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 要:基礎課程在設計專業中具有方法論和認識觀的作用,能夠為整個設計的發展和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設計領域中,其設計的內涵和基礎性知識都獲得了新的技能性的拓展,在時代的發展下不斷更新傳統的設計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更新。本文主要分析二維設計基礎在設計基礎中的空間拓展,為促進設計基礎課程的進行提供建議。
關鍵詞:維設計基礎;設計基礎;空間拓展
0 前言
基礎課程在整個設計教育史上都是屬于較為核心的內容,在很長時間內都受到了廣泛的重視。我國在傳統的設計基礎課程上都取得了一套比較固定的模式,這種固定的設計模式也能夠為培養學生的基本功產生重要的作用。[1]二維設計基礎屬于一個新興的基礎類課程,其中的內容十分豐富,且具有很強的適應性,能夠為設計的發展取得十分廣泛的指導作用,為設計的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
1 二維設計基礎概論
二維設計基礎屬于一種系統化的教學體系,其主要注重的是對于一些基礎知識之間的連續性以及互相的支撐關系,能夠在現有的圖形和設計者的作品之間尋找到認識造型的一種基本的方法,把一些形態創造和色彩運用等進行知識的系統化操作。和傳統的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的模式相比較,二維設計基礎能夠更加有效的培養出復合型和創造性的人才,這種人才能夠不斷符合設計領域的持續發展性的特點和趨勢。二維設計基礎屬于一種將自由表現美的為主要的教學目的的學科類型,其已經不再局限于讓學生僅僅體會到表面形式上的美感,主要著重用事物和作品的內在結構性問題,并且可以隨著情感的不斷深入而產生更加完美的設計效果。二維設計基礎能夠將現有的形態在二維的平面之內按照相關的規則來進行重組和設計,并且最后形成一種理想化形態的組合形式。二維設計基礎課程在本質上和理念上都對于現代科學美學產生更加深層次的理解。
2 二維設計基礎在設計基礎中的空間拓展
2.1 教學理念的多樣性
二維設計基礎主要的表現目的是表現美,其不僅僅是對于表面形式的美感問題的討論,而是對于作品或者是事物的內資矮星的功能和創意等進行深入性的思考,并且在理念的深化中將一些不現實的感官來轉化為更加理性的意識。二維設計基礎是將研究的對象放置在一個動態的系統之中,并且將組合的意識和一些空間方面的意識等進行多種維度的結合和研究。在進行二維設計基礎的研究中,首先,進行精簡,從而講座研究對象實現單純化或者是意象化的轉變,從而實現超出自然的創作效果。另外,二維設計理念將一些研究對象的形態進行點和線等各種方式的分解和轉換,并且在分解和轉換中會后按照一定的新的秩序進行重新地組合。最后,二維設計課程可以利用想象來對于原有的事物狀態進行變形和創作。想象作為創作的源頭,能夠在二維設計基礎課程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二維設計基礎能夠將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墊付,學生不再是單純地坐在座位上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而是充滿著思維的爭論。二維設計基礎課程讓學生能夠激發創作靈感。
2.2 教學課題的綜合性
評價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僅僅是學校所設定的課程,而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實際接收到的知識和體系,也就是學習的能力。在這個方面,二維設計基礎課程主要關注的是教什么以及如何來教,這樣能夠全面性地掌握課題中的學習范圍和學習的對象。二維設計基礎課程實驗單元分階段的方法進行課題的設計,這樣來創建一個有機且動態型的學習形式以及學習內容,將重點側重于學習知識的延續和發展的效應。例如,在二維設計基礎課程中使用夸張或是對比的方法來將一些過于抽象化的課題來轉化為對于實物的聯想和一些科幻類的構想等訓練的解讀那,這樣就能夠逐漸深入地行程綜合性的案例,避免出現重復和枯燥的情況。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創作的方法將生活中不同的元素并結合圖像處理的相關軟件進行創作,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應用。
2.3 教學思維的創造性
二維設計基礎課程相比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在教學的思維方面有明顯的創造性優勢,二維設計基礎課程是在現代的科技美學的基礎上建立而來,并且結合前衛的藝術成果以及現代的設計精神,來指引學生能夠在各種實驗性的課程中能夠在視覺上體會到更加深刻的效果。其中包含有自然的形態和具體的物質形態,并且將這些形態實現抽象形態和組合圖形的概括和整合的過程,實現了教學思維的創造和發展。創造性的思維屬于一種擴散性的思維和聚合性的思維,能夠在思維和邏輯上進行結合,二維設計基礎能夠通過空間維度的變化以及造型的變化來對于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造能力進行激發,使得學生在靈感上獲得思維上的碰撞。
3 結語
二維設計基礎內部具有很強的適用性,能夠在全方位的角度上對于學生在創造力和設計素質方面都得到顯著的提高。[2]二維設計基礎具有十分廣泛的指導性作用,屬于開發學生創造型思維的重要方法。另外,二維設計基礎屬于一個載體,能夠對于二維空間的視覺文法進行探索,并且在造型語言和造型方式等方面都廣泛涉及,并且不斷實現突破并拓展至三維或者是四維空間中。[3]筆者主要分析二維設計基礎在設計基礎中的空間拓展,為促進設計的發展提供建議。
參考文獻:
[1] 丁毅,朱鐘炎.設計思維的表現形式——創意發想法(連載二之二)[J].美與時代(上).2013(11).
[2] 王冉冉,李達.傳統文化對美術設計創新的借鑒與啟迪[J].黑龍江科學,2014(08).
[3] 黃江杰.墨子造物思想與現代主義設計理念的同一性探析[J].美與時代(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