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區曝光法是半個世紀以來攝影這一學科的基本學習理論之一。分區曝光的目的在于能夠使攝影中的景物分析能夠更加準確、清晰地根據不同表現對象做出合適的曝光組合,并且將景物給予人的視覺印象更加到位地反映到照片當中。本文根據這一理論的基本原理,對分區曝光法的具體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效果做出研究,分析如何才能夠利用光線的作用來營造出更加富有藝術效果的照片畫面。
關鍵詞:分區曝光;攝影;色彩
1 區域曝光法的理論研究
區域曝光法是由美國的著名攝影師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在其所做的《負片與照片》所提出的。根據亞當斯的理論,人們將黑白照片的基本色調以黑、白、灰作為劃分的標準形成了十一個“區域”,在其中,第三區域代表的是細節的明暗陰影部分,第五區域是中等灰度的等級,而到第十區域則是相紙的底色,即白色。熟練的攝影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對所拍攝對象進行光感的掌控,這即是我們所說的“灰度”與“色調”。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在室外準備拍攝一張照片,這時光線從明到暗的曝光值會在一個比較大的范圍中,這個范圍又叫動態范圍。任何膠片或是數碼相機在一次曝光的情況下都有著不同的動態范圍值,但基本都小于自然光線中完整的動態范圍。將顏色的底色進行系統的分區,室友與自然界中所存在的亮度差異很高,從簡單的戶外風景來說,將其中最暗的區域與最亮的區域相比,其亮度比甚至可以達到數千比一的高度差值。由于人體自身的構造,人眼對于光線的適應能力很強,所以可以對同一環境下的不同亮度做出極其細致的反應與區別。但是在攝影當中,由于膠片、相紙等承載圖像的載體對于亮度與光線的表現程度遠遠無法達到人眼一般細致入微的表現能力。在一副最簡單黑白攝影作品當中,其能夠表現的亮度對比都有其一定的范圍與限度,所成像的載體物很少有能夠達到足夠豐富的跨度。至于數碼攝影表現曝光度分區的能力,則完全取決于不同的相機設備以及相紙輸出物的表現能力。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載體中呈現出最細致真實、最富有表現能力的圖像畫面是亞當斯分區曝光法所要研究的重點。
2 區域曝光法在攝影創作中的實際運用
區域曝光法的基本應用法則是根據不同的環境,針對不同的攝影表現物體來進行有區別的測定,將光對于畫面中不同部分的亮度級別進行細致的劃分。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在室外準備拍攝一張照片,這時光線從明到暗的曝光值會在一個比較大的范圍中,這個范圍又叫動態范圍。在對這些區別進行安排與分析之后,根據相機以及輸出設備的具體元件表現能力,人為地將需要曝光物的主體特性調整其亮度級別。這種調整方法實際上與膠片時代的曝光方法在基本原理上來說是一樣的,區域曝光法可以讓我們將自己對于被拍攝物的主觀理解通過曝光的渠道來反應在相紙上。根據大眾的審美而言,不同形狀、材質、色彩以及具有不同代表意義的物體對于光線的反應強度自然是不盡相同的。在我們看來,通過感光材料對影像做出適當處理,使其能夠更加符合人們對于畫面意義的主觀理解與人為表現,這即是分區曝光法在攝影中的意義之所在。
區域曝光法在當代攝影中的運用水平已經越來越高,攝影師們經常將其運用于現在非常流行的室內實景攝影以及各種擁有持續光源的室外攝影之中。運用分區曝光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與解決曝光過度、曝光不足這類的攝影問題,同時分區曝光法的使用也對照片后期的調整與輸出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在當代攝影的學習中,區域曝光法能夠使攝影師不僅僅習慣于閃光燈的常規使用,同時也可以在缺少外界光源的情況下提高對于光線環境的認識以及對光的運用的把握程度。熟練掌握分區曝光的方法,可以使攝影師能夠更好地掌控攝影畫面,令自己的思想能夠在畫面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表現。
3 區域曝光法的具體表現方式
對不同的灰度區域掌握不同的曝光程度,換一句話來說就是掌握照片亮度之間的平衡。例如,最顯而易見的,在人像攝影中就要將最為主體物的“人”置于多種光源的混合條件下,令光源在人可控制的范圍內持續發揮作用。比如說經常在影樓中使用的鎢絲燈、冷光燈以及日光燈等,將這些人工的光源與需要拍攝的背景如自然的天空、華麗的宮殿、閃爍的夜景等取景相結合,就能夠在一定程度內使光線的照射與人像的攝影最大限度的融合。
3.1 整體環境的把握
將攝影的對象與取景環境最大限度的融合,就要正確地處理好主體物與陪襯,以及近景、中景、遠景之間的表現關系。這些表現關系的把握同樣離不開光線的影響。其中影響主次、遠近等物體關系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光線在物體上的亮度值。亞當斯在攝影時曾經常提前做出草稿,對畫面中最亮到最暗之間的對比關系進行細致地劃分,這樣我們便能對畫面的整體曝光最終的明暗效果做出合理的安排與預設。例如,最亮——陽光下的景物;其次——中部靜坐的人;最暗——樹蔭下的草地,如此這般,將需要進行不同曝光的景物進行合理的劃分,這樣就能在照片的整體效果上把握好其亮度的合理性。
3.2 細節部分的把握
通過對畫面曝光的總體把握,可以使照片畫面的大體效果符合人們的預期。如果要想使畫面更加豐富、生動,那么對于細節部分的曝光區別對待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繪畫中,人的臉部有高光與陰影之分,再如同樣是對花朵的表現,其含苞待放、盛開到最終的枯萎,通過光線對其畫面的情緒感覺影響也是不同的。通過攝影將這些不同明度的細節盡力地表現出來,無疑可以增加畫面的感人程度。雖然我們無法達到理想程度上對黑白明暗完全區分,但是通過對攝影極其以及輸出設備的掌握與調整,還是能使相片的最終效果達到最好的表現程度。
4 結語
分區曝光法雖然在學習與把握上有其一定的復雜性與困難性,但是這種方法在攝影技術的提高方面無疑是十分有用的。正如亞當斯在他所寫的《負片與照片》一書所表現出來的一般,掌握好分區曝光法,就可以使攝影師即使沒有豐富的經驗,也能如同老道的老手一般能夠在按下快門的瞬間對相片最終的效果有一個趨于合理的偏向于成品的預期。同樣,掌握分區曝光法對于攝影師更好地分析景物、進行準確曝光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薄久夫.商品廣告攝影[M].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1995.
[2] 張雄,蔣燁,劉永健.現代廣告攝影[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3] 桑塔格.論攝影[M].黃燦然,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桂冠琦(1980—),男,安徽桐城人,碩士,安徽省池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