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 管其雨
摘 要: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是黨在農村工作的的核心力量,在我國農村建設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新型城鎮化建設正在穩步推進,但一些地方的新農村文化存在著諸如觀念滯后、隊伍結構不合理、文化素質偏低、組織功能弱化等問題,因而導致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帶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后勁不足等狀況。本次調查旨在了解農村基礎文化的建設情況,研究其存在的一些問題,探出解決辦法,并為農村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的建設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城鎮化;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6-0026-02
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切實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是堅持黨管農村重大原則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根本保證。當前,新型城鎮化建設正在穩步推進,但一些地方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存在著諸如觀念滯后、隊伍結構不合理、文化素質偏低、組織功能弱化等問題,因而導致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帶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后勁不足等。切實解決這些問題,努力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的能力和水平,是關系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筆者利用6個月左右的時間,調查了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洪澤縣部分行政村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情況,通過本次調查旨在了解當地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的建設等情況,簡要分析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能力建設的相關問題,得出一些完善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方法或建議,以冀有助于農村基層黨建和新型城鎮化建設。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存在問題與分析
(一)文化站建設“軟硬”不均衡
通過走訪調查發展,Y農村的的文化站設施規模偏小,設備簡陋,功能不齊全,服務水平較低。文化站只有1個正式工、3個臨時工,其中1個是會計員,另兩個是數字電視維修員。村里文化設施不齊全,太薄弱,沒有工作場所,沒有器材。同時,鎮里對文化站建設投入太少,文化經費經常被挪用,機制也不健全。目前村里都是以經濟發展作為第一目標,村里事務很多,基層官員根本就沒有精力管理文化站,有個別地方的群眾文化設施還沒有達到最基本的要求。
在基層鄉鎮,從事群眾文化工作的從業人員平均文化程度和專業水平不高,年齡比較大。現在,很多文革期間培養出來的老一輩文化人都沒有了繼承人,由于政府沒有資金投入,他們只能靠個人自籌獲得資金來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可時間長了也就沒有人愿意做了。隨著文化體制的不斷改革,很多文化站從業人員一人兼任多職,加上政府的不支持,導致目前群眾文化工作隊伍逐漸落后。
(二)村民文化生活方式與內容匱乏
隨著地方經濟不斷的增長,雖然政府已經加大對基層文化建設的力度,但是對目前的文化站經費投入依然還不夠,遠遠達不到現在的要求。部分鄉鎮根本無法組織文化活動,Y村以前每年都有運動會,現在已經有10年沒辦了。鄉文化站也沒有太大的作用,一般就是為了完成上級任務。農家書屋書還是比較多的,但沒有專業人員管理,只有平常的節假日才會有人看書,像種田大戶會來看有關種植的書。很多農村留守婦女的文化生活就是打麻將、拉家常之類的。由于沒有田地,男人在外地工作,她們沒有其他文化生活。極少部分婦女喜歡跳廣場舞,但是由于農村還比較封建落后,老年人有閑言閑語,以至于留守婦女幾乎沒有什么文化生活了。以前每個村每個月放一場電影,一般就幾十個人看電影,放電影的待遇又太低,放電影就形成做假,填表就行了。從事文化活動的人主動性差,都是被動安排的。像現在農村的基督教很多,他們隔三差五的就有小聚會,有經費來源,所以活動還是很多的,這對新農村的文化建設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經濟滯后削弱基層黨員威信
在所調查的鄉鎮中,農村集體經濟相對于蘇南發達地區發展較為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對當地群眾的威信。在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農村的社會結構、生產生活方式,思想理念都呈現出多元化、多樣化的態勢。一部分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的黨員干部在面對不能像過去一樣統一思想做一件事情的現實中,對集體經濟的發展規劃沒有積極的態度。而經濟發展放緩,會使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工作干部在補助方面不能夠完全得到兌現,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在家庭經濟的壓力下,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黨的工作中去。同時,群眾們感受不到黨組織帶頭致富的魄力與領導力,對黨組織的工作不會積極的去配合,黨對群眾的凝聚力有所削弱。
(四)作風不嚴疏遠黨員群眾關系
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工作作風不嚴謹,存在一定的問題。一些黨員脫離群眾,由于能力素質缺乏的關系,對于關系到新型城鎮化建設、群眾利益的事情不能有效及時的處理,處理問題時不講究工作的藝術和科學的方法,達不到讓大多數人滿意的結果。對待群眾意見不統一,有的還存在家長制、一言堂的現象,這是由于他們沒有很好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則。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中還存在著老好人的思想,對于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產生的矛盾不管不聞不問,不能夠及時解決問題,公平對待每一名群眾,這讓農村中的不良風氣得不到遏制,擾亂了新型城鎮化的建設發展。還有些黨員缺乏黨員意識,把自己與普通群眾看成是一樣的,認為黨員就是比普通人多參加黨內活動,沒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不能夠起到先鋒示范作用,急農村群眾之所急、想農民之所想,在感情上疏遠了群眾。
二、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軟硬兼施”讓基層農村文化站“活”起來
農村文化站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主要標志之一,是用于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基礎。失去了這個文化站,村民也就失去了豐富文化生活的渠道,其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與發展更是無從談起。要穩固基層文化站建設的基礎,發展壯大農村基層文化,就必須讓硬件設施發展起來。在這個問題上,政府應該加大文化站建設的經費投入,也可以在原來農村文化站設施的基礎之上加以擴建,對現有的設施進行維護,讓文化站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重新“活”起來。endprint
文化隊伍是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關鍵,其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質量的高低。建立文化隊伍、發展文化隊伍、穩定文化隊伍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的主要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建設,把文化隊伍建設納入重要的議程,配備專業文化人員,培養一支強而有力的穩重文化隊伍,積極開展文化活動,從而不斷充實農村文化生活,讓文化站重新“活”起來。
(二)“懷舊”與“新潮”讓村民文化生活“火”起來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不斷進步,“懷舊”風卻日益高漲。農村人越來越喜歡看一些傳統的雜技、舞龍、花船之類的節目,更容易接受是反映農村現狀像小品之類的文藝活動。傳統文化活動是最具影響力的活動形式,不僅滿足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讓“懷舊”風在村民文化生活中“火”起來。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不斷進步,同時,村民的文化生活日趨豐富,“新潮”文化獲得蓬勃發展,例如廣場舞。在新時代的今天,廣場舞已經有著新時代的意義,在村民文化活動多樣化的今天,廣場舞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它能夠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的發展,能夠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同時能夠豐富群眾的生活,不斷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讓“新潮”文化在村民文化生活中“火”起來。
(三)加強基層流動黨員管理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新型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基層組織中流動黨員的數量還會大大增加。流動黨員原組織關系所在地的基層組織要按季度定期及時了解外出黨員的去向、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面情況,并且及時與去向地黨組織取得聯系。接收地黨組織要為流動黨員轉入組織關系、參加黨員活動、接受黨員教育等做好相應工作,讓流動黨員能及時了解黨和國家的主要方針政策和參加組織的活動、工作部署。一方面,應重點圍繞維護流動黨員權益、提供就業創業信息、通報家鄉情況、增進感情交流等涉及黨員切身利益的問題開展組織活動,結合實際反映他們的愿望與要求,將管理與服務相結合;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在農村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中培養發展黨員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充分利用流動黨員在信息、人脈、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在推進新型城市化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作為現代社會下原生態文化樣態的逐漸消失和變異,是社會發展很難逆轉的規律。正如世界上每天都有眾多生物物種走向消亡一樣,文化物種的不斷消亡也是必然的,難以逆轉的[1]。農村的傳統文化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著,特別是現代文明對鄉土文化的滲透與改造,對當前農村文化的變化與發展產生了新的影響,我們既要重視現代文明的進步為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帶來的積極效應,更要重視農村傳統鄉土生活的本真和文化傳承,唯有此,才能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進程的物質與文明雙豐收。參考文獻:
[1] 田川流.論原生態文化的價值及其判定標準[J].東岳論叢,2011,(4):103-107.
[責任編輯 杜 娟]endprint