的文化底蘊與無限潛力的旅游市場。作為一個商品,臨安旅游紀念品需要的是給臨安的旅游經濟帶來可觀效益,同時也要刺激臨安的二、三產業的發展,同時它更是一個地域的代表,它的設計不僅僅要遵循三個設計原則,更要站在一個“古城臨安,現代發展”的角度合理的把握。
參考文獻:
[1] 王國華.從臨安旅游看文化與經濟的互動[J].今日浙江,2003(Z1):62-63.
[2] 鄧碧波,李少宏,康娜.基于產品屬性的鞍山旅游紀念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2,33(22):114-117.
[3] 李樹.論旅游品紀念品設計的原則[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2,50(1):43-45.
[4] 石鈞,趙曉彥.旅游文化消費時尚與旅游紀念品設計[J].美術大觀,2012(07):156.
[5] 吳松弟.南宋移民與臨安文化[J].歷史研究,2006(05):35-50.
[6] 孫衛華.淺析我國當代旅游紀念品的設計開發[J] 美術大觀,2010(09):116-117.
[7] 邸柱.談旅游紀念品的文化設計[J].韶關學院學報,2004,25(10).
[8] 朱慧斌.文化勢能在臨安文化旅游開發與建設過程中的應用[J].消費導刊,2009(01):10-12.
[9] 蘇秀麗.杭州旅游紀念品再設計的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11.
作者簡介:徐暢豪,浙江農林大學工程學院工業設計系2012屆學生。
朱窈瑩,浙江農林大學工程學院工業設計系2012屆學生。
曹肖兵,浙江農林大學工程學院工業設計系2012屆學生。
陳培瑛,浙江農林大學工程學院工業設計系2012屆學生。
丁盛穎,浙江農林大學工程學院工業設計系2012屆學生。
通訊作者:陳國東(1982—),男,浙江溫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感性工學,產品創新設計,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