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設計基礎應以設計思維為突破重點、以設計意識貫穿始終、以“啟發慧眼”為重要手段、以“多元”、“多維”為教育特點、以“表現自然”為努力方向諸方面的研究,探討在藝術與設計大發展的背景下設計基礎教育的理念和途徑。
關鍵詞:設計基礎;設計素描;設計思維;設計意識;“啟發慧眼”;“多元”;“多維”;“表現自然”
以前,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作為環境藝術設計者,一直關注我國設計基礎教育的設計素描。從藝術設計的目標來看設計基礎,設計素描不僅僅是反映客觀大千世界、更是創造性地表現物質世界、也是表現精神世界的載體。常常有人將現代設計比作連接藝術世界和技術領域的“跨界”學科,現代設計迅速地將藝術與設計、藝術與科技、藝術與時尚緊密地聚攏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難分。設計素描正是在這樣藝術與設計發展的背景中,引起人們對設計基礎教育越來越重視的。
1 設計基礎應以設計思維為突破重點
作為藝術設計的設計素描,我們更多地將它與現代藝術、現代設計的關聯性和共同性聯系起來,而不是僅僅把設計素描看作繪畫和設計的基礎。事實上,對設計素描的認識,不能光是從狹義的功能上予以解釋,而必須從“大藝術、大設計”的概念出發,挖掘設計素描作為設計與創意的功能,以實驗性、探索性、嘗試性拓展、延伸設計創意探知未知的無限可能。設計素描作為功能性極強的學科,它一方面具有無限的內涵和外延,是藝術與設計的完美結合;另一方面設計素描作為具體的造型訓練,它離不開通過觀察、發現、想象,將自然的一些形態與形式要素轉化為設計的要素,通過圖像來傳遞信息,強調從自然形態中獲取深入形態表象和生命機體之中的洞察力,從而超越表面的描摹,以此認識形態與功能的潛在關系,強化其形態語言和形式意識。
設計素描以設計思維為突破點,強調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入創造性的思維培養,采取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方式,使設計素描更具科學性和藝術性。當今的社會,信息快捷,設計領域不斷地發展,依賴社會的經濟繁榮,它給設計帶來了契機,同時也拓寬了設計素描的范圍和作用。設計素描注重培養形態的解析、變異、重組、繁衍的能力,通過形式的探索,促使圖形合理化處理以達到現代藝術構思和藝術設計的完美結合,取得對形態的理性認識與主觀創造的共識,實現獲知自然萬物的各種設計語言的自覺。通過設計素描形式的拓寬,使線條、平面、空間、光色、結構、質感、節奏等要素成為設計素描創作的獨特語言。
設計思維集中了人的思維意識和創造意識,設計素描在設計思維(包括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的前提下是通過形象思維來完成的,設計思維產生于人的智慧、想象和探索,設計素描的作品不僅具有欣賞功能,還通過富有韻律的線條表現物體的結構關系和整體效果,在分析表現中,經過不斷地調整,來充實驗證設計理念是否成熟。
設計思維在設計素描的創作過程中是設計構想的流露,如同人的智慧似自然失控般的涌動,它不是憑空臆造出來的,而是設計者創作意識的體現,它始終都圍繞著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人與社會依存關系來展開。設計者既是社會生活的體驗者,也是社會生活的創造者,其理念的形成均來自現實生活的體驗和個人的智慧展示。不讓靈感溜走,保持創作熱情,在各種思維的符號中,確認比較科學的、正確的符號,通過理性分析,逐步形成完整的設計理念,這是設計素描創作的途徑之一。設計思維模式,其實是一種構想規律,是指人們在創作或生活實踐中對事物的看法、判斷、分析的結果。設計素描的價值在于創造、尋找設計的途徑,首先選擇思維模式,從中提出創造是否有個性化以及人性化和獨創性的關鍵。設計思維有下列幾種模式:
(1)順向思維。通常,人們的思維大多是順時線性的邏輯思維,它遵循自然發展規律進行思維。按照事物的發展推理、判斷,最后來獲得一個思維的結果,這種思維過程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同時,也不排除借鑒模仿因素,但借鑒因素過多,思維很難創新。只有思維的獨創性與合理性符合藝術發展規律,才能創造出優秀的作品。
(2)逆向思維。這種思維是不同于常規的思維模式。運用相反的思路、意向去尋找新的設計,它與順向思維相悖理,以擺脫習慣性的思維方式,以全新視角、全新觀念、全新意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習慣性思維的反方向,有意識進行創作試驗,將會收到意外效果。有時候,只有逆向思維,才能體現出與眾不同的思維意識和獨到的構思,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3)無序性思維。無序性思維方法,是與秩序、規范的思維方式相對立。主要以人的潛意識為出發點進行創造思維的一種形式,以理性的角度、擺脫邏輯化的思維束縛。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成果的涌現,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科學研究,只有破除規范性的思維模式,借以靈感、幻想、特異的思維,才能開辟一條創新的路子。
設計基礎只有以設計思維為突破重點,多探索、多嘗試,才能不斷創新。
2 設計基礎應以設計意識貫穿始終
用素描的語言來設計事物的形狀,就必須強化形態語言、形式語言和形式意識,說到底就是要強化設計意識。如果缺乏設計意識,很難想象設計思維理念如何在具體的設計中加以體現。由于藝術設計是通過人們的思維構想到設計素描的形式中表現出來的,變成現實中的圖式和造型。換句話說,對于理想的設計,是設計者聰明才智的展示。因此,在設計素描中強化形態語言、形式語言和形式意識有助于完整地實現藝術設計與創作的過程,合理的分析問題、設置問題、提出概念、設計構思、解決問題、設計展開、優化形式、深入剖析、優化方案、模型制作、設計展示、綜合評價等等,在這些藝術設計與創作的過程中設計意識是貫穿始終的。
設計基礎應該強調想象力的發揮,把基礎訓練同專業設計有機地聯系起來。設計基礎教學要以豐富靈活的訓練課題啟發和引導學生創造性地理解藝術與設計的關系,理解繪畫基礎與設計基礎的關系?!坝杉既氲馈焙汀坝衫砣氲馈笔冀K是學習設計要碰到的現實問題,要巧妙地將兩種方式糅合起來,藝術地感覺和科學地思考,掌握具象與抽象的造型語言和表現規律,為從自然界的天然物和人造物上汲取元素,提供不同觀察和思維模式,注重對物象特性的理解和形態空間運動的法則,注重課程單元之間的連續性、漸進性、調節性、交叉性和系統性。
設計基礎是以邏輯思維為基礎、形象思維為表現形式的面目出現。邏輯思維偏重理性,是科學思維的標志。設計素描在表現對象過程中,有時需要數據分析、運算與推理,并運用透視、剖析等手段科學有序地表現,對形體的結構構造、內部的成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邏輯分析,注重外部特征與內在構造通過理性的、符合邏輯思維的方式去表現,同時又借助于形象思維的感性認識,著力表現外在的形象特征,賦予強大的視覺沖擊力。這種高度理性地分析、客觀地表現,使表現的物體具有了設計產品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它既符合藝術設計的規律,又符合藝術的審美價值,是一種由設計理念出發的,秉承邏輯性的表達,從形象思維的二維設計到三維立體的藝術塑造,它兼顧了審美能力、思維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綜合設計能力的藝術創造。
具象形態和抽象形態是兩個不同領域的形態表現,具象與抽象也是兩個范疇的藝術語言,反映的是人們對相同事物的不同觀察方法,進而產生不同的思想表現方法。兩者也有很緊密的關系,從具象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象。因此,尋找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是設計基礎教學的必然選擇。
3 設計基礎應以“啟發慧眼”為重要手段
何為設計視覺基礎?洞察力來自對形態不可視要素的認識——引力的力量控制空間中體積的特征和(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動態。同時基于功能性法則的理性分析,幫助認識人、動物、植物等生命體以及山石等自然形態的結構要素。這種存在于一切視覺藝術形式中的認識與眼光,意味著從普通的觀看到認識的觀察。對于自然的寫生、分析、變體研究發展了人對于自然的態度,并從自然中尋找形態的啟發和設計的原理。人工形態的寫生解析變體,意象的種種形態,以及在數理基礎上解析出的抽象形態,一方面獨立闡述著自身審美的價值;另一方面則顯露自然的潛想。
素描作為“啟發慧眼”的一種手段,乃是進行視覺經驗的培養,在過程中展示了“看”的方法論,即多種多樣的觀察方法。通過學習,幫助學生辨別各種形式要素,培養敏感的深層視覺經驗,掌握能從普遍和平常的事物中發現不同的、特殊的、異常的視覺形象的能力,并提高把握造型和形式原理并靈活運用的能力。
4 設計基礎應以“多元”“多維”為教育特點
藝術設計教育應該是概念為先導,以創意設計為教育目的而進行各種造型實踐活動。它的定位是設計與創新,與其他專業所定位的設計與制造、設計與市場構成了具有顯明特點的新型人才培養格局。
過去在很長一個時期內,我國的藝術設計基礎教學一直沿用了造型學科單一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強調明暗、體積、空間,追求自然、寫實、逼真。由于過度地關注具象繪畫能力的培養,從而割斷了素描、色彩與以抽象形態和造物構想為訓練目的的聯系,設計教育作為基礎的初端與設計實踐的終端嚴重脫節、無法融匯,設計的基礎只能間接地從純粹的繪畫中獲取,可以說以前我們沒有把設計和繪畫的關系解決好。
現在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理念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從而非常重視設計基礎教育,經過反復研討,清醒地認識到設計基礎教育的理念應該是開放式的、寬口徑的、厚基礎的,教育特點是多元的、多維的、多層的、鏈狀的,教育理想的本質是開發學習者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動手能力,最終達到構想到實踐的跨越。設計基礎訓練必須從傳統的、被動模擬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復制自然理應被探索創新所替代。
我們所面對的設計基礎是強調理性和應用性,在理念上,偏重科學辨析,研究事物的本源內涵;在觀看上,突出感悟、認知,注重分析,表現自己對自然的獨特看法;在表現上,關注對象的存在方式與外表與內在結構的統一性,追求獨一無二的畫面效果和產品的實用功能;在風格上,充分展現“形式美”。
5 設計基礎應以“表現自然”為努力方向
設計素描與傳統繪畫性素描最大的不同是認識自然、發現自然、表現自然的方式不同。設計素描是在認識自然、表現結構從而發現與設計相關的因素,尋找“有意味的形式”,進而在它們的啟發下形成與設計命題有聯系的意象。繪畫能力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速寫,它是未來的設計師自由表達創意,隨意勾勒形象的最直接方式,古今中外的繪畫大師不無具有高超的徒手描繪能力,達·芬奇的二千多幅手稿中包括了最早的飛行機模型、胎兒在母體中形成的過程、教堂設計圖、植物的生長規律……這些雖然只是最初的思考、推斷、想象的草圖,但卻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杰作。我們深切地感到速寫的重要,所以認識到學習藝術設計的人應該每天堅持畫速寫,努力捕捉生動的自然物象的情態,掠取物象瞬間典型特征及表達主觀情感、審美個性的形成與手段。
有位大師說過:“美的全部特質存在于線中”。設計素描大多采用線性描繪方式,它通過線條的疏密、重疊、遮掩展示空間,通過明確、生動、富有表現力的線條加強了視覺沖擊力。
設計素描是將一種實用功能和美學原理相統一的綜合產物,設計素描中的線條意象、平面意象、有機構成、紋理組織、力動分析、意象構成、形體和空間的虛構等諸多環節中,其表現語言、手段無不突出了形式、設計意識、觀念和精神、審美情趣和創新理念。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觀念、裝飾語意的擴展與設計素描的相互融通,設計素描對于內容和形式的陳述更為寬泛,形式因素的符號化、程序化更趨大眾審美趣味,畫家主觀的表述也更趨唯美風范。在設計素描中工具材料的選擇體現在觀念的更新,形式美感的開拓,使用工具的獨具匠心,反映了學習設計的人對自然之物的感情升華。因此,在設計素描課程中,打破材料的限制,突破素描與色彩的界限,鉛筆、木炭、鋼筆、色粉筆、蠟筆、水墨、丙稀、油畫均可使用,材料的個性化運用可以極大地激發起學習設計的探索熱情,也可以引導更多的人關注形式美感。
設計基礎教學應該立足于本體,但是也要注重課外的延伸,美術社團的定期活動,將社團中一些探索性的課題在社團活動中進行嘗試,然后又將這種思考與實踐再帶回社團課堂,真正以“表現自然”為努力方向。
6 結語
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丟勒曾說:任何人除非進行過大量研究,全面充實自己的頭腦,否則他注定不可能憑空想象,制作出美麗的圖形。因此,美麗的圖形就不能算是他自己創造的,藝術是后天的,是學而知之的,藝術要播種、栽培,然后才能收獲果實。于是,心靈中收集、儲存的秘密瑰寶才能以作品的形式公開展示,心靈中的新穎創造就以物體的形式出現。丟勒說出了設計的意義,也為設計素描指明了方向。有一位設計基礎的專家說過:“設計基礎教學的實踐意味著傳統美術教育的突圍”。要沖破傳統的束縛,需要膽識和智慧,我們愿意看到有更多的教育家、藝術家、設計師關注作為設計基礎教育的設計素描,使設計素描成為藝術設計的先導。
參考文獻:
[1] 趙君超.設計素描[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2.
[2] 孫化一.素描基礎[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3] 汪大偉.設計素描[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4] 陳嘉全.設計·素描基礎[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5] 董重恂.新概念素描與造型語言解析——當代素描與設計
基礎[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6] 周至禹.設計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林建群.造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高鳴(1957—),男,江蘇常州人,常州畫院高級工藝美術師,研究方向:中國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