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馬彧
摘 要:本文通過漕運文化對楊柳青年畫的影響這一節,闡述了漕運文化與天津這一大民間手工藝產生、發展等之間的關系,闡明了漕運文化對它們的多方面的影響,從而得出漕運文化對這兩大民間手工藝的產生與發展有著推動性作用的結論。
關鍵詞:天津;漕運文化;楊柳青年畫
0 引言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運河,由北京向南通往杭州,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一項奇跡。大運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元時修建成直通大都的南北向航道,明清時期延續元時航道,并進一步進行疏通。大運河全線貫通后,不僅發揮著它貨物運輸的功能,也溝通了南北風俗、文化等。對于運河沿線的城市,這種影響尤為明顯。我國元、明、清三朝均建都于現在的北京,京城所消耗的糧草需“南糧北調”,當時調運糧草多用水路。每年的漕糧都須經天津的三岔河口,再運抵京城,這樣,從元到明清,天津一直是漕運的轉運中心,貨物的集散碼頭。漕運的興盛,促使了南北物質和文化的交融,天津的經濟得到很大程度的發展,同時來到天津的一些南方文化,也在這里生根發芽。再次,天津作為漕運中心、貨物集散碼頭這一特殊性也影響著當地的民俗與藝術風格。漕運對天津文化的影響是廣泛的,包括民風民俗、語言、穿著、建筑風格、美食、曲藝、手工藝等等。本文中,從兩種天津民間手工藝入手,淺談漕運文化對天津手工藝的產生、發展、風格傾向的影響。
1 楊柳青年畫簡述
1.1 楊柳青年畫的歷史
楊柳青地處天津西青區,建于北宋景德年間,是一座具有6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鎮,這座古鎮上最著名的要數年畫了。關于楊柳青年畫的起源有幾種不同說法,但較為可靠的是起源于明初永樂年間。其傳承源與北宋都城東京汴梁有密切關系,年畫的內容門神紙馬是從東京汴梁先傳到山西、河北,直到明初傳到楊柳青的。到明末已小有規模,戴家年畫作坊、忠興號畫莊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字號已臨街開店,清代中期達到鼎盛,全鎮形成“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的場面,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年畫之鄉。[1]
1.2 楊柳青年畫的特點
楊柳青年畫的主要特點是:構圖豐滿,線條有力,色彩鮮艷,且人物的主要部位都用粉、金烘托,風格鮮明,通過寓意、寫實等多種手法表現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
1.3 楊柳青年畫內容題材
楊柳青年畫的取材是非常廣泛的,有歷史或神話故事、花鳥蟲魚、戲劇雜耍中的人物等等。它的取材內容基本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巧妙地將現實生活藝術化。所以,楊柳青年畫除了它本來擁有的藝術欣賞價值,同時具有史料研究價值。[2]
2 漕運文化對楊柳青年畫的影響
2.1 漕運對楊柳青木版年畫的產生與發展的影響
京杭大運河是楊柳青年畫誕生的搖籃。楊柳青年畫的形成和發展,深受大運河的開通與興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3]:
(1)畫師的引入。從楊柳青的位置來說,它處于天津以西14公里處,子牙河、大清河、南運河都從這里流過,是貨物運往都城的中轉站。明永樂十三年,大運河開通后,這里成了北方的物流集散地及工商重鎮。永樂十九年,隨著明都城遷往北京,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自然向北遷來,政府還將江南九省的富民也充實到了都城附近,也有不少文人畫師隨漕船北上。此時,作為北京周邊及運河沿線的楊柳青,同樣接收了不少遷移人員,江南的戴氏一族就是其中之一。戴氏一族將祖傳的雕版印刷技藝帶到楊柳青,并在此生根發芽。清初,戴家第九代傳人戴廉增首創鎮上第一家畫店,發展到現今,成為楊柳青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年畫店。此外,齊氏一家、錢慧安、張興澤等南方畫師都是隨大運河漕船而來。他們對楊柳青年畫的貢獻無疑都是十分杰出的。
(2)年畫制作材料。雖然楊柳青地區有適宜雕刻的棗木、杜梨木作為刻版材料,但由于處于北方地區,所以并不盛產適宜的紙張與顏料,這樣就無法繪制精美的年畫。直到大運河全線貫通,為楊柳青年畫的發展帶來了根本性的幫助,南方精細的紙張、墨水和顏料等可以通過運河運抵北方。逐漸,楊柳青年畫開始改用南紙與顏料。從此,出現了彩色套印,隨后,逐步發展成年畫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全套工藝,為楊柳青年畫品質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促進其發展。[3]
(3)年畫的擴散與傳播。楊柳青年畫的擴散與傳播得益于其作為漕運碼頭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年畫的外運、批發非常便利,因而更容易被外界了解以及大規模的發展。據《楊柳青鎮志》記載:隨著年畫聲譽的提高,銷路擴大,每年秋季為銷售旺期,漸向幾大河道口岸貨船批發,遠銷冀、魯、皖、豫等廣大農村,并向北京、內蒙古及關東等地擴散。從上述文字中不難看出,水路運輸的繁榮確實給楊柳青年畫的大發展帶來了無限的生機。[3]并且,當時冀中和南北的商船云集于此,交流土特產或轉運津京。文人畫師也愛聚于此地探討與交流藝術,也為年畫的擴散與傳播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2.2 漕運對楊柳青年畫的題材、風格影響
大運河全線開通后,由于楊柳青所在位置是從北京到江南很重要的一站,因而造就了當地商業的發達、手工業的繁榮,曲苑的充實,與一般的農村的整體環境大不相同,具有十分鮮明的市民文化特點。因此,在年畫題材上,表現的多為大戶人家的繁榮、富足。又臨近北京,藝術上要求高質量,內容上要求高層次,這里面有很多正統文化的東西,和其他地區有一定區別。又因大批達官顯、富商巨賈隨漕運而來,紛紛聚居于北京及周邊,各地生活習俗、社會時尚都在此匯集,使楊柳青也深受影響,高品質生活情趣主導文化潮流。
各地的多種文化匯聚于楊柳青這一漕運樞紐重鎮,文化的多樣性大大拓寬了楊柳青年畫的創作題材。例如,傳統的門神、娃娃題材、反映市井繁榮景象的題材、反映宮廷生活的題材(把宮廷里一些建筑、室內裝飾、園林風景、侍女繪于其中)、戲曲題材、創業興家的題材、崇尚新潮流的題材等等。代表作有《萬象更新》《蓮年有余》《富壽平安》《山鵲山鵲別處啼》《新年多吉慶,合家樂安然》《農家忙》《慶賞元宵》《秋江晚渡》《漁婦》等,以及帶有時事新聞特色的《女子求學》《文明娶親》《搶當鋪》等等。[2]
從楊柳青年畫的色彩來說,因為它作為距離京城最近的漕運樞紐重鎮,其客戶大多是各地富甲、京津城市市民,更有皇親國戚和達官顯貴,所以楊柳青年畫在色彩運用上不同于其他年畫直接使用強烈的原色,頗具世俗氣息,而是要經過精細的調制,它的色彩豐富、潤澤、柔和,還達到了深淺明暗、遠近前后的對比,更為雅致、細膩,經得起推敲。
從畫風上來說,它一則深受運河沿岸這一有利地勢條件影響,由于,南方的繪畫藝術隨漕船漂來,它充分吸取了我國民族繪畫的很多優秀傳統與技巧,更加富有藝術性;二則作為京城附近的漕運重鎮,宮廷畫對它產生一種互動影響,宮廷富麗細膩繪畫風格融入其中,使其具有很大程度上的華麗與優雅。
3 結語
通過對天津楊柳青年畫的起源、發展與創作特征的了解,歸納與總結漕運文化與之關系,及對其的影響,總結得出了漕運文化對天津這一大具有代表性的民間手工藝的產生、發展、題材選擇、創作風格、推廣與傳播等方面有著推動性作用的結論。在漕運文化的影響下,楊柳青年畫吸取了各地藝術精華,繼承下去,并改革創新,也逐漸尋求出自己獨特的風格,最終達到極高的藝術水準,名揚海外。
參考文獻:
[1] 金開誠.中國年畫[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67-68.
[2] 楊柳青木版年畫[J].新華書畫,2009,6(3).
[3] 陳子如.大運河是楊柳青年畫的搖籃[N/OL].天津日報,2008-1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