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與人們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藝術家通過自己對現實生活的體驗、思考,創作出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藝術作品。當代藝術時刻影響著中西方人們的日常生活,西方人更加注重自身藝術細胞的培養,而中國的當代藝術也要緊隨時代的發展變化,不斷創作出貼近人們生活的、具有啟迪意義以及思考價值的高含金量當代藝術作品。
關鍵詞:中西;當代藝術;現實生活;影響
藝術,作為反映現實生活的形式,改變著人們的思考方式,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當代藝術更是緊貼人們的現實生活,展露出藝術家對當今現實生活的感受、思考。中西方當代藝術都對人們的現實生活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西方人更加重視對自己藝術細胞的培養,他們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豐滿,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的頭腦,讓藝術引導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國的當代藝術發展要學習西方的優點,創作出貼近人們大眾生活的,能夠啟發人們對生活的思考的優秀藝術作品。
1 當代藝術貼近人們的生活
當代藝術與人們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特質,在現代的社會境遇中早已展露出來。隨著大眾文化的不斷流行以及雅俗界限地不斷消失,藝術家不再把藝術放置于高高在上的遠離群眾和生活的地方,而是更加強調當代藝術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融合。藝術不僅僅是藝術家可以欣賞的事物,它開始一天天地貼近大眾,走進平凡人們的生活,帶來自然感受,帶來社會思考,帶來人們心靈上的啟迪。
2 當代藝術的展現方式
(1)繪畫等平面展現方式。當代藝術可以通過平面繪畫的方式展現。例如,當代藝術家莫奈、梵高等畫家的作品,都是以這種方式,表現出藝術家對周圍環境的思考、對日常生活的一種表達。
(2)裝置、雕塑等立體展現方式。當代藝術的另一主要展現方式就是通過裝置來展現,這是現在流行的一種展現方式。裝置藝術是藝術家們通過利用一些各式材料,通過藝術家的藝術再現,利用其巧妙地展現其藝術思想。例如,2013年在上海舉辦的草間彌生個展《我有一個夢》中的裝置藝術合理展現了其藝術思想。
(3)博物館、藝術中心等展覽展現方式。藝術展覽往往最能體現藝術發展的最新動向,國際上流行的大型藝術展覽主要是以雙年展和三年展的形式出現。例如,威尼斯雙年展、美國惠特尼雙年展、中國臺北雙年展等等,又如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日本橫濱三年展等展覽。雙年展是國際當代視覺藝術最高級別的展示活動,其重要性相當于體育界的奧林匹克又或電影界的奧斯卡。近年來,藝術中心這種展現方式深深影響著大眾的生活與審美。例如,北京的798藝術中心、上海的M50創意園區,上海的K11商業藝術中心等等,都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融入了人們的現實生活中。
3 中西方當代藝術對現代生活的影響
(1)西方人民群眾如何對待當代藝術。在西方,藝術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對于西方人來講,藝術是難以下定義的,其范疇最難以定義。能夠有趣、合理地反映人們生活,帶給人們一定程度的思考、具有一定深度的作品,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件優秀的藝術品。西方人認為藝術家和大眾之間的連接狀態是不可割裂的,所以西方藝術家們往往真實地表達著生活,強調其自我精神的展露,提倡獨立的、充分表達內心世界的方式。日本村上隆在談到其2006年被拍賣到1億日元的作品時指出:要理解一件作品1億日元的價格,需了解歐美人對藝術的態度?!霸跉W美制作藝術品有一個不成文的定律,那就是通過藝術作品,創造出世界藝術史上的脈絡?!痹诂F代生活中,人們頻繁模仿小說或者電視電影藝術中的主人公的言談舉止的生活方式。這是因為當代藝術真正對人們的生活起到了影響,藝術真正地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中。
(2)西方當代藝術現狀。西方當代藝術可以分為兩個大的發展階段:一是現代主義時期,它是指自1870年以后的后印象主義開始——抽象表現主義,前后經歷了半個多世紀。二是當代藝術時期,從20世紀60年代至目前,又稱為后現代主義時期。約翰·艾亨和里戈爾伯托·托爾斯是兩位活躍在紐約貧民窟街頭的藝術家,他們在大街上為普通人制作雕像,并在街頭展出。他們走上街頭同普通路人們聊天。藝術家以這種方式,改變著人們的思考回路,引起人們對現代生活的反思。又如,畫家米勒的著名畫作《拾穗者》。該畫作描繪了夕陽西下時的貧苦農民的縮影,表達著“貧窮”這一主題,反映了社會下層人們的思想。而如今越南藝術家查理德·史特萊德麥特·陳的《拾穗者》的當代藝術作品則模仿了與米勒畫作里的人物的打扮與動作,卻將人物放在了不同的時代。攝影背景是某個“財閥”即將完工的大廈,而前面的貧困者們則與之對比強烈。這幅作品說明了即使時代變換、人們的科技與經濟水平提高了很多個世紀,但是人們的生活貧富差距還是很大。藝術家以這種表現人們現實生活的方式,將作品創作了出來。真實不虛假,表達著自己對生活、社會的反思。
(3)中國人民群眾如何對待當代藝術。在中國,當代藝術不是社會文化的主流,作為發展中國家,大部分中國人民群眾生活的重心放在了經濟發展上。那些具有一定程度藝術審美的人們,還是會在閑暇時刻去欣賞當代藝術,放松心情。可對中國的大部分人而言,“當代藝術”這個名詞可能都不曾聽說過,大部分人隨波逐流,對這個社會、對自己的生活缺少獨立的思考,欣賞藝術的眼界不高。
(4)中國當代藝術現狀。20世紀初,西方現代藝術如潮水涌入中國,各流派在同一時期百花齊放,當時的中國美術界呈現出絢爛的局面。但是中國的當代藝術卻開始形成了一種簡單地對西方當代藝術的模仿、借鑒、移植、嫁接等。但也有非常優秀的作品,在國際上獲得了良好的口碑。例如,國內著名當代藝術家曾梵志的作品。其與藝術大師達·芬奇作品的同名作品《最后的晚餐》,作品把所有宗教人物換上了戴上面具的少先隊成員,胸前系著紅領巾在桌前吃著西瓜。畫作是對經濟日益發達的中國的一種隱喻。紅領巾代表共產主義理想,原作中的猶大,由一個戴著金黃色西式領帶的人物飾演。這樣的藝術作品,其實是脫離現代中國人民群眾普通的日常生活的。我們再看中國館的《清明上河圖》這部易被普通大眾接受的作品。會“動”的《清明上河圖》是世博會中國館展區的一大看點。我們可以一窺北宋時期繁華的城市風貌,看成群結伴去進行踏青的人們,以及各色各樣的人物,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這樣的藝術創作符合大眾文化發展的主旋律,很容易就被人民大眾接受和理解。
4 當代藝術影響著人們的現實生活
藝術自誕生以來,就與生活密切相關。優秀的作品以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有趣的方式,反映著一定時期的社會風貌。西方人似乎更加重視對自己的藝術細胞的培養,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豐滿,讓藝術引導現實生活。中國的當代藝術也要從傳統出發,創作出真正的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性的當代藝術,創作與現實生活的關系愈益密切的藝術。讓我們繼續研究中西方當代藝術對人們現實生活的影響,在現實生活中創造優秀的藝術作品,再用優秀的當代藝術作品,來指引人民群眾在現實生活中正確地前行。讓我們將中西方的優秀處結合起來,互相學習和借鑒,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 沃爾夫岡·韋爾施.重構美學[M].陸楊,張巖冰,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
[2] 圖說西方當代藝術(特刊)[M].現代藝術雜志社出版社,2002.
[3] 陳侗,楊小彥.與實驗藝術家的談話[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王若然(1990—),女,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影視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